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深知,客户信用风险如同悬在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给公司带来致命一击。在与李明、赵刚、王强商讨应对华鑫公司欠款问题后,他决定从根源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加强信用管理,避免类似的困境再次发生。
苏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林瑶,林瑶表示全力支持:“是得建立这样一套体系,以后合作前先评估客户信用,能减少很多风险。只是这体系搭建起来,怕是不容易。”
苏墨点点头:“再难也得做,不然公司始终在悬崖边行走。”
苏墨随即安排财务部经理赵刚牵头负责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工作。赵刚是个严谨细致的人,接到任务后,他立刻组织财务部员工收集整理公司过往与客户交易的各项数据,包括付款记录、订单规模、合作频率等。同时,他还安排专人收集客户的外部信息,如在行业内的口碑、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
赵刚带着团队日夜奋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试图找出能够准确评估客户信用的关键指标。他们参考了大量同行业的信用评估模型,结合公司实际业务特点,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初步确定了一套包含客户财务状况、经营稳定性、历史信用记录等多个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
在制定信用评估流程时,赵刚也是慎之又慎。他设计了一份详细的客户信用评估申请表,要求业务部门在与新客户建立合作意向或对老客户进行续约前,必须填写此表,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表提交后,先由财务部进行初审,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客户进行打分,给出初步的信用评估意见。然后,申请表会流转到法务部,由法务部主管王强审核客户的法律合规情况,排查潜在的法律风险。最后,评估结果需经过苏墨的终审,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为了让公司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套信用评估体系,赵刚组织了多次培训。培训会上,他详细讲解了每个评估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信用评估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他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员工们直观地了解信用评估的重要性。
“大家看,这是之前与华鑫公司的合作数据。如果我们当时有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也许就能提前发现他们的信用风险,避免现在的困境。”赵刚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数据说道。
业务部门的员工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销售部经理李明提出:“赵经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客户可能不太愿意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等资料,这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该怎么解决呢?”
赵刚思考片刻后回答:“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向客户说明提供这些资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客户实在不愿提供,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如行业报告、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等获取相关信息。但要注意,这种情况下的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地判断。”
然而,在推行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业务部门担心繁琐的评估流程会影响业务拓展速度,对新客户的吸引力降低。李明再次找到苏墨,表达了业务部门的担忧:“苏总,信用评估体系虽好,但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可能因为流程繁琐而选择其他竞争对手。能不能适当简化一些流程?”
苏墨理解业务部门的顾虑,但他深知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不能轻易妥协:“李明,我明白你们的担心。但信用风险一旦爆发,对公司的打击是巨大的。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业务量而忽视潜在风险。这样,你和赵刚再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既能保证评估效果,又能适当简化流程的方法。”
于是,李明和赵刚再次坐到一起,对信用评估流程进行优化。他们对一些非关键环节进行了合并简化,同时建立了快速评估通道,对于一些长期合作且信用良好的老客户,在续约时可走快速通道,减少评估时间。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终于在公司正式推行。在一次业务洽谈中,销售团队按照新的信用评估流程对一个潜在大客户进行评估。经过财务部、法务部的审核,发现该客户虽然订单规模较大,但近期财务状况出现波动,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苏墨得知评估结果后,亲自与对方沟通,提出了更为谨慎的合作条款,如缩短付款周期、增加预付款比例等。对方起初对这些条款有所不满,但经过苏墨耐心解释信用管理对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后,最终接受了条款。
通过这次实践,公司员工们深刻认识到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因客户信用问题导致的损失逐渐减少,资金流动更加稳定,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市场环境变幻莫测,苏墨和林瑶清楚,他们还需时刻保持警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压力并未减轻。竞争对手天成公司依旧在市场上咄咄逼人,不断推出新的营销策略,试图进一步挤压苏墨公司的市场份额。苏墨和林瑶又该如何带领公司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守护他们来之不易的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