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注定被历史铭记。在这一年,苏联向德明联军投降,这一事件宛如投入国际局势湖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对德明两国而言,更是成为举国欢庆的“节日”。苏联投降后,其庞大的国土与丰富的资源被德明两国无情瓜分,世界格局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国土分配来看,德国因提前发动战争的先机,占据了苏联在欧洲的大部分宜居土地与密集人口区域。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皆落入德国掌控之中。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业与工业基础相对雄厚,对德国的经济与战略布局意义重大。然而,德国看似占尽便宜,实则暗藏隐患。斯拉夫民族对日耳曼人的管理本就心存抵触,日后德国为了维持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不得不投入巨额经济成本用于安抚、建设与防范,社会矛盾与经济负担将如影随形。
大明王朝则将势力延伸至中亚各国。双方划定边界,从南起罗斯托夫到斯大林格勒,沿着伏尔加河到喀山、基洛夫一线以东,皆为大明王朝的实际控制区域。中亚地区资源丰富得如同宝藏之地,尤其是石油产区,仅仅一个巴库油田,便让大明王朝赚得盆满钵满。此外,广袤的哈萨克斯坦等地,资源种类繁多且储量巨大。而且,此地人口相对稀少,对于大明王朝而言,管理成本较低,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将其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战俘分配方面,德明两国采取平分原则,各自管理。而在军火物资的归属上,遵循谁控制谁拥有的规则。德国在此处吃了大亏,由于主动向德国投降的苏军较少,致使德国获得的物资远不及大明王朝。特别是苏军的装甲部队,多数带着坦克向大明王朝投降,进一步增强了大明王朝的军事力量。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与苏联的投降,意义深远。对于德国而言,极大地扩充了领土与势力范围,成为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国际地位急剧上升,在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空前增强。但同时,庞大的占领区带来的管理难题与潜在的民族矛盾,也成为悬在德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大明王朝来说,通过此次扩张,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资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军事上,接收大量苏军装备,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与德国并肩的强国。这一胜利还为大明王朝带来了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中亚地区的掌控使其在欧亚大陆的战略布局更加主动。
从国际格局看,苏联的投降打破了原有的势力平衡。德明两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其他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与战略定位。原本依赖苏联的国家陷入恐慌与迷茫,开始寻求新的庇护或发展道路;而与德明两国存在利益冲突的国家,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加紧整军备战或寻求联盟。这一系列变化,促使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方势力重新洗牌,开启了一个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新时代。
很快,芬兰方面就有了大动作,在得知苏联投降以后,芬兰倾尽全国之力,拼凑了五十万大军,开始进攻列宁格勒,企图享受德明苏大战最后的成果,对于芬兰这种趁机摘桃子的行为,元首非常气氛,奈何芬兰是德国的盟友,希特勒只能把气憋在肚子里。
这列宁格勒还有摩尔曼斯克,囤积有美国支援的大批物资,元首不敢大意。,急忙命令克莱斯特元帅率领前方集团军群,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围攻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
波兰的五十万军队,则依照事先的约定,缓缓退出莫斯科,向着白俄罗斯地区进发。在那里,他们即将获得希特勒早前许下的土地,这片土地,承载着波兰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意味着波兰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暂时寻得了一方立足之地。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迅速调整战略布局,果断下达指令,命东亚方面军与北亚方面军协同作战,合力围攻乌拉尔工业区。这片工业区,不仅是苏联曾经重要的工业心脏,如今更成为了赫鲁晓夫与朱可夫所组建的临时政府的驻地。苏联境内,此时竟出现了两个临时政府,政治局势愈发错综复杂。贝利亚领导的临时政府,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为了维系自身摇摇欲坠的统治,不得不更加紧密地依靠德明两国的支持,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
而在德国,短暂的举国欢庆之后,冷静与务实重新占据了主导。德国深知,尽管在对苏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但西线本土以及南线的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地区,正面临着盟军的强大压力。于是,德国迅速将战略重心转移,开始大规模地调兵遣将。在兵力配置上,德国做出了一系列关键决策:莫德尔元帅所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被紧急调往齐格菲防线。这条防线,犹如德国西线的一道坚固壁垒,莫德尔元帅将在此厉兵秣马,准备对盟军展开有力的反击;而曼施坦因元帅统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则挥师南下,直指地中海地区。他们的目标明确,要彻底清理意大利、南斯拉夫附近的盟军势力,稳固德国在南线的战略布局。
大明王朝同样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拓展自身影响力。大明王朝派出精锐的东欧方面军,以雷霆之势占领了希腊。希腊,这个地处地中海要冲的国度,战略位置极为重要。随着东欧方面军的进驻,大明王朝彻底控制了爱琴海,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海域上,大明王朝的旗帜迎风飘扬,彰显着其日益增长的海上霸权与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与战略调整,使得德明两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同时也让它们与盟军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新一轮的大战,似乎已在悄然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