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放下茶碗,手指在桌沿轻轻点着,思索道:
“依我看,建奴明年的战略方向,无非三处,辽西、东江镇,或是蒙古。”
“他们知道咱们缺骑兵,暂时无力南下用兵,所以定会趁此时机,争取先对明军或蒙古取得优势。”
“辽西有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他们未必敢硬拼,但以老奴的性子,肯定是要找回场子的;”
“如果他能挺过今年,那么明年说不定还会对辽西用兵;”
“若他挺不过今年,则其继任者为了立威,多半也会对辽西用兵;”
“但若是权力交接不顺,明年倒是咱们重创建奴的一个机会,需早做准备,等待时机。”
“蒙古那边,科尔沁虽跟咱们有交易,却也不想得罪建奴,五月底他们的首领奥巴还去了一趟沈阳,努尔哈赤还亲自接见了奥巴,所以不会对科尔沁用兵;”
“但却极有可能对察哈尔部的林丹汗用兵。”
“辽南有傅春的屯堡守着,武之望去年十二月又被明廷调走,金州运河也被勒令停工,建奴也不太可能对辽南用兵;”
“但却有可能往东对朝鲜用兵,顺便拔除东江镇在朝鲜的屯垦基地铁山。”
“总之,辽西、察哈尔蒙古和朝鲜,是建奴明年比较可能用兵的方向。”
“但与辽西和察哈尔蒙古相比,建奴明年最可能先对朝鲜用兵。”
“毕竟毛文龙总袭扰他们的后方,此患不除,他们没法安心对别处用兵;”
“但建奴不习水战,总是对东江镇在海上的地盘无可奈何,对朝鲜用兵可以让东江镇缺粮。”
“至于对朝鲜用兵后,他们会先对察哈尔用兵,还是先对辽西用兵,我就说不准了。”
李国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袁可立的分析,竟与历史上建奴的动向相差无几。
“先生说得在理。”
他放下茶碗,语气郑重,
“如果建奴明年对朝鲜用兵,我估计多半会是在正月。”
“我打算近日返回永明镇,去做准备,咱们与朝鲜一衣带水,与毛文龙同气连枝,决不能坐视朝鲜被迫倒向建奴。”
“明年的援朝之战,将会是咱们与建奴的第一次野战交锋,必须打出永明镇的威风,一举打破建奴野战无敌的神话!”
袁可立愣了愣,随即笑道:
“听你这语气,倒像是笃定了建奴明年一定会攻打朝鲜,居然连时间都算准了……”
“嗯……正月鸭绿江冰封,骑兵可以直接渡江,也可以趁朝鲜西海岸冰封,尝试踏冰登岛,攻击东江镇,还可以避免咱们从海上支援朝鲜……你倒比老朽看得更透。”
“如此一来,咱们确实得提前准备,不能等建奴动了手再慌神。”
他哪里知道,李国助根本不是“看得透彻”。
作为穿越者,李国助清楚记得1627年建奴征朝鲜的“丁卯之役”,此刻不过是把史实提前告知众人罢了。
“不知可否请先生与我一同返回?”
李国助一脸诚恳地道,
“建奴若真要明年正月攻打朝鲜,还需先生出谋划策,方可保万全呀!”
“好,我跟你一起回去!”
袁可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又转对沈有容道,
“士弘兄,伯都讷的防务就拜托你了。”
沈有容一拍胸脯:“礼卿兄放心,我一定会守好伯都讷。”
袁可立点点头,又转向徐光启,
“子先兄也一起回去吧,帮我琢磨几件野战用的火器。”
“好,我跟你回去!”徐光启眼睛一亮,当即点头。
“念荩兄。”
李国助突然叮嘱洪旭道,
“我走之后,吉林乌拉的建设和防务就劳你费心了。”
洪旭当即拱手:“少东家放心!在下定不辱使命!”
李国助又看向何良焘:“烈侯兄,棱堡的施工质量得靠你把控了。”
何良焘重重点头:“少东家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建好吉林乌拉的棱堡。”
“对了,咱们返程该走哪条道呢?”
袁可立忽然想起返程路线,
“走松花江主航道就得走北琴海船厂回永明城那六百里泥泞的陆路。”
“不如咱们走人英兄提过的松花江上游那条贡道?”
“就咱们三人轻装简从,半个月准能回去,还只用走近百里陆路,其他全是水路。”
李国助闻言,眉头皱了皱,摆了摆手:
“那条贡道虽是已经派人探过,却还没来得及修葺,尤其中间那段陆路虽然总长还不到百里,却是又要翻山,又要走河谷,辛苦且不说,怕是也不太安全。”
“但是从北琴海船厂到永明城的路程,可是要六百里呢!”
袁可立当即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坚持,
“那才是又长又难走的一段路程,也不见得就安全多少。”
“反观那条贡道,最难走的也不过就是牡丹岭那一段不到50里的山路吧。”
李国助指尖摩挲着茶杯沿,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袁可立说的是实情,北琴海到永明城的陆路确实折腾,且绕路会耽误援朝准备的时间。
他抬眼看向袁可立,终于点头:
“先生说得在理,横竖都有不便,倒不如选近的,那就让周大旺带二十名夜不收护送咱们回去吧。”
徐光启闻言,摸着胡须沉吟:
“从北琴海船厂到永明城那六百多里陆路,的确是个麻烦。”
“要是能修一条轨道,用蒸汽机车运输士兵物资,应该能方便很多。”
“先生这个想法太好了!”
李国助眼前一亮,当即赞成,
“这种蒸汽轨道车,咱们可以简称为‘铁路’,等明年忙完朝鲜的事,咱们就先在永明城到双城卫之间修一条铁路试试,要是可行,就延伸到北琴海船厂!”
日上三竿时,几人又去视察了已完工的沿江水师营棱堡。
站在堡墙上,松花江的景色尽收眼底,二十艘哨船在江面巡逻,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
李国助望着江面,心里却已开始盘算返回永明镇后的安排,调兵、备粮、清点火器,每一样都得提前规划。
他知道,这场围绕科技代差和战略主动权的较量,才刚刚进入关键阶段。
而建奴征朝鲜的那一战,将是永明镇介入辽东战局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