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成食盐的话,至少能换上一百多罐!
除了这些人口,掠夺到的其他东西也不在少数。
鸦部落不愧是武力强大的部落,单单这一个鸠部落,山洞里就存放着两百多张的兽皮——原来是准备用于冬季铺盖的,有一些还没有完全晒干,这下直接便宜了下河谷诸部。
而鸠部落猎手手中的石器、木棍等简单的工具,数量也不少,虽然没有什么价值,但也归是有点用处。
山洞里面还有一些耐存放的食物,缓解了梧生他们的食物压力——他们现在吃的食物,正是鸠喙今天才猎到的,没想到刚刚带回来,自己就再也吃不上了。
不顾鸠部落族人的悲痛,梧生等人看着从山洞里源源不断运送出来的物资,脸上笑的越来越开心,而心里也早就乐开了花。
这样一算下来,梧生等人此行的收获,简直可以用大丰收来形容,怪不得鸦部落喜欢去攻击别的部落,没想到去抢夺别人的物资,是这样开心的一件事。
“太好了,这些族人和兽皮,换到的物资,我们每个部落都能分到不少,看来今年冬天,不用害怕没有吃的东西了。”
榆木带着人将死掉的族人——不管是不是自己部落的,全部埋了起来,回来之后了解到今天的收获,失去族人的悲伤情绪被一扫而空,眼神中对那些堆着的物资满是渴望。
不过这些物资不是属于他们一个部落的,等回到枫部落,还要再仔细分一下。
“嗯,这些青壮,你们有没有打算留下一些?我准备把部落里几个老弱,跟鸠部落的这些人一起送到熊部落,自己留下来几个青壮。”
梧生跟大家讲了自己的计划:
“这样我们部落就有更多的青壮,不管捕猎还是以后学熊部落耕种,都能用得上。要是我们再打下一个部落,至少还能再抓到他们十几个青壮,如此以来,我们部落就能直接多出来两三个青壮,又少了几个老弱,这样就更不用担心冬天了。”
“可是这样,我们从熊部落换到的东西就少了,熊部落会不会有什么看法,那还很难说。”
椿根有些犹豫,这些青壮,他自然是想要的,而且在失去族长和部分族人后,鸠部落的剩下人员,都想着自己能到一个更强大的部落,至少不用饿肚子。
当然熊部落的看法他们还是要考虑的,毕竟这么多族人,要是触怒了熊部落,不给他们换物资,或者临时提高交换的比例,那他们这些人可就非常难受了。
“又不是所有的青壮都换下来,我们这个部落换一半下来,下一个部落再抽几个下来,把自己部落的老弱再加进去,人数也不会少,我想熊部落也不会多说什么。”
梧生一想到熊部落的那些武备队伍,个个壮硕的样子,就很是羡慕。
“我觉得可以,熊部落也不知道我们抓了多少猎手,大不了……大不了多给他一些女的。”
从熊部落的营地回来,他们便发现,熊部落哪都好,就是营地里女性太少,故而梧生的想法,让他们几个都觉得可行。
正如梧生分析的一样,这些部落的青壮和猎手,在整个部落都被俘虏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失去了反抗的心思,更容易加入一个新的部落——反正是为了生存下去,跟在哪个部落后面都一样。
部落的发展,就依赖这些青壮,一个部落的强大与否,完全要看这个部落里面,青壮的多少。
要是熊洪知道梧生的想法,想必也会惊讶,并会对悟出这个道理的梧生刮目相看。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和分析,熊洪已经很清楚,在原始的人类社会中,要是一个个体对资源的消耗已经超过了他所产生的价值,那他很快就会被部落所抛弃。
当然熊部落不会抛弃任何一个族人,因为它有着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更加先进的文化,让熊部落的族人创造出的价值,要比这些原始部落的原始人要高。
虽然最终的一个个体肯定会因为变老从而无法产生价值,但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创造出了超过他劳动量的物资,并且是远远超过。
况且熊洪正在逐渐用一些朴素的道德观念来影响熊部落,比如其中的照顾老幼等观念,他想用这种办法,让熊部落通过两至三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摆脱愚昧、野蛮的社会状态。
……
“貊石那边的煤炭还没有送过来吗?”
站在山底下,熊二仰头看着两侧几十米高的山坡,向旁边的族人问道。
“还没有,队长,煤山那里的路还没有完全修好,貊石队长说,要是修好了,运送的速度才会更快一点。”
熊二叹了一口气,“先不管他们了,我让你们去树林里砍的木头,都运过来了吗?”
“运来了,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劈成了木柴,再晾晒一两日就可以点燃了。”
这里是连接三号和四号营地的谷间道路,有一座如同刀片一样的山横在中间,让绕行的距离增加了十几里,而当初熊二带人爬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时间便想到,能不能用烧石泼水的办法,在这里打通一条通道出来。
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这些天熊二几乎就负责整个部落的基建事务,不管是盖房子还是挖坑,修路还是铺设木质轨道,他们都很有经验,而烧石泼水,更是在当初修建通往芦苇原的道路时,用这种办法,获得了一堆的石料。
甚至有些族人用这种办法掏过山洞,效果也非常不错。
“嗯,我已经跟族长说过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处山,给凿出一条通道出来!”
前几天熊洪再跟大家下达这个任务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完成。
这可是一道横亘在三四号营地中间的巨大山体,即便厚度只有不到百米,但仅靠熊部落这些人,在今年冬天之前,根本没办法完成。甚至有人认为,即便用上烧石泼水的办法,但这种大范围、长距离的在山体中开辟通道,就连族长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没有几百个族人花费几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但熊洪既然敢下达这个任务,就说明他有这样的把握。
因为始终相信熊洪的熊二,在前段时间的不断探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这座如同墙体一般的石壁,其实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一左一右两座山延伸出来的山体,可能之前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河流冲刷,形成了这样的“墙壁”。
而熊二的发现,让熊洪的信心更加充足:在“墙壁”交接的地方,有一处可能是由于两座山日积月累的挤压和碰撞,在“墙体”交接的地方,裂开了一道缝隙,从底下往上看,就像是一线天一般。这里很窄,最窄的地方,最多只能容纳一个族人侧着身子过去。
这处缝隙,长时间被一些杂草、藤蔓给遮盖住,又因为地形崎岖,当初在初步查探的时候,族人们没有发现。
这条通道的发现,无疑让陷入纠结的熊二无比振奋,他当时就让人往山上爬去,想要知晓这条缝隙到底通往哪里。
经过这几十米缝隙,前方就是一条更窄的石缝,人是肯定无法过去的了,但透过这条石缝往对面看,居然能够隐隐看见通往三号营地的道路!
也就是说,这条通道和缝隙,直接将整个“墙体”分成两个部分,只要熊二他们能够将这条缝隙继续扩大,最终可以让这条通道能够通行部落的车马,再连接成道路,那三号、四号营地的直线距离,就能立马节省二十里。
由于因为这条缝隙的发现,原本开凿山体所预计的工作量,就会成倍成倍地下降,这也是熊洪为什么说服众人的原因。
毕竟直接从山体上掏出一个通道出来,跟拓宽原本的一条通道,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活——熊洪也没有那么傻,明知道会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还会跟一条并不能节省多少路途的山体死磕。
“愚公移山”的精神虽然很可贵,但熊洪可没有这么多时间、人力和物资可以消耗,但要只是扩大缝隙的话,还是值得一试的。
缝隙入口,早就被族人用工具清理的干干净净,一条小道已经从这里延伸出去,连接到谷间的主干道上。靠近缝隙的地方,还搭了几个帐篷,沿着山体用木栅栏围了一圈,用来让开山累了的族人休息。
这里比较狭窄,容纳不了多少族人展开,只能按照最笨的办法,两三个族人一组,手持铁锤铁钎,沿着缝隙两侧,逐渐拓宽缝隙大小。
“铛!”
熊二用锻造出来的铁斧,狠狠地砸在插入石块缝隙间的铁钎,铁钎很快就难以再往里进一寸,熊二便叫上两名族人,使劲撬动这根铁钎,在三人的撬动下,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很快就松动、脱落,在铁锤的敲击声中掉落下来。
在一旁等候的族人,很快将这些掉下来的石头给运走,扔到要修建的道路两旁。
“这些石头可真硬啊。”
揉了揉震的发麻的手掌,熊二摇了摇头,要是完全依靠人力来凿,按照现在的速度,就算只是凿出一条可容纳牛车通行的通道,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
头一次,熊二对这个任务的完成信心产生了动摇。
“煤炭运过来了!”
貊石小队赶着三十几头驴子,驴背上的鞍子两侧,安置着两个藤筐,里面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煤块。
“熊二哥,你们要的东西,给你运过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