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雨停在广城江面上,天空像刚擦拭过的玻璃。省高院大法庭的灯全部亮起,门口的电子屏轮播三行字:均安集团司法重组听证、旁听席实名、群众代表两席。
走廊尽头,管理人团队把最后一摞债权表码平,纸张边沿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银行类、信托类、供应商类、预售业主类,四块母表下面又拆成三十七张子表,像一张完整的神经分布图。
九点半,法槌落下。管理人先陈述底稿:均安体系在岭州共计设立项目公司一百一十四家,已售未结、未售待建与烂尾待处比例为五比三比二;对外债务以银行与非银为主,期限错配明显,利差拖尾长;最紧要的是预售业主权益,涉及四万九千七百三十二户。
屏幕上,预售监管账户与项目工程量清单并排,红绿交错,像心电图中不稳定的波峰。
第一轮发言权给到三家“白骑士”。省属国资平台“岭南建设控股”递交入场意向,声明只接民生类项目与配套;广城城投“广城发展集团”提出愿以“站城一体”模式承接交通枢纽周边地块与交楼配套;央企背景基金“中能资产管理”亮出“桥接+并购贷”组合工具,条件是“项目分账、现金流前置、治理清零”。
三家意向同时投影到大屏,三列六行的条件标注得干干净净。
反对的声音来得也快。均安旧董事会的代理律师站起,指出资产打包的估值偏低,建议维持“市场化竞价、债务展期优先”的原则。
供货商代表席爆出一片哗然——拖欠货款两年,过去的“展期优先”是枯井里打水。银行侧座有低语,担心“清零条款”引发连锁减值。
相隔两排,预售业主代表捏着一张表,手指在“预计交付时间”与“资金锁定比例”之间来回划,唇线一条直线。
李一凡没有在法庭,他在省委八楼的调度室盯屏,身后是财政、住建、金融监管与国资四部门的缩编联席。
第一行指令被写在白板的最顶端:只救工程,不救股权;债务分层,同步消化;交楼优先,回执即时。
屏幕右下角的透明窗“事实清单”正处在“试运行”状态,四个栏目空着,等待被填满。
管理人把“分层—分账—分责”三块板推上前台。第一,债务分层:交楼层、运营层、股权层,三层不同规则;交楼层与工程实体一一对应,进入“交楼专户”;运营层按“现金流质押+并表约束”分批化解
股权层全部进入司法重整框架,清权、清表、清担,不谈温情。第二,项目分账:谁接哪一块、资金走哪一条、回执由谁出,镜头前写清楚。
第三,治理分责:旧管理层从重整那一刻起即刻“停表”,凡留任须零起点签“任中问责书”,容错只保护行动,不保护惰性与利益输送。
供货商代表要求先把拖欠工程款付清。人社与住建把“实名制考勤—银行代发”的链路投屏,承诺凡纳入“交楼层”的项目,工程款优先序在管理费与财务成本之前;财政在旁标注“贴息编号上墙”,任何贴息超过阈值自动预警,群众代表可拨打透明窗号码核验。那位代表的手慢慢放下,点了下头。
银行端提出“代签坐席”风险。金融监管分局立刻把“坐席核验证据墙”并入左侧屏,两张截帧清晰可见:午休时间批量登录,经办与Ip不匹配。
交易所席位随即发出“停牌问询”,三日内看整改模板,不看口头陈述。那两张冷硬的截帧像两块石头砸进水里,四溅的不是水,是每个机构心里侥幸的火星。
均安旧董事会律师提出“海外仲裁函”,称集团某笔优先债务受境外条款保护,不应纳入本次重整。
管理人亮出回函:境外条款未经备案,未被中国法域内法庭承认,且涉“关联方同名公司”移花接木。法官以简洁的口气宣布,中止仲裁效力,维持本院管辖。
旁听席上,群众代表低低地呼出一口气,像卸下一块不见形状的重物。
午间的休息被压缩到十五分钟。下午的是“重组入场规则”。三家平台的分工被进一步钉实:岭南建控统一接手二十六个以民生配套为主的项目,优先完成水电气与消防联动;广城发展承接六处枢纽站上盖,与地铁运营同步推进“站城一体”,以现金流与资产升值对冲债务坑;中能资管提供不超过三十个月的桥接与并购贷,资金只进专户,转跑道需经三方共同签章。
每一条规则下都附着一行小字:违规一次,红卡一张;累计两张,退出重组平台名录。
屏幕下方的“群众代表签名图”空白处先出现了两笔字:已见证、愿旁听。预售业主代表站起来念了一段“交楼清单”,声音不大,却每个字都像打磨过的石子。
她最后说了一句不太像发言的陈述:只要交楼、只要清楚,赔不是以后再说。这个“以后”,不是迁就,是信任的延迟支付。
到了“旧股东权利处置”。管理人抬出三条硬线:一是旧股东权益在交楼层归零;二是治理层零起点,试用期三个月,里程碑未达成直接解聘;三是“以老带新”不作为免责条款,凡出现“影子公司—变形授权—代持回流”的,移交司法。
法院宣读完毕,记者区的笔记同时落下逗号,只有新华社岭州分社的稿纸上留下了一个捺得很重的句号。
外场的风起了一点,阳光穿过云层,落在窗台的金属边。广城城投的总工把“贯通—冷滑—热滑—空载—试运营”的五个里程碑贴在每个接管项目的看板上,一行横线,两侧写着不同单位的负责人签名。
岭南建控连夜把三百二十个消防点位的整改计划挂出,每一处都标注“预计复验时间”。
中能资管在后台打开“资金四分屏”,专户流水、回执时戳、贴息编号、坐席核验四个窗口同步跳动,像四只眼睛盯住一条蛇不肯松开。
傍晚,省委小礼堂的侧厅传来短短的宣布:均安集团司法重组程序正式启动,三家平台今天即入场,透明窗同步开设“重组透明页”。
首屏四栏被依次点亮:交楼专户入账一亿七千万、项目里程碑上墙二十七项、工资代发四千六百五十七人、坐席停牌问询两起。
第二屏出现“合规修复榜”,有两家分包商主动自查某项“高于限额的费用报销”,当场纠偏;第三屏挂出“群众旁听预约”,框里写着两个时间段,晚上与周末,一直空着的位置像刻意留给一座城市的耐心。
夜色刚落,均安系最具争议的一处烂尾盘工地亮起了白光。临时铺设的走道板干燥平稳,水泥砂浆的味道新而直。
临时指挥部的玻璃门内,四张大桌拼成一个“十字”。中间那张桌的下缘贴着鲜红的条带:交楼专班,非本专班勿坐。年轻的监理在墙上重新贴上“工程日志四同屏”,坐席、时间、操作、回执一目了然。
自愿留下的旧项目经理站在角落,半晌后缓缓走过去,把签字笔拿起又放下,手心里是肉眼可见的迟疑,终于落下一笔。零起点的意义,不是抹去过去,而是给出再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难看的一幕也发生了。小会议室里,一名金融机构的外包顾问被“按键日志”抓出“模板答复”,试图通过“模糊风险描述”拖延放款节奏。
金融监管分局直接把“模板”截图贴进负面样本库,底部写着“午休代签—模板答复—利益共振”的三个关键词,纪检把询问通知当场送达。
没人再说“情势复杂”,因为复杂已经被一条条拆成了看得懂的碎片;再复杂,也逃不过编号与时钟。
新华社岭州分社的“观察”栏目在夜里发出一篇短评,标题是《把炸弹拆成螺丝》。文中用了三个语段——把交楼从债务里剥离,把资金从报表里拎出,把治理从情面里抽离。
最后一段只有两句:重组不是盖章,是重新装配;愿意让群众旁听的制度,才值得信任。评论区出现了少见的一致口径:不怕慢,就怕糊。
李一凡在八楼调度室看完事实清单,把白板角落空着的那一格填上:三十日复盘,指标只有四个——交楼户数、工资回执、坐席核验、红黄卡。常之朗把“重组透明页”的次日新增项目贴上去,字迹干净,有一种不允许反复的笃定。
他知道,今天的耀眼不是终点,真正要紧的是接下来密密实实的每一天:把螺丝拧紧,把板材对齐,把每一张回执压上透明罩。
临近午夜,广城江上起了薄雾。那处烂尾盘的临时办公板房里,有小孩趴在窗边看父亲的身影从白光里走出来。
孩子问什么时候能搬进新家,女人把孩子的手按在回执上的日期上,声音不高,像在和夜色商量:很快。
透明窗“群众代表签名图”那一栏又多了两笔字,圆润、笨拙,却写得稳——已见证,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