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尘看着眼前郭嘉的词条,心中顿时凝重了起来。
见张尘神情有异,众人也不禁微微一怔。
良久,沮授道:“主公,你怎么了?”
“啊!没,没什么……”张尘回过神来,对郭嘉道:“奉孝啊,你身体抱恙,就不必勉强了,这几日就先在府中将养,其他的事情就不必操劳了。”
“主公不必担心……属下无事,如今董承密谋一事尚未解决,主公可能随时遇到危难,这个时候,属下怎可……”
“诶,什么事情都没有身体重要。”张尘道,“奉孝,你记着,你要好好保重自己,你若是有什么闪失,我才会追悔莫及啊……”
“主公如此体恤,属下……感激涕零……”
郭嘉说罢,不禁潸然泪下。
张尘轻叹了一声,又道:“奉孝,你可还记得,当日你拜入我帐下之时,我对你说过些什么?你实话告诉我,自那以后,你可有再启慧眼,窥测天机?”
“这……属下……”
“哎……”张尘见郭嘉欲言又止,心中已是大抵了然。
难怪这些年来,每逢战事,郭嘉总能断言敌军意图,看来,他已多次使用【慧眼】,为的便是给出最好的对策。
奉孝,终是我连累了你!
“奉孝,听我的,现在就回府将养,什么都不要过问,还有,绝对不要再用【慧眼】,知道吗?”
“属下明白,属下这就回府养病,主公不必忧虑,属下定会好生保重。”
郭嘉说罢,拜了一礼,转身退下了。
看着他的背影,张尘心中不禁一阵空落落的感觉。
难道,我真的要失去奉孝了吗?
一年,不!这一年之内,我定要找到为你续命的法子!
“你们也都退下吧。”
张尘说着,也让其余几人退下。
几人躬身一礼,转身正要离去,张尘又道:“公与,你先留下。”
沮授见张尘这副神情,知道其中必有内情,当即站在一旁。华歆和董昭则径自去了。
“主公有何吩咐?”
“公与,传令在各地的所有细作,打探华佗的行踪,如果遇到,请他速来邺城。”
沮授一听,不禁一愣道:“主公急召华佗,是为奉孝?莫非奉孝他……病得很重?”
张尘神色凝重,双眉紧锁,叹道:“只怕天不假年,命在朝夕啊!”
“啊?!”沮授闻言,顿时变了脸色,忙道:“怎会如此,奉孝他才二十出头,正值鼎盛之年,怎么会这样?”
“哎……奉孝锋芒太盛,他一双慧眼,能洞察人心,窥探天机。我早已劝诫过他,奈何……哎,此乃取祸之道,终不得善终啊!”
“奉孝定是一心为主公谋划,才会屡屡窥探天机……”
“是啊,所以,我一定要找到救他的法子。”张尘道,“速去办吧。此事,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尤其是奉孝。”
“属下明白。”沮授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张尘看着众人离开,独自陷入沉思。
郭嘉的病并非真是病症,而是因使用【慧眼】导致的命数减少,就算请来了华佗,恐怕也难有什么成效,到底该怎么救他呢?
当初初见郭嘉之时,自己便有此担忧,可偏偏他那个【天妒】的词条还是绑定的,无法夺取。不然,张尘一早替他取了,也就不会有如今的事情了。
事已至此,究竟该怎么做?
对了!系统,会不会知道?
“系统!给我出来!”
“别装死,给我滚出来!”
【叮!感应到宿主召唤,请问宿主有什么需要帮助?】
耳边终于传来了久违的提示音。
“系统,告诉我,如何才能救奉孝?”
【叮!针对宿主的疑问,系统回答如下:郭嘉的寿命与其使用‘慧眼’的次数相关,由于多次使用‘慧眼’,郭嘉目前只剩一年寿命,这并非病症,寻常医者无法解救。】
“你一定有办法,对不对,快说!”
【叮!除非宿主能够找到超脱俗世之外的灵药,方可解救。】
超脱俗世之外的灵药?
张尘不禁暗暗思索,随即问道:“什么是超脱俗世之外的灵药?”
【叮!抱歉,这需要宿主自行摸索,本系统无法给出解答。能否为郭嘉续命,改变其短命的命格,就看宿主的了。】
“喂!系统,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张尘在心里呐喊着,系统却再也没有了回应。
超脱世俗之外的灵药?难道,是仙丹?
可是这世上,哪有什么仙丹啊!
不行,就算是仙丹,我也一定要找到!
何况,这个时代,并非没有仙人。
张尘原本的确是不相信这个时代有仙人和仙法的存在,但在和管亥、张宁交过手后,他才知道,原来黄巾的《太平要术》,并非是骗人的。
管亥驱动傀儡,张宁引动天雷,都是他亲眼所见,只不过两军对垒,不是一人便能决定战局的。
这么说的话,于吉、左慈、南华这三位世外高人,或许也真的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手段。
也许,在他们那里,会有救郭嘉的法子?
可是,既是仙人,仙踪难觅,何处去寻呢?
张尘左思右想,也未想出什么好法子,但忽而想起一事。
他记得书中记载过,于吉在江东一带居住了数十年,后来,为孙策所忌,获罪问斩。
书中对这一段的描写甚为玄奇,只讲武士斩了于吉之后,一道青气飞出,投东北而去,也不知于吉是否真的死了。而当天夜晚,孙策便见到于吉鬼魂,大惊之下,箭疮崩裂,当晚便一命呜呼。
张尘心下不由暗想,郭嘉曾说,他的奇门遁甲之法乃是左慈所授,而张宁的《太平要术》也是传承自南华老仙。三仙之中既然有两位是真,那于吉必然也是真,既然其他两位都找寻不到线索,何不派人去往江东,打探于吉的行踪?
想到这,张尘又急忙唤回沮授,命他传令给荆州、扬州,乃至交州一带的细作,打探一位名为于吉的道士的行踪。
沮授虽不明所以,但见张尘十分郑重,也知其必有缘故,于是当即应了下来,去给这三地的细作传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