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捷与李老蔫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闲话,他刚刚收到了军分区司令部的电文,令游击区政府用高于市场一成的价格,将民间多余的粮食都收购起来备用;
另外还要求他们,只要发现逃难过来的饥民就要安顿好,开设粥棚,将他们身体养好后再送到阳城。
罗捷出来转悠也是为了调研一下今年的粮食产量,做到心中有数。
李老蔫则在担心粮食丰收后的粮价,以前每年都是,好在现在不用再用大洋交税,否则粮价再低都得卖。
用大洋交税又是一个二次盘剥的损招,国府各种杂税只收大洋,到了新粮上市的时候就会出现钱贵粮贱的现象;
各大粮商抓住农人急于变现完税的心理,肆意压低粮价,让庄稼人增产不增收,甚至还不如不增产。
为了不给粮商第二次盘剥庄稼人的机会,军分区政府规定,一成的地税由地主来承担;
佃农租种土地,种啥交啥,都只交五成,这就堵死了佃农被二次盘剥的漏洞。
罗捷向李老蔫打包票道:
“老乡,你们大胆的卖,八路军政府不仅不压价,还会以高出一成的价格收购,全部用大洋结算,有多少要多少。”
这下李老蔫就放心了,三十担地瓜呢,储存久了他担心会坏掉,如果能换成大洋就安心多了。
一旦不饿肚子了,就不会天天吃地瓜,偶尔也要换一些细粮吃。
“老乡,家里养猪了没有?”
李老蔫连忙回答道:
“养了一头,猪崽还是找政府借的,平时都用红薯藤和猪草喂,不怎么长;
现在有了粮食,就可以喂一些了,等到过年就可以卖上肉了。
等杀了猪,来我家吃饺子,大肉馅的!”
罗捷满口应承道:
“好,一定来!”
不知不觉间,太阳就落下了山,罗捷等人就帮着李老蔫将收获好的红薯运回家,一直忙到天黑。
此时李老蔫的婆娘已经烤好了红薯,众人也饿得肚子咕咕叫,懂事的喜妹将一个拍得干干净净的红薯递给罗捷,壮着胆说道:
“刚烤出来的,可甜!”
罗捷接过后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这塞进了嘴里,咬下一大口,烫得他哇哇叫。
喜妹吓得手足失措,她把这事给忘了,也没有想到高大威武的八路军大哥哥,吃相会如此难看。
李老蔫的婆娘连忙责备起喜妹来,这可是八路军,烫坏了她们可赔不起。
罗捷连忙说道:
“嫂子,这个不能怪孩子,怪我吃得太急,主要是嫂子这个红薯烤的太香了!”
喜妹给罗捷递过了一碗水,罗捷接过来喝下一大口后才好一些,李老蔫最小的儿子看到罗捷的狼狈相忍不住咯咯大笑。
罗捷老脸一红,将手中的红薯掰下一半,在嘴边吹了几下后才递给小孩;
小孩起初还不敢接,在罗捷的鼓励下才怯怯地接下塞进嘴里,咽上一口后才说道:
“甜!”
李老蔫家来了八路军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村子,得到消息后的老乡们纷纷过来打招呼,李老蔫的院前很快就塞满了人。
罗捷跟他们一一问好,然后跟老乡们扯起了家常;
起初老乡们还很谨慎,见罗捷一点架子没有,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与罗捷搞起了互动。
民以食为天,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减租减息政策的稳定性,另外就是粮价。
当人吃不饱饭的时候,他诉求的可能只是顿顿有红薯吃;
当一个人家里堆满红薯后,他就得考虑用红薯去换细粮、换其他物资了。
罗捷当即就向所有人保证道:
“减租减息政策长期不变,就算要改变也只会更好;
政府会按照超过市场一成的价格收购红薯,有多少要多少,并且保持细粮和其他物品价格稳定。
你们大胆的卖粮,都送到镇政府去!
当然,你们也可以自己到集市上卖,买卖自由。”
众人听完后这才安下心来,富贵村的老乡刚刚吃上饱饭,底子薄,经不起折腾。
接下来罗捷又给他们出了些主意,比如饲养生猪,搞养殖等,没有猪崽钱政府可以垫付,猪出栏杆后上交一定数量猪肉就行。
随着罗捷耐心细致的讲解,老乡对八路军的政策也有了全面了解,算是吃了定心丸。
罗捷晚上就留宿在民兵连,在接下来的数日内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加深了军民之间鱼水情,还了解了民众诉求,为后面相关政策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经过数日的辛勤劳作,根据地的秋粮全部抢收完毕,接下来就是深耕土地,准备种植小麦。
随着冬日的临近,黄泛区灾民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他们开始向周边省份流动,北上河东的最多,因为相对比较近一些。
对于灾民的流动,地方上的军头都是严格控制的,特别是青壮,他们宁愿这些人饿死,也不愿放他们离开辖区。
青壮灾民不仅是劳动力,还是兵源,稍微有些远见的军头都不会放行。
此时灾民聚集最多的地区就是中原省,汤克勤的地盘,此人不仅消极救灾,还以抗战的名义盘剥地方,民间盛传“中原四灾、水旱蝗汤”。
好在此时亚力克斯牵头的西方慈善团体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通过新闻媒体给军头们施压;
同时又由洋大爷和物资开道,总算说服了军头们不再强行禁锢灾民,放他们一条生路。
越来越多的灾民开始有组织的北上,中央军接收不了,只能继续放行;
就是鬼子也全力配合,甚至主动往八路军的辖区驱赶,打的就是用灾民驱赶八路军的主意。
灾民首先涌入的就是第三、第四游击区,赵德安和罗捷早就做好了准备;
军分区支援的防治传染病的药品也提前到位,根据地在辖区入口处开设了露天粥棚。
灾民只要进入根据地,首先就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然后就是集中杀菌消毒,有疾病的单独给治疗。
有了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灾民的情绪就算稳定了下来,算是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灾民的最大问题就是粮食和传染病,现在八路军解决了这两个大问题,灾民就不再是包袱,而是人力资源。
河水泛滥已经过去一年多,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天选之人,无论男女老少,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超强。
为了扩大影响力,亚力克斯还邀请了记者采访,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其中就有沈振华的老熟人柳如烟。
此时她正拉着罗捷采访道:
“罗营长,881团有足够的粮食和物资来保障这些灾民吗?
对于灾民光靠施粥是不够的,安置才是关键,你们有这方面的计划吗?”
罗捷神色严峻的说道:
“灾民太多了,已经超出了我们承受的极限,安置也只能安置一部分,剩下的只能先养着。
灾民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母亲人,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我们都要让他们吃上饭,绝对不能让一个人饿死!
根据地已经发出倡议,每人少吃一顿饭,就能救活一个同胞;
部队的军粮供应也已经减半,已经快到根据地承受的极限了……”
晋阳城,第一军指挥部
筱冢义男面带微笑,桌上搁着一份华夏的中央日报,头版就是由柳如烟撰写的事关881团救治和收纳灾民的报道。
饭田君,对于881团接纳和救济大量灾民的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