门外传来敲门声:“客官,您要的两桶热水送来了,需要给您送进去吗?”
“不用,放房门口就好。”
“好咧,您用好了就放房门口,晚点我来提走。”
郑则和周舟下山后没能立即出发前往白石滩,周舟从山上下来精神蔫巴,可能阶梯也走累了,郑则决定在镇上客栈住一晚。
清明临近,镇上没有什么热闹可看,吃过晚饭后两人便早早回房休息。
温热的布巾盖在脸上,热气熏脸,周舟仰头盖了一会儿,麻麻热热的,有点舒服,他叹了口气才把布巾拿下。
小圆脸被蒸得红粉,他把布巾盖在脑袋上,很快被郑则拿走重新拧湿,帮着擦洗一身清爽后,郑则提醒他:“夜里凉,穿上里衣吧,穿好过来泡脚去去疲乏。”
等人穿好衣服双脚浸在水桶里,郑则才开始洗自己。
周舟动动桶里的脚,水声哗啦,他还在想着解签僧的话。
“缘有深时,他日可见”,这辈子做了父子母子,缘分怎么会不深?
可是,他日是何日,今日明日还是将来某日......
“郑则。”周舟躺在床上翻身喊人。
“嗯,”郑则把两桶水提到房门口放着,又将行李整理一番,这才躺回床上休息,“嗯,怎么,有蚊子咬吗。”
见人摇头,郑则伸手去摸他露在外的手臂,拉好衣袖,他也转身侧躺,看着周舟说:“......生辰才刚过,小脸皱皱的,不开心了。”
周舟靠过去和人挨着,身体碰到身体才安心,他主动说:“去年生辰是和爹爹娘亲在路上过的,我们在镇上买吃食,然后寻了一处有树有河的地方坐下慢慢吃,春天什么都新鲜,草地也是嫩的,爹爹不让我去踩,说有蛇......”
“如今我回忆起来却是想着,这么鲜嫩草地若是放牛去吃,那牛得多美啊。”
郑则笑出声,这是惦念家里的牛呢。
周舟开心了些,继续说起那日发生的事情,河边有人赶鸭子,女娘洗衣歌唱,郑则听完问了句:“马儿有没有去吃掉那些草?”
“你怎么知道!草都被马儿吃掉了!”
两人躺在床上夜话,周舟心里舒畅了,吹灯后郑则拥住他说:“粥粥,我们顺其自然,身体最重要。”
“嗯。”
次日一早,孔聪来接两人,三人一起吃过早饭便往白石滩出发。
另一头,郑大娘从镇上回到家立马喊了孟辛烧水,她进隔间切了巴掌大的一块腊肉泡热水洗净,用碟子装好摆上供台。
点香虔诚拜拜,郑大娘嘴里低声说道:“祖宗保佑......顺顺利利,平安团圆......”
郑老爹送村长回家,回来也点了香。
郑大娘站在一旁,脸上神情忧虑:“若是水田种完两个孩子还没回来,咱们也去一趟香积寺拜拜吧!”
周舟这孩子盼了这么久……出远门他们帮不上忙,求神拜佛总得试一试,若是祖宗佛祖们听到了呢。
老两口惦念周舟,小哥儿也惦念周舟。
“大娘。”月哥儿瞧见院门开着,郑大娘坐在门廊做事,叫了人便提篮子进来。
郑大娘喊他过来坐,她也和长辈们一样悄悄观察成亲后的小哥儿,月哥儿脸上笑容依旧,眼里有光,便知道他成亲后的日子是好过的。
“月哥儿,来来,坐,今日家里忙不忙?母羊怎么样了。”
“还好,母羊今天也挺精神的。”
月哥儿和武宁两人成亲多日,终于想起周舟了。
各家各户都在忙春播,林家一家除了月哥儿都在地里忙活,武宁主动说要和林淼去种土豆,去年他没机会种,今年终于可以大展身手。
月哥儿帮不上忙,就尽心尽力留在家里做饭,再送去地头给一家人吃,这会儿离午时还早,他想来找周舟说说话。
武宁出门前跑来找月哥儿:“你去找弟弟要记得提起我啊,让他不要生气,种完田就可以一起玩了。”
月哥儿问道:“大娘,粥粥今日出摊了吗,怎么不见他?”他做了吃食想来分粥粥尝尝。
郑大娘说他和上次一样出远门寻亲了,“唉,要过好些日子才回来。”说到这里她也叹口气,没有周舟家里都安静几分。
“出远门了!他,他什么时候出门的?”
“昨天出门的,哎呦,他之前还想去找你和宁宁,你们俩刚成亲肯定也忙便没去成,后来有事耽搁了......”
月哥儿心里一阵愧疚,他回门后,在新家生活也不是很忙。家事他都熟只是换了个地方做,家里汉子多,稍微重点的活喊一声就有人来帮手。
阿爹小爹是极好相处的人,说家事他说了算,晚饭吃什么也由他决定。
月哥儿一开始做饭心里忐忑,没想到他做什么饭菜家人都说好吃,他还担心宁宁会多想,结果他和石头是吃得最多的人......
他,他只是成亲后和石头黏糊得紧,一时分不出时间来找周舟玩。
月哥儿留下吃食让大娘和孟辛尝尝,回家后仍有些失落愧疚,周舟什么时候回来?
在旱地里干活的武宁还不知道弟弟出远门了,他种土豆正上头。
“林淼,我来挖坑,你填土豆。”
“成。”林淼把竹筐里的土豆块分别倒在地里不同位置,方便等会儿拿。
两人在地里热火朝天忙了一阵,突然听到有人远远朝这边喊。
武宁直起身子望去,发现是李猎户,他脱掉厚重的皮毛大衣和帽子,只穿了一身轻薄衣裳,人还是这么壮,大野猪一样的。
自从他的胡子剃掉后就没这么好认了,小树倒是还叫他大胡子。
李力又喊了一声:“阿水——”
“李叔喊你呢。”
林淼抬头应声走去和他碰头,武宁杵着锄头心想,在地头见到李叔还真不习惯。
看到李猎户就想到小树,他住在村里这几日周向阳都见过几次了,就是没遇到小树,弟弟也连着好几日没见,不知道他在家干嘛。
他独自越挖越远,再回头一看,林淼和李叔都不在原地了。
等人返回地里,武宁从另一头跑来问:“李叔找你干嘛,是不是要找人建房子了?”他那山脚的房子刚建到一半呢,还住在山上破屋,阿爹时不时就绕过去帮忙看看。
林淼说不是,“房子要春播后才能建,现在没人有空。”
“他找我问小树家的两亩旱地在哪里。”林淼对着夫郎实话实说,他说完还仔细看看宁宁的表情。
结果他“哦”一声,继续挖坑了。
*
孟久被郑老爹接回家才知道大哥和周舟哥出远门了。
孟辛听到牛车动静立马从后院跑来,身后还跟着两只小狗,结果发现是他哥。孟久挺新奇,头一回见到小辛面对他表情失落,“干嘛,不想见到你哥?”
鲁康站在他旁边说:“辛哥儿想周舟哥了。”
两人离开两天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大娘在家偶尔也连声叹气。
孟久一走进篱笆空地就发现了多了一棵树,树根附近的泥土颜色还新着,像是刚种下不久。
“哇,小树苗!家里什么时候种的?这是什么树?”孟久惊讶地围着树不停转悠,他转头看鲁康,后者却一脸惋惜地看着孟久。
孟久:???
这表情什么意思。
小九真可怜......周舟哥生辰他也不在,好吃的酸菜鱼、红烧鱼块、辣炒小公鸡,还有大伯的米酒他都没尝到,好可怜,他都和大哥种过土豆了,小九想种只能等明年,小枣树种下时他也没能参与......
往常孟久回家,两个小子都会和对方说说酒楼上工发生的新鲜事和鲁康在家的情况,今天鲁康却心有不忍。
唉,鲁康心疼地拍拍他肩膀,心里暗暗决定还是先不和他说了,回头还惹人伤心呢,真可怜。
不过,小九终于赶上了别的,大娘提前做了青团咧。
他说:“小九,你还可以插秧,今天午饭后太阳歇了点就可以去插秧了。”
孟久纳闷他问小树苗鲁康怎么回答插秧,但还是点点头应道:“行啊,去插秧。”
孟辛心情低落地走到后院,继续提着木桶给菜畦浇水,仔细在周舟哥种玉米粒的地方一瓢一瓢浇上,之后才去厨房帮忙。
蛋黄蹲在案板旁边安静看郑大娘切菜,郑大娘见它乖也没赶走它,只把砧板挪远了些,院门口传来喊声,原是小树来寻人。
小树在大门口探头,说找周舟哥。
郑大娘推开厨房窗户说:“你周舟哥不在咧,有啥事跟大娘说说,等他回来大娘给转告。”
孟辛也在窗口冒头喊他,“小树,进来呀。”
小树走到厨房窗户前,从背篓里拿出布巾包裹着的吃食,里头有他阿娘做的绿豆芽春饼,豆芽脆脆嫩嫩的,好吃。
他从家里一路走出来,已经分了小鱼和阿水哥,背篓里还有两份,一份他想送给周舟哥吃,一份他等会儿去找周向阳虎子和小山一起吃,
郑大娘“哦呦”一声心里颇为感叹,难为这孩子惦记周舟,她往腰间围布擦擦手接过来,说:“大娘替周舟哥谢过,你等等,这儿也有些吃食你带回去尝尝。”
小树赶紧摆手说不要,郑大娘快手用他包春饼的布巾打包好,“拿着吧,带回家给你阿娘尝尝,指不定你阿娘爱吃呢。”
提起方素小树果然就犹豫了,最后认真说道:“谢谢大娘。”
小树离开后,孟久忍不住问郑大娘:“周舟哥什么时候回来?明天回来了吗。”
郑大娘失笑,这估计还没走到白石滩呢,明天哪能就回来了:“还不行咧,咱再等等,啊。”
周舟和郑则确实还没走到白石滩。
这次出门不用每个村落都停下来询问,可骡车走得也不快,三人走走停停,在别个村子住了一晚,出门第三天早上终于来到白石滩。
白石滩岸边的砂石河岸如今被河水淹没,石滩上也没了小孩的踪影,怕是被父母拘着耳提面命不准去岸边玩水。
周舟看向郑则之前坐小船去探看的凹陷石壁,那里的树木枝叶更加繁茂了,把凹陷的山壁遮得严严实实,若不是往里靠近观察,隔着河水根本看不出来还有这样一处地方。
看着眼熟的河边景色,两人心里感慨,回来了。
郑则付钱给孔聪,向他道谢,孔聪爽快接过还问道:“需不需要我留下来等你们?”反正他独身一人也不着急回家。
“多谢,不过我们要在此处停留多日,不确定什么时候离开。”
“往后回了响水村有需要一定还会照顾生意。”郑则真诚说道。
孔聪点点头,道别后驾着骡车离开。
夫夫俩对视,郑则捏了一把周舟软乎的脸,春天好,春天周舟的脸蛋儿一点没遭罪。
“走吧,去白石滩村长家。”郑则牵着他往村庄里头走。
村长家的小孙子蹲坐在院门口玩,小孩已经不记得两人了,听见有人喊,小孩蹲着回头看了一眼,立马丢掉手里的玩具跑回院子喊阿娘。
女娘应声走出院门,待看清两人面孔,她惊喜道:“哎呀,是你们!”
村长家的汉子们都去码头上游捞鱼了,家里只有村长老妻和大儿媳妇儿两个大人在家,两人见到小夫夫心里也感慨,他们竟真的在第二年春天赶来了。
四人在堂屋坐下相互寒暄问好,小孩儿倚在阿娘身边一脸好奇地盯着两个陌生人。
郑则观察两位的神态,心下一阵怅然,看来周舟的爹娘没来村里找人......
周舟按耐不住问了最想问的问题:“去年冬天我们离开后,有没有人来村里寻亲?”
女娘和婶子对视一眼,脸上带了不忍,摇头说没有。
没有......周舟怔怔看着两人,爹娘没来找人。
他转头去看郑则,后者握紧他的手说:“可能还没来......别难过,我们还没问过货船呢。”
女娘忙说:“对对,你们今年来得早,上游截流捞鱼今天也才刚开始,明天你们就去码头守着来往船只,时间刚好!”
两人照例在村长家留宿。
晚饭时,村长和他儿子也回来见了两人同是表示欢迎,村长宽慰道:“小哥儿莫伤心,今晚尝尝我们这儿的鲜鱼吧,肚子饱了,心里就好受了。”
村长儿子把装着鱼的木桶放在地上,小孩儿跑来看,指着里头的鱼说:“刀鱼~”
白石滩打捞的鱼类中,最为珍贵的是清明节前的刀鱼,刀鱼细长侧扁、腹部银亮脊背青灰,其形似尖刀而得名。
村长对着两人笑道:“刀鱼刺多但极其鲜美,如今正当时节,吃着正好!”
两人道谢后便与村长一家同桌而坐,婶子怕他们不好意思夹菜,直接把一碟子清蒸刀鱼放在他们面前,让两人独享,她还逗趣道:“吃吧吃吧,小心刺,都记在你们账上了。”
这话倒是让周舟彻底放下心来。
刀鱼是他们村高价卖给货船的鱼,一年就卖这几天,村长一家怕是为了让家人尝尝才带回来的,若是白吃那还真是于心不安。
郑则拍拍夫郎后背示意他专心吃饭。
为了保留最鲜美的味道,清蒸刀鱼只以姜片葱根垫底,佐以几滴酒去腥。周舟发现细长的鱼身未刮鱼鳞,便抬头悄悄观察一家人的吃法。
只见他们左手以筷子按住鱼身,右手用筷子从鱼头附近夹住脊背鱼骨,轻轻一扯,整条完整的鱼骨便被剥离下来了,接着仔细挑去鱼刺再夹给小孩儿吃。
村长儿媳妇最先察觉周舟的迟疑,她笑着说:“刀鱼带鳞清蒸鱼脂才鲜香肥美,吃时用筷子拂去鳞片,大人直接整条拿起来吮食更香,要小心鱼刺。”
郑则有样学样,照着照顾小孩儿的吃法给周舟挑去鱼刺。
刀鱼横刺多,但肉质细嫩、鳞与鱼皮之间的油脂腴润鲜美,口感甚至比鲈鱼还要好,刺多烦人的缺点在绝对美味前不足为提。
“你吃,你也吃,好吃的。”周舟催促郑则,然后看着人夹了鱼肉入口才放心。
来白石滩的第一天,没有爹娘的消息,但两人享用了一顿温馨鲜美的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