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的齿轮组在风眼处冷却了整整三小时,金属外壳的温度终于降至可触碰范围。他蹲下身,用特制的防磁镊子夹起嵌在齿槽里的磁沙颗粒,每一粒都比普通沙粒重三倍,在阳光下泛着暗银色光泽。“这就是活磁沙的结晶态,”他将颗粒放在特制的天平上,显示屏跳出水纹的声音):“密度2.7g\/cm3,含镍量38%,果然是‘噬铁磁’。”
水纹正用显微镜观察黑团的丝线残段,断裂处的纤维呈焦黑色,边缘凝结着细小的磁珠。“黑团说,这些磁珠会吸收周围的能量来维持形态,就像寄生虫。”她用银质探针轻轻拨开磁珠,丝线立刻恢复了0.3毫米的弹性,“必须用‘逆磁液’清洗,不然就算接上,丝线也会慢慢变成磁石。”
石粒的血拓片摊在特制的防磁垫上,焦黑的边缘已经用金线缝补了七针,每一针都呈“∞”形——这是风结族秘传的“永续结”,据说能让断裂的能量重新循环。她指尖蘸着自己的血,在拓片中心画下新的纹路:“风鸣石刚才震动了七次,说明磁沙核心就在西北方17公里处,那里的能量场是这里的9倍。”
铁蛋突然起身,将齿轮的残齿对准太阳,光斑落在一张手绘地图上,正好覆盖着标记“磁沙瀑布”的位置。“巢穴的入口应该在瀑布后面,”他指着光斑边缘的锯齿状阴影,“这种阴影只有水流冲过磁沙形成的‘液态磁幕’才会产生。”
水纹将黑团的丝线浸入调配好的逆磁液中,丝线立刻冒出细密的气泡,磁珠遇液后化作灰白色粉末。“逆磁液里加了风结族的‘云棉露’,”她搅动液体,丝线在水中轻轻摆动,“你看,只要半小时,丝线就能恢复60%的韧性。”
石粒的血拓片突然亮起红光,拓片上的金线开始游走,在边缘形成一只展翅的鸟形——这是风结族的“信使结”,意味着风语者的支援队已经出发。“他们会带来‘破磁锥’和‘引沙灯’,”她抚过鸟形纹路,“但按时间算,我们必须在三小时内突破磁沙瀑布,否则沙行兽的族群会在黄昏时返回巢穴,那时就再也攻不进去了。”
(以下为磁沙瀑布的突破细节,含127处机械磨损记录:铁蛋用抗磁涂层仅剩30%的备用齿轮作为诱饵,将十只沙行兽引向西侧的风蚀谷;水纹操控恢复韧性的黑团丝线,在瀑布下方织成“U”形网,接住坠落的磁沙块;石粒用血拓片的红光在瀑布上烧出临时通道,金线随着她的呼吸明暗,每一次闪烁都精准避开磁沙的能量峰值……)风结族的支援队在正午时分抵达,领头的风语者是位白发老妪,手中捧着个竹篮,里面铺着雪白的纤维,像揉碎的云。“这就是云棉,”老妪的手指拂过纤维,每一根都泛着珍珠母光泽,“只长在磁沙无法侵入的‘风息崖’,根系扎在千年风蚀岩的缝隙里,吸收的不是土壤养分,是风的能量。”
水纹小心翼翼地拈起一缕云棉,触感比最细的蚕丝还柔,却能承受自身重量800倍的拉力。“黑团的丝线要和云棉纺在一起?”她将云棉与黑团的残丝放在掌心,两者竟自动缠绕起来,形成金银交织的新线,“它们好像认识彼此。”
老妪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风的痕迹:“云棉认主,黑团的丝线带着你的气息,自然会相融。我们风结族纺云棉时,总要唱‘风誓歌’——”她清了清嗓子,歌声像风穿过竹林,“丝为骨,云为肤,韧如流风,坚如磐石,断则重续,续则永生……”
(此处插入风结族纺线仪式的细节:37位风结族少女围成圆圈,每人持一根纺锤,云棉在纺锤上旋转时,会发出“嗡嗡”的共鸣声,与黑团丝线的振动频率完全同步;水纹加入纺线时,纺锤突然迸出蓝光,老妪惊呼:“是‘双生频’!这意味着黑团与你不仅是伙伴,更是灵魂共振的共生体!”)
铁蛋的齿轮正在进行紧急维修,他用云棉纤维缠绕在断裂的齿牙上,再涂上风结族特制的“固齿胶”(成分包括风息崖的岩粉和老妪的头发灰)。“没想到云棉还能当机械润滑油的替代品,”他转动齿轮,声音顺滑得像丝绸摩擦,“磨损率降低了70%,抗磁性能提升了……”石粒的血拓片已经缝补到第36针,每一针的金线都藏着不同的能量密码:第一针是“防御”,对应铁蛋齿轮的抗磁涂层;第七针是“治愈”,对应水纹的逆磁液配方;第36针刚缝完,拓片突然浮起,在空中展开成半透明的光膜,上面的纹路与风息崖的地形图完美重合——这是血拓结的“空间映射”能力首次觉醒。
“原来金线不仅是线,是‘记’。”石粒的指尖划过光膜上的峡谷,那里立刻弹出铁蛋齿轮的三维模型,每个磨损点都用红点标记,“这是……齿轮的‘生命图谱’?”
老妪凑过来,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是‘万物结’!传说中能记录一切存在的终极结法!你看这里——”她指向光膜角落的小图标,像只蜷缩的猫,“这是黑团的本源形态,在你第一次为它缝补时就被记录下来了;这个齿轮图标,是铁蛋昨晚修齿轮时,不小心蹭到拓片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