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民翻开简报:“人社局、国资委、税务局的主要负责人已被留置,目前由副职主持工作,短期内能维持运转,但长期来看,必须尽快配齐正职。
土地局、城建局、审计局的问题更严重,副局长也有涉案的,建议从其他县区抽调干部临时主持,同时启动选拔程序。”他抬眼看向刘俊峰:“高新区那边,东方电子的技改资金审计还在进行,刘俊峰同志,需要配合的话,随时跟纪委对接。”
刘俊峰猛地抬头,脸色有些发白:“没问题,高新区全力配合。技改资金的流向都有台账,随时可以调阅。”他说话时声音有些发紧,手指下意识地扣了扣文件袋。
他的小动作并没有瞒过在场的这些人。
谁不是官场老油条,至于他在害怕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只是没有人点破罢了,具体怎么处理,处不处理刘俊峰,还要看省里什么想法,在座的说了都不算,哪怕是市委书记林振华。
这是省纪委跟省委的事情。
还是有很多人同情刘俊峰,这么不上不下,晚上睡觉都睡不好。
要么处理了,要么放过他,这么吊着最遭罪!
要不咋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张扬看了他一眼,没接话,转而看向林振华:“书记,关于部门空缺,我建议分两步走。
紧急部门比如土地局、城建局,先从县区抽调有经验的干部临时负责,确保新区项目不脱节;其他部门启动公开选拔,重点考察改革攻坚能力,组织部可以牵头制定方案。”
张立新立刻附和:“我同意张扬市长的意见。
公开选拔能选出真正干事的人,也能打消外界对‘任人唯亲’的猜测。
组织部已经初步拟了选拔流程,下周就能启动报名。”
张扬和张立新的话,让所有人都怔住了。
公开选拔?
怎么选拔?
嘉和市向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别说嘉和市,整个江宁市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吧。
“公开选拔?”
周晓梅的声音先响起来,她放下手里的笔,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会议桌中央:“嘉和从没搞过这个,干部选拔历来是组织考察、班子研究,突然改路子,底下会不会有意见?
再说,公开选拔要走流程、搞笔试面试,最少得两三个月,土地局、城建局现在就缺人,等得起吗?”
她是副书记,还分管人事,对此有抵触在正常不过了。
最让她不爽的是,组织部部长张立新之前竟然没跟她汇报?
这是在常委会上打她个措手不及啊!
看着有些错愕的林振华,想来他也不晓得。
这下让她对张扬更加不爽了。
这不是瞎搞吗,年轻人不应该提拔太快,非要搞什么特立独行这一套。
还公开选拔,可能公平,有公平得了吗?
两人不相上下时,怎么去协调?
还有,会不会有暗中操作?
这些都有可能。
反正她是看张扬越来越不顺眼了。
她这话一出,不少人跟着点头。
周晓梅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语气里带着顾虑:“涉案部门本来就人心惶惶,再搞公开选拔,万一选出来的人镇不住场面,反而耽误新区项目,谁来担责?”
刘俊峰坐在角落,听到“公开选拔”时,握着文件袋的手松了松,又很快攥紧。
他原本还盼着林振华能从“自己人”里挑几个补空缺,说不定能给高新区安排个信得过的副手,现在看来,这条路走不通了。
他抬眼看向林振华,希望书记能出面反对,却见林振华盯着面前的水杯,没接话。
“两三个月确实太长。”市委政法委书记王海涛开口了,他放下茶杯,语气里带着犹豫:“宣传口刚把国企改革的正面形象推出去,要是公开选拔出了岔子——比如有人举报程序不公,或者选出来的干部能力不行,媒体追问起来,不好回应。”
他刚说完,林振华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公开选拔的想法是好的,能选到实干的人,但确实要考虑实际情况。”
他抬眼看向张立新:“组织部有没有测算过时间?要是能缩短流程,比如一个月内完成,倒可以试试;要是拖太久,不如先从县区抽调得力干部临时主持,等后续再慢慢调整。”
他这话看似折中,实则偏向反对。
林振华心里清楚,公开选拔意味着权力分散,他没法再像以前那样主导干部任命,可又不能直接否定——张扬刚任代市长,又是省里力挺的人,直接反对只会显得自己不配合。
他是市委书记,怎么可能允许其他人染指人事权?
张立新却没接林振华的话,反而转向张扬:“市长,组织部初步测算过,要是简化流程,把笔试和面试合并,再压缩考察时间,四十天左右能完成。
土地局、城建局可以先派临时负责人,边主持工作边参与选拔,两边不耽误。”
他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流程表,推到桌中央:“笔试考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面试请省党校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当评委,重点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怎么处理土地纠纷、怎么推进项目审批,这样选出来的人,至少能快速上手。”
张扬拿起流程表,眼眸在“企业代表评委”那栏顿了顿:“这个好,新区建设要靠企业,让企业参与评分,能选出真正懂经济、会服务的干部。”他抬头看向众人,语气坚定:“至于时间,四十天不算长,临时负责人先顶半个月,等选拔结果出来,正好衔接上。
要是等得起两三个月,就不会提‘紧急部门’这个说法了。”
王海涛还想反驳,却被郑伟民打断:“我倒觉得可以试试。”
纪委书记的声音不大,却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郑伟民翻开面前的简报,指尖在“涉案干部 组织考察漏洞”那行字下划了道线:“陈明远案里,不少干部是靠关系上位,组织考察没发现问题,就是因为流程不透明。
公开选拔至少能保证程序公正,减少‘带病提拔’的风险,也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让大家知道,嘉和的干部选拔,不再是少数人说了算。”
他这话戳中了要害。
涉案的二十七名干部里,有五个是靠陈明远打招呼提拔的,组织考察材料写得天花乱坠,实际能力一塌糊涂。
郑伟民抬眼看向王海涛:“至于镇不住场面,要是选出来的人连公开选拔的竞争都扛不住,怎么可能镇得住涉案部门的烂摊子?”
王海涛被噎了一下,张了张嘴,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