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活着的,先有了活着才有后面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对于每个人来说,父母的存在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哪怕曾有不快、曾有自以为的“怨恨纠葛”。她是被父母宠大的孩子,可她仍不满足,不满足是因为宠溺多了,便容易矫情,也有些不懂得感恩;可她又有很深的不配得感,相应地物欲也比较低,她以为自己较低的物欲和好脾气好说话可以换来他人的尊重、珍惜和呵护。可人啊,都是欺软怕硬的。她老公与她是相反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具有绝对的实力、足够强大,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才能为自己赚来面子。
从没有被父母说过一句重话的她,在刚工作后动不动就找领导哭诉,在谈恋爱时就几次三番地因为对象的玩笑话或者说她碗洗得不干净而闹情绪,如今婆婆再次踩到她的雷点上,虽然她的雷点还蛮多的。她可以主动做家务,但不能被要求做家务,是她曾经和老公一本正经说过的。如今不止主动要求“把桌子擦干净”,在她擦完之后还来一句“没擦干净,你看不到是花的?”这是她不能忍的,说小题大做也对,她的脑海里已经开始一百场大戏,开始设想最坏的结局。她怕有一天她忍不住,在老公出差的某天或者不在家的间隙与婆婆爆发一场激烈的争吵。她不想让老公为难,她也未主动招惹婆婆,甚至她从来没对婆婆提过任何要求,一是她本来就很随意,二是为了家庭和睦。她甚至能接受自己因为不会做家务被婆婆看不起,反正这本来也不是她擅长的,但即使看不起也只能放在心里,不能摆在明面上来说,是维持表面和谐的法宝。她没那么在意婆婆看不看得起她,因为老公对她足够的呵护给予了她一定的安全感。
有了孩子之后,她的脾气外露了许多,体会到脾气外露带来的好处后,她就不愿意委屈自己了。最初萌生要孩子的念头某一个原因是不想上班了,以及怀孕后可以得到特殊照顾,但其实,所谓的特殊照顾牺牲的是老公,就像有了孩子后明白总得累一个人,不是累自己就是累别人一样。所谓的家务和照顾也是这样,她想要享受公主般的待遇,就需要有人像仆人或者骑士般对待她。一切都是守恒的,想明白这一点很重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或者她一直是这样,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靠着别人的辛勤劳动坐享其成而不是自己去体验动手奋斗的乐趣呢?因为她的父母从来不会说累,把一切都操办好了,这种“舍不得”反而造就了她的懒散,好在一切还来得及。
对孩子的教育没那么容易,她偶尔还会冒出自己没那么好的念头,因此想要好好陪伴宝宝长大,暂时不再有要第二个宝宝的念头。如果打算要第二个孩子,她需要足够成熟,也需要外界条件足够成熟,还需要做好资源的分配,如今的她是不舍得自己的宝宝受任何一点委屈的,再加上成家后明白了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竞争关系,竞争父母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所以谈恋爱时就想着要两个孩子的念头改变了,也没再有儿女双全的执念。人,总要打破认知、重塑认知,才能成长。即使不想长大,也不想经受那些打击,她也要学着珍惜现在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