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指挥却来电!”
作战参谋的报告将他拉回到现实。
伍德尔德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接过了通讯器。他还没来得及汇报后方出现的华夏舰队和撤退的必要性,听筒里就传来了莫尔斯上将如同火山爆发般的咆哮,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扭曲:
“伍德尔德!你这个懦夫!谁给你的权力擅自撤退?!立刻停止你那可耻的逃跑行为!我命令你,集结所有剩余力量,立刻、马上发动第二波攻击!听到没有?!”
伍德尔德试图解释:“将军!情况有变,华夏的防御远超我们想象,他们还有一支航母编队……”
“闭嘴!”莫尔斯粗暴地打断他,语气中充满了基于错误判断的盲目自信,“指挥部刚刚完成了初步分析!华夏人的拦截技术确实高超,但这种程度的防御消耗必然是天文数字!他们的导弹库存、能量储备绝不可能无限!第一波攻击已经极大地消耗了他们的拦截力量,他们的防线现在肯定已经出现了漏洞和疲软!”
莫尔斯的声音越来越高亢,仿佛在说服自己,也像是在给所有听到的人打气:“听着,伍德尔德!战争就是要硬碰硬!没有什么防线是真正的绝对防御!只要我们用持续的、更猛烈的饱和攻击,就一定能把他们的防线撕开一个口子!一旦口子撕开,胜利就是我们的!你现在撤退,就是在葬送胜利,葬送联盟!我会把你送上军事法庭!我发誓!”
听着莫尔斯那基于过往战争经验、一厢情愿的推断和充满政治正确性的吼叫,伍德尔德只觉得一股冰冷的荒谬感笼罩了自己。他看着屏幕上那支如同幽灵般阻断退路的华夏舰队,又想起第一波攻击那令人绝望的、近乎百分之百的拦截率……
消耗?疲软?漏洞?
这些词语在眼前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他们连对方的防御皮毛都没摸到,何谈消耗?他们发射的导弹如同石沉大海,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泛起,哪来的疲软和漏洞?
总指挥部的那帮人,显然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他们正在面对的是什么。他们还在用旧时代的尺子,去丈量一个全新的维度。
伍德尔德张了张嘴,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语气的冷静和克制:“将军!我理解指挥部的分析,但我必须基于我亲眼所见的现实进行判断!我们的第一波攻击,接近百分之百被拦截,未能对对方防御体系造成任何可见的损伤!这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高超,这是代差!我们现在后路被断,侧翼也可能随时出现威胁,继续进攻无异于让士兵们进行自杀式冲锋!”
他几乎是在恳求:“将军,请相信我!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保存实力,重新评估,而不是将最后的力量投入一个我们已经验证过的、无法突破的防御体系!这不是怯懦,这是对舰队数万官兵生命的负责!”
“负责?!”莫尔斯的怒吼几乎要震破听筒,“你的负责就是临阵脱逃!伍德尔德,我看你是被华夏人吓破了胆!消耗战就是看谁先撑不住!他们现在肯定比我们更难受!我再说最后一遍——执行命令,发动第二波攻击!否则,我立刻解除你的指挥权,让更有勇气的人来接管舰队!你可以选择是被宪兵押解回国,还是作为一名将军战死沙场!”
“解除指挥权”、“押解回国”、“战死沙场”……这几个词像沉重的枷锁,彻底铐住了伍德尔德的行动能力。他知道,莫尔斯做得出来。如果他抗命,不仅他个人军事生涯会以最不光彩的方式结束,接替他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像欧莱那样的狂热分子,那将把整个舰队更快地推向毁灭。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席卷了他。他无法用语言让后方理解前方的绝望,也无法对抗来自最高指挥层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命令。
他沉默了足足五秒钟,指挥室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他脸上最后一丝血色褪去,变得如同灰烬。
最终,他对着通讯器,用沙哑而空洞的声音回答道:“……遵命,将军。飞鹰舰队……将执行第二波攻击命令。”
他缓缓放下通讯器,仿佛那有千钧之重。他没有去看部下们投来的、混杂着恐惧、不解乃至一丝失望的目光,只是疲惫地闭上眼,挥了挥手,声音低得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中止撤退……重新编组攻击梯队……准备……第二波进攻。”
…
伍德尔德命令下达的瞬间,指挥室内压抑的情绪几乎要爆炸。
“将军!”一位负责航空联队的上校猛地站起身,脸上因愤怒和不解而涨红,“我们剩下的飞行员都是最优秀的小伙子!让他们驾驶着战机去执行这种……这种明显是送死的任务,我无法接受!总部的那些老爷们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
“没错!”另一位参谋也激动地附和,“用导弹至少还能远程发射,让飞行员升空,在那种诡异的防御面前,和直接枪决他们有什么区别?!”
群情激愤,质疑和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都亲眼见证了第一波攻击的惨状,无法理解为何还要让宝贵的有生力量去进行无谓的牺牲。
伍德尔德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我知道。”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我知道这是送死。我知道总部的命令……愚蠢透顶。”
他环视着每一张充满愤懑和不屈的脸,缓缓说道:“但是,我们是军人。抗命的后果,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承担的。舰队会被接管,会有更不计代价的人来执行这个命令,结果可能更糟。”
他话锋一转,眼神里闪过一丝决绝:“但是,如何执行命令……是我作为现场指挥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