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山下的花与信·第十三集
春末的姑射山,风里裹着新叶的清香,县医院的病房里却暖得像揣了团棉花。小零躺在床上,看着襁褓里闭着眼的小家伙,指尖轻轻碰了碰他软乎乎的脸颊,忽然笑出了声——这小子皱着眉头的模样,竟和小富认真修大棚时一模一样。
“医生说体重六斤八两,各项指标都好。”小富坐在床边,手里攥着刚洗好的毛巾,小心翼翼地帮小零擦手,声音里还带着没褪去的激动,“妈刚才在外面跟张婶打电话,说要杀两只老母鸡,给你补身子。”
小零点点头,目光又落回孩子身上。小家伙像是感受到了妈妈的注视,忽然动了动小嘴巴,发出细碎的“咿呀”声。小零的心瞬间软成了,想起怀孕时的种种——孕早期吐得厉害,小富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熬小米粥;后期行动不便,他包揽了所有大棚的活儿,晚上还会趴在床边,给肚子里的孩子讲大棚里的花怎么长。
“给孩子起什么名字好呢?”小零轻声问。小富放下毛巾,凑到襁褓边,盯着孩子的小脸看了半天,认真地说:“我想叫他‘念禾’,念念不忘的念,禾苗的禾。一来是记着咱们靠种地、种花过日子,不能忘本;二来是希望他像田里的禾苗一样,踏踏实实长大。”
“念禾……”小零重复了一遍,眼眶微微发热,“好,就叫念禾。”这名字里,藏着他们对土地的敬畏,也藏着对孩子最简单的期许——不必大富大贵,只求安稳踏实。
出院那天,合作社的农户们都来接。张婶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她连夜缝的小衣裳:“这是用新棉花做的,软和,孩子穿着舒服。”李叔则抱着个竹篮,里面是刚从大棚里摘的小雏菊:“给念禾当见面礼,咱们姑射山的花,得让孩子从小闻着香长大。”
回到家,院子里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母亲站在门口,看见小零抱着念禾,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可算回来了,快进屋,炕都烧暖和了。”屋里的窗台上,摆着大弟特意从实验室带回来的“姑射金”幼苗,嫩黄的叶片透着生机,像是在欢迎这个新生命的到来。
接下来的日子,小零在家坐月子,小富成了“全能奶爸”。每天早上,他先去大棚查看花情,回来就给小零熬汤,然后抱着念禾哄睡,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有次合作社开会,他开着会还惦记着家里,中途偷偷溜回来,就为了看看念禾醒没醒,被农户们笑了好几天。
念禾满月那天,合作社特意办了场小宴席。晒谷场上摆了五桌菜,大棚里的“姑射粉”开得正盛,农户们抱着自家的孩子来热闹,院子里满是笑声。小富抱着念禾,给乡亲们敬酒:“谢谢大家这两年帮衬,也谢谢大家来给念禾庆满月,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还得一起把日子过红火。”
席间,上海的经销商打来电话,说“姑射金”在上海卖得特别好,想增加订单量。大弟接过电话,笑着说:“没问题,我们新扩的大棚下个月就能投产,保证供应得上!”挂了电话,大弟凑到小零身边,小声说:“姐,我和农科院的老师商量好了,下半年开始培育‘姑射蓝’,以后咱们的特色花种就更全了。”
小零看着眼前的一切——怀里安睡的念禾,忙前忙后的小富,满眼干劲的大弟,还有笑着聊天的乡亲们,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从一个人扛着家种花,到有爱人相伴、家人支持、乡亲相助,再到如今有了念禾,她的人生就像姑射山下的花,在风雨里扎根,在阳光里绽放,终于长成了最饱满的模样。
傍晚时分,宴席散了。小富抱着念禾,小零挽着母亲的手,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夕阳。念禾醒了,小富把他举到面前,轻声说:“念禾,你看,这是咱们的家,这是姑射山,以后爸爸和妈妈,会带着你一起种好多好多花,让这里的春天,永远都有花香。”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带着“姑射粉”的甜香,吹过院子里的向日葵,也吹过念禾小小的手掌。小零靠在小富的肩上,看着远处连片的大棚,心里满是安稳——往后的日子,会有念禾的笑声,有鲜花的芬芳,有爱人的陪伴,有家人的温暖,这样的生活,就是她这辈子最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