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杨嗣昌他们这次干得不错,面对敌军联合的复杂局面,分工明确,还能抓住机会烧毁敌军粮草,收复紫荆关。只是北方部落肯定不会轻易罢休,还得小心应对。”
徐达在一旁附和道:“陛下说得是。杨嗣昌亲自带队去烧粮草,勇气可嘉,将士们也都英勇。但北方部落放狠话要报复,接下来的防御不能松懈。”
刘伯温手抚胡须,目光深邃:“嗯,他们利用敌军内部矛盾,分化敌人,这招很高明。只是北方部落镇压小部落,说不定会整合力量,下次进攻可能更猛,得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朱元璋神色凝重:“局势还是严峻呐,就看杨嗣昌他们能不能守住这成果,应对北方部落的报复。”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配合默契,在敌军势大的情况下,成功收复紫荆关,值得称赞。不过北方部落威胁犹存,还得提防他们的报复。”
郑和恭敬地回应:“陛下明鉴,他们能抓住敌军粮草防守薄弱的机会,冒险烧毁粮草,进而攻城,决策果断。只是北方部落与小部落的矛盾变数太大,不知会给局势带来什么影响。”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说道:“陛下,此次收复紫荆关,虽解了燃眉之急,但北方部落不会善罢甘休。他们需利用北方部落与小部落的矛盾,进一步削弱北方部落的力量,才能确保京城和紫荆关的安全。”
朱棣微微皱眉,目光坚定:“他们既然有能力收复紫荆关,就要有能力守住。密切关注局势,看他们如何应对北方部落的下一步行动。”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先是兴奋地握紧拳头,随后又担忧地皱起眉头:“哇,杨嗣昌他们太厉害了,居然真的收复了紫荆关!可是北方部落又要报复,这可怎么办呀?”
杨士奇笑着安慰道:“陛下别急,杨嗣昌他们总能想出办法应对的。这次他们烧毁敌军粮草,里应外合攻城,多机智啊。北方部落虽然威胁大,但我们也有应对经验了。”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皆是能臣,他们定会加强紫荆关防御,应对北方部落报复。北方部落与小部落的矛盾或许是个转机,我们可以加以利用。”
朱瞻基眉头紧皱:“希望他们能好好利用这个矛盾,别让北方部落再打过来,京城百姓可经不起折腾了。”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微微颔首:“杨嗣昌这几人,在复杂局势下还能收复紫荆关,有点本事。但北方部落放话报复,可不是闹着玩的,得小心他们耍阴招。”
严嵩赔着笑脸:“陛下圣明,杨嗣昌他们抓住时机烧毁粮草,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只是北方部落与小部落的矛盾不好把控,要是处理不当,反而可能激怒北方部落。”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陛下,收复紫荆关只是暂时胜利,北方部落必然会全力反扑。他们需加固紫荆关防御,同时利用北方部落与小部落的矛盾,制定长远策略,确保京城和边关长治久安。”
朱厚熜微微皱眉:“哼,希望杨嗣昌他们别掉以轻心,好好应对北方部落,别给朕捅娄子。”
……
杨嗣昌与洪承畴站在紫荆关城楼上,望着城外一片狼藉的战场,神色凝重。杨嗣昌率先打破沉默:“北方部落如今内部生乱,却仍扬言要再次进攻京城和夺回紫荆关,他们定不会轻易罢休。我们得尽快想个周全之策,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洪承畴微微点头,目光远眺:“杨大人,北方部落忙着镇压小部落的不满,短期内或许无法全力进攻。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趁此机会加固紫荆关防御,同时与京城方面紧密配合,互通消息。”
杨嗣昌转身,看着城内忙碌清理战场、救治伤员的士兵和百姓,说道:“没错。先安排士兵尽快修复城墙和防御工事,收集周边粮草,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另外,挑选一批精明的探子,密切关注北方部落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洪承畴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只是京城那边,也需要加强防备,以免北方部落声东击西。”
杨嗣昌思索片刻:“你说得对。我修书一封,让信使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告知孙大人这边的情况,让他务必加强京城防御,不可懈怠。同时,请求陛下调配一些物资和兵力,支援紫荆关。”
洪承畴领命去安排防御工事修复等事宜,杨嗣昌则回到营帐,迅速写好给孙传庭的信,派出信使。
在京城,孙传庭收到杨嗣昌的信后,立刻进宫向朱由检奏明情况。朱由检听完后,神色忧虑:“北方部落如此嚣张,虽内部有矛盾,却仍对京城和紫荆关构成巨大威胁。孙爱卿,依你之见,朕该如何调配物资和兵力?”
孙传庭躬身奏道:“陛下,紫荆关刚收复,急需物资修复防御工事,补充粮草和兵器。可从京城周边的粮仓调拨一批粮草,从兵器库挑选精良兵器送往紫荆关。至于兵力,可先抽调京城附近卫所的部分兵力前往支援,但京城防御也不可削弱,需招募新兵进行训练,以作后备。”
朱由检点头:“就依孙爱卿所言。你即刻去安排,务必保证物资和兵力及时送达紫荆关,同时确保京城万无一失。”
孙传庭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他一方面安排人手调配粮草和兵器,送往紫荆关;另一方面张贴告示,招募新兵。
然而,招募新兵并非易事。京城百姓经历了多次战乱,人心惶惶,许多人对参军心存顾虑。孙传庭亲自到招募点,向百姓们说道:“乡亲们,如今北方部落威胁未除,京城安危关乎大家的生死存亡。若我们不奋起抵抗,京城一旦沦陷,大家都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参军保家卫国,不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
一位老者站出来说道:“孙大人,我们也想保家卫国,可这打仗太危险,我们的孩子去了,万一……”
孙传庭说道:“老人家,我理解您的担忧。但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外敌。朝廷会照顾好参军将士的家人,若有伤亡,也会给予优厚抚恤。而且,我们会对新兵进行严格训练,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尽量减少伤亡。”
在孙传庭的劝说下,不少百姓打消了顾虑,纷纷报名参军。孙传庭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壮的百姓,将他们编入新兵营,安排经验丰富的将领进行训练。
与此同时,在紫荆关,洪承畴已安排士兵开始修复城墙。他看着忙碌的士兵们,对身旁的将领说道:“城墙是紫荆关的第一道防线,一定要修得坚固。多派些人巡视,防止北方部落派小股部队前来骚扰破坏。”
将领应道:“是,洪大人。只是修复城墙所需的石料和木材,本地供应有些不足。”
洪承畴思索片刻:“派人到周边村镇收集,若不够,再向京城请求支援。另外,在城墙上增设一些了望塔和烽火台,加强警戒。”
正当紫荆关和京城紧锣密鼓地进行防御准备时,探子传来消息:“杨大人,洪大人,北方部落已暂时镇压了几个小部落的反抗,但还有部分小部落仍在暗中抵制。为了安抚这些小部落,北方部落首领决定亲自前往谈判,近期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
杨嗣昌与洪承畴对视一眼,杨嗣昌说道:“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他们谈判期间,我们正好加快防御准备。同时,我们可以想办法利用小部落与北方部落的矛盾,进一步分化他们。”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我觉得可以派人秘密联系那些对北方部落不满的小部落,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在北方部落进攻时保持中立,甚至倒戈相向。”
杨嗣昌说道:“此计可行。但要小心行事,不能让北方部落察觉。你挑选几个机灵且善于言辞的人,让他们乔装打扮成商人,秘密前往那些小部落。”
洪承畴领命去挑选合适的人选。杨嗣昌则继续思考应对北方部落的策略。他深知,北方部落此次谈判只是权宜之计,一旦他们解决内部矛盾,必然会再次进攻。
几日后,洪承畴挑选的人乔装出发。与此同时,京城派来的物资和兵力也抵达了紫荆关。
“杨大人,洪大人,京城送来的粮草、兵器和援兵都已安全到达。”一名将领前来汇报。
杨嗣昌和洪承畴来到物资存放处和军营,查看物资和兵力情况。
“这批粮草和兵器来得太及时了。弟兄们,有了这些物资,我们更要坚守紫荆关。”杨嗣昌对士兵们说道。
洪承畴则对援兵将领说道:“各位兄弟,如今紫荆关形势严峻,希望大家能尽快熟悉环境,融入防御体系。”
然而,就在他们积极准备防御时,又有新的问题出现。紫荆关的士兵们连续作战,疲惫不堪,士气也有所低落。
“杨大人,士兵们这几日太过劳累,且对北方部落再次进攻心存担忧,士气有些低迷。”一名将领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深知士气对于作战的重要性,他来到军营,召集士兵们:“弟兄们,我知道大家很辛苦,也对北方部落的再次进攻有所担忧。但我们已经成功收复紫荆关,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北方部落虽扬言进攻,但他们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暇。只要我们坚守阵地,加强防御,他们休想再夺回紫荆关。而且,京城的百姓和陛下都在背后支持我们。我们为了保卫家园,保卫国家,一定要振作起来!”
士兵们听了杨嗣昌的话,士气稍有振作。但杨嗣昌知道,光靠言语激励还不够,还得改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给予他们实际的关怀。
“洪大人,安排伙房给士兵们加餐,改善伙食。另外,让军医仔细检查士兵们的身体,有伤病的及时治疗。”杨嗣昌说道。
洪承畴应道:“好,我这就去办。”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紫荆关的防御逐渐加强,士兵们的士气也有所提升。然而,探子又传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杨大人,北方部落与小部落的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矛盾似乎有激化的趋势。而且,北方部落正在秘密调集兵力,不知有何打算。”
杨嗣昌眉头紧皱:“矛盾激化却又调集兵力,他们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是想不顾小部落的反对,强行进攻?还是有其他阴谋?”
洪承畴也一脸忧虑:“杨大人,不管他们有什么打算,我们都要做好万全准备。加强探子的情报收集工作,务必查清他们的动向。同时,进一步巩固紫荆关的防御,准备应对各种情况。”
杨嗣昌点头:“你说得对。另外,派人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告知京城的孙大人,让他也提高警惕。”
此时,在京城,孙传庭正为新兵训练的事忙碌。新兵们虽然热情高涨,但缺乏战斗经验和军事技能。孙传庭亲自指导训练,耐心地向新兵们讲解各种战术和兵器使用方法。
“大家注意,长枪的使用要讲究配合,保持阵型。遇到骑兵冲击时,不要慌乱,稳住阵脚。”孙传庭一边示范,一边说道。
然而,训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新兵在练习中受伤,还有些人对艰苦的训练产生了畏难情绪。
“大人,这训练太苦了,我有些坚持不下去了。”一名新兵向孙传庭诉苦。
孙传庭看着这名新兵,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现在的苦是为了将来能在战场上保命,能保卫京城。北方部落随时可能再次进攻,若我们没有过硬的本领,如何抵挡他们?咬咬牙,坚持下去。”
就在孙传庭努力提升新兵战斗力时,他收到了杨嗣昌传来的消息。
“北方部落与小部落谈判陷入僵局且秘密调集兵力?看来京城的防御也得进一步加强。”孙传庭自言自语道。
他立刻召集将领们:“北方部落情况有变,可能会有新的行动。京城防御要再次升级。加强城门守卫,增加巡逻次数。在城墙上设置更多的防御器械,如弩车、投石机等。另外,安排一些士兵乔装出城,打探北方部落的具体动向。”
将领们领命而去。孙传庭又来到新兵营,对新兵们说道:“弟兄们,局势越发紧张,我们的训练要加快进度。大家要明白,你们肩负着保卫京城的重任。”
新兵们看着孙传庭坚定的眼神,齐声喊道:“保卫京城!”
此时,北方部落内部气氛紧张。部落首领与小部落代表的谈判桌上,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你们必须服从我的指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北方部落首领怒目而视。
小部落代表毫不畏惧:“我们加入联盟,是为了利益,可如今粮草被烧,损失惨重,你们却没有任何补偿,还想让我们继续卖命?”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一名手下在北方部落首领耳边低语几句。首领脸色一变,挥手让小部落代表退下。
“哼,既然谈不拢,那就别怪我动用武力。不过,在此之前,先给明军来个下马威。”北方部落首领阴沉着脸说道。
北方部落到底有什么计划?他们会对紫荆关和京城发动怎样的攻击?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又该如何应对这即将到来的危机?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大战的阴云再次笼罩着京城和紫荆关。
杨嗣昌、洪承畴在紫荆关日夜关注着北方部落的动向,他们深知,一场大战或许就在眼前。杨嗣昌召集众将,面色凝重地说道:“北方部落内部矛盾虽未解决,但仍秘密调集兵力,其意图不明。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扰乱他们的部署。”
洪承畴点头表示赞同:“杨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我们贸然出击,需谨慎行事,避免中了他们的埋伏。”
杨嗣昌思索片刻,说道:“我们可以派小股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突袭北方部落的几处粮草囤积点和兵营。一来消耗他们的物资,二来打乱他们的军心。洪大人,你挑选一批精锐,组成突袭队,务必行动迅速,一击即退。”
洪承畴领命,迅速从军中挑选了三百名身强体壮、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突袭队。他亲自对突袭队进行动员:“弟兄们,此次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我们要趁着夜色,深入敌营,烧毁他们的粮草,捣毁兵营。大家要听从指挥,行动要快,不能恋战。有没有信心?”
“有!”突袭队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
当天夜里,洪承畴带领突袭队悄悄出发。他们沿着山间小路,避开敌军的巡逻队,朝着北方部落的一处粮草囤积点摸去。
“注意隐蔽,不要发出声响。”洪承畴低声叮嘱士兵们。
当他们接近粮草囤积点时,发现敌军防守森严,巡逻队不断往来。洪承畴观察了一下地形,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你带一队人从左侧迂回,吸引敌军注意力。我带主力从右侧突袭,等敌军被吸引过去,我们迅速点火烧粮。”
将领领命,带领一队人悄悄从左侧绕过去。不一会儿,左侧传来一阵喊杀声。敌军巡逻队听到声响,纷纷朝左侧涌去。
“就是现在,冲!”洪承畴大喊一声,带领主力冲向粮草囤积点。士兵们迅速拿出火折子,点燃了粮草。顿时,火光冲天,粮草燃烧起来。
“不好,粮草着火了!”敌军发现粮草起火,顿时大乱。
洪承畴看着燃烧的粮草,喊道:“弟兄们,任务完成,撤!”
突袭队迅速撤离,朝着下一个目标——北方部落的兵营奔去。此时,北方部落兵营中的敌军得知粮草被烧,正乱作一团。洪承畴带领突袭队趁乱冲入兵营。
“杀!”突袭队士兵们勇猛无比,与敌军展开激烈拼杀。敌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快,捣毁营帐,烧毁物资!”洪承畴喊道。
士兵们四处放火,营帐和物资纷纷起火。北方部落兵营陷入一片火海。
“明军来袭,快抵抗!”敌军将领大喊着,试图组织抵抗。
但突袭队行动迅速,完成任务后,迅速撤离。等北方部落的援军赶到时,突袭队早已消失在夜色中。
“可恶的明军,竟敢如此嚣张!”北方部落首领得知粮草和兵营被袭,怒不可遏。
“首领,明军太过狡猾,我们该怎么办?”一名手下问道。
北方部落首领咬牙切齿地说道:“立刻集结兵力,攻打紫荆关。我要让明军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而在紫荆关,杨嗣昌和洪承畴得知突袭成功,稍感欣慰。但他们知道,北方部落肯定会疯狂报复。
“杨大人,北方部落必定会倾巢而出,攻打紫荆关。我们要尽快做好防御准备。”洪承畴说道。
杨嗣昌点头:“通知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加强城墙防御,准备好箭矢、礌石等防御器械。另外,安排士兵在城外设置陷阱,阻止敌军攻城器械靠近。”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城墙上布置防御器械,在城外挖掘陷阱,插上尖刺。整个紫荆关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与此同时,在京城,孙传庭也收到了紫荆关突袭成功以及北方部落可能攻打紫荆关的消息。
“北方部落不会轻易放过紫荆关,说不定还会趁机攻打京城。必须加强京城防御。”孙传庭说道。
他立刻安排京城的士兵们进一步加固城墙,储备更多的粮草和兵器。同时,组织百姓进行防空演练,以防北方部落的突然袭击。
“乡亲们,听到警报声后,不要惊慌,按照预定路线前往避难所。”孙传庭对京城百姓说道。
百姓们在士兵的组织下,有序地进行演练。孙传庭还安排了一些士兵在京城周边巡逻,密切关注北方部落的动向。
然而,此时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北方部落中一些原本对进攻紫荆关持犹豫态度的小部落,看到明军竟敢主动出击,烧毁北方部落的粮草和兵营,认为明军实力不容小觑,开始动摇与北方部落的联盟关系。
“明军如此勇猛,我们与北方部落结盟,恐怕会引火烧身。”一个小部落首领说道。
“是啊,北方部落连自己的粮草和兵营都守不住,如何能带领我们取得胜利?”另一个小部落首领附和道。
这些小部落开始暗中与明军接触,试探合作的可能性。而北方部落首领察觉到了小部落的异样,他担心小部落倒戈,决定先稳住小部落,同时加快攻打紫荆关的准备。
“派人去告诉那些小部落,只要攻下紫荆关,所得的财宝和土地,他们都有份。”北方部落首领说道。
小部落们接到消息后,态度变得暧昧不明。他们既想得到好处,又担心北方部落战败连累自己。
杨嗣昌得知小部落与北方部落之间的微妙变化后,与洪承畴商议:“洪大人,这是个分化他们联盟的好机会。我们可以答应小部落一些条件,让他们保持中立,甚至在关键时刻倒戈。”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此事需谨慎处理。我们可以派人与小部落秘密谈判,许以重利,但不能让北方部落察觉。”
杨嗣昌说道:“你说得对。挑选几个精明能干的人,让他们乔装成商人,前往小部落营地谈判。务必摸清他们的底线,达成对我们有利的协议。”
就在洪承畴准备派人去与小部落谈判时,探子传来消息:“杨大人,洪大人,北方部落已集结大军,朝着紫荆关开来,预计明日就会到达。”
杨嗣昌和洪承畴心中一紧,大战即将来临。紫荆关能否抵挡住北方部落的进攻?与小部落的谈判能否成功?京城又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一切都充满了悬念,大战一触即发。
杨嗣昌与洪承畴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站在紫荆关城墙上,望着远方,仿佛能看到北方部落那滚滚而来的大军。杨嗣昌转头对洪承畴说道:“敌军明日就到,我们必须在今晚完成最后的防御部署。通知各营将领,坚守岗位,不得有丝毫懈怠。”
洪承畴点头,立刻传令下去。随后,两人开始检查城墙上的防御设施。杨嗣昌看着堆积如山的箭矢和礌石,说道:“这些防御器械是我们守城的关键,一定要保证充足且能用。”
洪承畴应道:“我已安排专人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只是敌军来势汹汹,我们还需想办法鼓舞士气,让士兵们有拼死一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