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看着天幕里杨嗣昌等人的遭遇,忍不住啧了啧舌:“这局势变得也太快了,刚还想着应对北方部落,结果状况百出。杨嗣昌点子是有,可执行起来咋这么多岔子。狼牙口向导反水,阳曲粮仓被烧,还出了内鬼,真是防不胜防。”
徐达在一旁面色凝重:“陛下,杨嗣昌想的办法本没错,轻骑突袭、佯攻牵制,都是好计策。只是敌人太狡猾,内鬼捣乱,让计划处处受挫。孙传庭他们也够拼的,遇袭了还往雁门关赶,可惜还是没守住。”
刘伯温手抚胡须,叹了口气:“看来北方部落早有预谋,把杨嗣昌他们的行动摸得透透的。雁门关一破,京城危矣。杨嗣昌现在去调兵,又不知道紫荆关那边情况咋样,真是让人揪心。”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忧虑:“这仗打得太艰难,内忧外患的。就看杨嗣昌能不能在紫荆关拦住敌军,要是拦不住,京城可就危险了。”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表情严肃,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杨嗣昌应对边患的策略本是可行的,怎奈意外连连。狼牙口的伏兵、阳曲的内鬼,一步错步步错,把局势搞得这么被动。”
郑和一脸担忧地回应:“陛下,杨嗣昌尽力了,只是敌军太狡诈,又有内鬼作祟。孙传庭带伤赶路,也没能挽回雁门关的败局。如今敌军直逼京城,杨嗣昌去调兵,希望他能在紫荆关扭转局势。”
姚广孝双手合十,缓缓说道:“陛下,这场危机重重,内鬼未除,敌军又势如破竹。杨嗣昌面临的压力极大,就怕他独木难支。不知那紫荆关是否可靠,别再出什么岔子才好。”
朱棣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局势危急,杨嗣昌若能在如此困境中力挽狂澜,守住京城,那真是有大能耐。只是现在看来,情况不容乐观啊。”
宣德位面
朱瞻基站在天幕前,急得直跺脚:“哎呀,怎么会这样啊!杨嗣昌他们明明想出了办法,怎么老是遇到意外。狼牙口遇袭,阳曲粮仓被烧,这内鬼真是坏大事了!”
杨士奇赶忙安慰道:“陛下莫急,杨嗣昌他们也不想这样。敌军太过阴险,内鬼又在捣乱。孙传庭已经很拼命了,只是寡不敌众。现在杨嗣昌去调兵,说不定还有转机。”
于谦神色凝重,抱拳道:“陛下,雁门关一破,形势严峻。杨嗣昌此去调兵,任务艰巨。紫荆关是关键,若能守住,或许还能挡住敌军,否则京城危在旦夕。”
朱瞻基眉头紧皱,担忧地说:“希望杨嗣昌能顺利调兵,在紫荆关挡住敌军吧,京城百姓可都指望他们呢。”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看着天幕说道:“杨嗣昌这几人,计划得挺好,结果被内鬼搅得一团糟。狼牙口向导反水,阳曲粮仓被烧,这内鬼藏得够深,把局势搞得这么烂。”
严嵩赔着笑脸,附和道:“陛下圣明,杨嗣昌他们也算尽力,只是敌人太狡猾,内鬼从中作梗。如今雁门关已破,敌军直指京城,杨嗣昌去调兵,怕是凶多吉少啊。”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陛下,杨嗣昌面临的局面极为艰难,内忧外患同时袭来。紫荆关是最后的防线,就看他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调齐兵力,守住关口。只是现在变数太多,实在让人担忧。”
朱厚熜微微点头,冷哼一声:“哼,若杨嗣昌守不住紫荆关,看他如何向朕交代!”
……
杨嗣昌心急如焚地朝着大同府疾驰,一路上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他心中盘算着,若能尽快从大同府调集足够兵力,或许还能在紫荆关挡住北方部落的南下大军,保卫京城。
抵达大同府后,杨嗣昌径直来到总兵府。大同总兵李达听闻杨嗣昌到来,赶忙出迎。
“杨大人,一路辛苦。不知您此次前来,所为何事?”李达恭敬地问道。
杨嗣昌顾不上寒暄,直接说道:“李总兵,北方部落进犯,雁门关已破,敌军正挥师南下,意图直逼京城。我需从你这儿调集两万精兵,随我赶往紫荆关御敌。”
李达面露难色:“杨大人,实不相瞒,大同府虽有些兵力,但近来周边地区匪患猖獗,我已派出不少人马前去清剿,如今能即刻调动的,最多只有一万。”
杨嗣昌眉头紧皱:“一万就一万,时间紧迫,容不得耽搁。李总兵,你速去安排,务必让这一万精兵半个时辰内集合完毕。”
李达不敢怠慢,立刻下去传令。半个时辰后,一万精兵整齐列队,杨嗣昌看着眼前这支队伍,大声说道:“弟兄们,京城危在旦夕,北方部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必须在紫荆关挡住他们,保卫我们的家园。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杨嗣昌带着这一万精兵,马不停蹄地朝着紫荆关赶去。与此同时,孙传庭回到阳曲,将雁门关失守以及杨嗣昌的命令传达给洪承畴。
洪承畴听闻雁门关已破,神色凝重:“敌军动作如此之快,看来是早有预谋。我们必须尽快与杨大人会合,否则紫荆关一旦失守,京城便再无屏障。”
洪承畴当即整顿部队,带着剩下的士兵往南进发。
然而,当洪承畴和孙传庭的部队行至半途时,却遭遇了北方部落的一支骑兵小队的骚扰。
“不好,有敌军!”孙传庭警惕地喊道。
只见前方尘土飞扬,一队北方部落的骑兵快速冲来。他们在明军队伍周围来回奔驰,不断射箭,明军顿时阵脚大乱。
“稳住,不要慌乱!长枪兵在前,弓箭手在后,准备反击!”洪承畴大声指挥着。
明军迅速调整阵型,长枪兵将长枪竖起,组成一道防线,阻挡骑兵的冲击。弓箭手则在后方张弓搭箭,朝着敌军骑兵射击。
双方陷入僵持,北方部落的骑兵虽然勇猛,但明军人数众多,且防守严密,一时之间难以突破。
“洪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敌军骑兵机动性强,我们若一味防守,只会被他们拖垮。”孙传庭说道。
洪承畴思索片刻:“你说得对。我带一队人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你带精锐从侧翼包抄,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
孙传庭点头:“好,洪大人小心。”
洪承畴带领一队士兵,朝着敌军骑兵冲去,与他们展开正面交锋。孙传庭则趁机带领精锐部队,悄悄绕到敌军侧翼。
“杀!”孙传庭一声令下,精锐部队如猛虎般冲向敌军。敌军没想到明军会从侧翼包抄,顿时大乱。
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前后夹击下,北方部落的骑兵小队损失惨重,不得不狼狈逃窜。
“追不追?”一名将领问道。
洪承畴摇头:“不要追了,我们的目标是与杨大人会合,不能因小失大。继续赶路!”
而此时,杨嗣昌带着大同府的一万精兵,已接近紫荆关。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紫荆关的守将王猛已被北方部落收买,暗中为敌军打开了城门。
北方部落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紫荆关,王猛站在城楼上,望着南下的敌军,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哼,杨嗣昌,等你赶到,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王猛自言自语道。
杨嗣昌的探子发现了紫荆关的异常,赶忙向他汇报:“杨大人,大事不好,紫荆关城门大开,敌军已占领了紫荆关。”
杨嗣昌心中一惊:“怎么会这样?王猛呢?他在干什么?”
探子摇头:“不清楚,只看到敌军在城内烧杀抢掠,似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杨嗣昌意识到情况不妙,紫荆关失守,他这一万精兵恐怕难以抵挡北方部落的大军。但此时撤退,京城必将陷入绝境。
“杨大人,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将领焦急地问道。
杨嗣昌思索片刻:“不能退,我们在紫荆关附近找个有利地形,设下埋伏,等敌军出城追击,给他们迎头痛击。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洪大人和孙大人,让他们改变路线,从侧翼攻击敌军。”
就在杨嗣昌准备设伏时,洪承畴和孙传庭那边也收到了紫荆关失守的消息。
“洪大人,紫荆关已失,杨大人恐怕有危险。我们该怎么办?”孙传庭焦急地问道。
洪承畴眉头紧锁:“敌军占领紫荆关,必定会继续南下。我们不能直接去救援杨大人,否则会中敌军埋伏。我看这样,我们绕到敌军后方,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逼他们回援,这样既能解杨大人之围,又能打乱敌军部署。”
孙传庭点头:“洪大人此计甚好。只是截断敌军粮草,风险极大,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洪承畴说道:“我亲自带一队人去截断敌军粮草,你带领剩下的士兵在后方接应。一旦敌军回援,我们前后夹击,定能重创敌军。”
两人商议妥当后,洪承畴带领一队精锐,悄悄绕到敌军后方。此时,北方部落的大军正准备离开紫荆关,继续南下。
“报!大帅,明军在前方设伏,似乎想阻挡我们南下。”一名探子向北方部落的大帅汇报。
大帅冷笑一声:“就凭他们也想阻挡我?全军出击,把他们一网打尽。”
北方部落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杨嗣昌设伏的地方杀去。杨嗣昌看着敌军进入埋伏圈,大喊一声:“杀!”
顿时,明军从四面八方杀出,与敌军展开激烈拼杀。然而,北方部落的大军人数众多,且战斗力强悍,明军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弟兄们,坚持住,洪大人和孙大人马上就到!”杨嗣昌大声喊道,鼓舞着士气。
就在明军陷入苦战之时,后方突然传来消息:“大帅,不好了,我们的粮草被明军截断了!”
大帅脸色一变:“什么?立刻派一队人马回去夺回粮草。”
然而,洪承畴早有防备,他带领的精锐部队在粮草附近设下重重埋伏。北方部落派去夺回粮草的人马,刚一靠近,便遭到猛烈攻击。
“杀!一个都不许放跑!”洪承畴喊道。
与此同时,孙传庭也带领士兵从后方杀来,与洪承畴前后夹击,将北方部落派去夺回粮草的人马打得落花流水。
大帅得知夺回粮草无望,心中大怒:“可恶的明军,竟敢坏我好事。全军撤退,先解决后方的明军。”
北方部落的大军不得不放弃南下,回援后方。杨嗣昌见敌军撤退,立刻下令追击:“弟兄们,敌军撤退了,追上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明军士气大振,乘胜追击。在洪承畴、孙传庭和杨嗣昌的三面夹击下,北方部落的大军损失惨重,狼狈逃窜。
“杨大人,此次多亏了洪大人和孙大人及时截断敌军粮草,否则我们今日就危险了。”一名将领对杨嗣昌说道。
杨嗣昌点头:“是啊,洪大人和孙大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不过,紫荆关已失,敌军虽败,但肯定还会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夺回紫荆关,加强京城防御。”
洪承畴和孙传庭来到杨嗣昌面前,三人相视一笑。
“杨大人,如今敌军败退,我们是否即刻攻打紫荆关?”孙传庭问道。
杨嗣昌思索片刻:“敌军刚吃了败仗,必定会加强紫荆关的防守。我们贸然进攻,恐怕难以取胜。先派人去紫荆关打探消息,看看敌军的兵力部署和防御情况,再做定夺。”
就在三人商议下一步计划时,一名士兵匆匆来报:“杨大人,洪大人,孙大人,京城传来消息,陛下召你们即刻回宫,有要事相商。”
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心中一惊,不知京城发生了何事。他们急忙带领部队,返回京城。
回到京城后,三人立刻进宫面见朱由检。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看到他们进来,冷冷地说道:“杨嗣昌,你可知罪?”
杨嗣昌心中一凛,跪地说道:“陛下,臣不知何罪之有?”
朱由检将北方部落送来的密信扔到杨嗣昌面前:“你自己看看,这是北方部落送来的信,他们说若想保京城,需斩你杨嗣昌。你作何解释?”
杨嗣昌捡起密信,看完后大惊失色:“陛下,这分明是北方部落的阴谋,想借陛下之手除掉微臣,以削弱我军力量。陛下明鉴啊!”
洪承畴和孙传庭也赶忙跪地求情:“陛下,杨大人一心为国,忠心耿耿,绝不可能通敌。这定是敌军的离间计。”
朱由检看着三人,神色犹豫:“朕也不愿相信杨爱卿会通敌,可如今这信……而且雁门关、紫荆关接连失守,其中疑点重重。杨爱卿,你让朕如何相信你?”
杨嗣昌磕头道:“陛下,臣愿以死明志。但在死之前,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让臣彻查此事,揪出真正的内鬼。若查不出,臣甘愿受死。”
朱由检思索良久,终是说道:“好,朕就给你十日时间。若十日内查不出内鬼,休怪朕无情。”
杨嗣昌领命:“谢陛下。臣定当全力以赴,查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