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片护心镜在秦臻胸前固定好,整套玄甲将他的身形衬托得更加英武不凡。
此刻的秦臻,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从运筹帷幄的谋士,化作了即将统御千军、挥斥方遒的铁血统帅。
若离退后一步,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丈夫,眼中交织着骄傲、担忧与无尽的柔情,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轻声叮咛:“君且安心破敌,妾日日焚香祷祝,等君凯旋归来...珍重。”
秦臻握了握她的手,温言道:“安心。此战,必胜。待我归来。”
随后,他又看了看尚在熟睡中的秦安。
最后,他俯身揉了揉大黄的脑袋,低语道:“守好家。”
大黄蹭了蹭他的手,发出一声低沉的吠叫,似在应诺。
告别若离,涉英驾驭的马车已等候在门口。
秦臻并未直接出学苑,而是先至学苑后山深处的玄甲营驻地。
经过数年锤炼和补充,这支由李二牛统领、驾驭着披甲犀牛的重装冲击力量,已从最初的雏形发展为一支百人精锐。
李二牛早已得到消息,率全体玄甲营锐士列队等候。
百头经过严格筛选、披挂着重型鳞甲和撞角的犀牛,在晨雾中静静矗立。
它们的鼻息喷出长长的白气,散发着狂野而沉重的压迫感。
“拜见少上造!”李二牛高声道。
“李二牛听令!”
秦臻的声音穿透薄雾,清晰冷峻:“即刻拔营,率玄甲营千名锐士,携带所有犀甲、撞角、备用器械,绕行北山险峻小路,秘密赶往函谷关外‘黑石坳’集结地。
沿途昼伏夜行,避开大道与村落,务必隐匿行踪,不得暴露。抵达后,就地隐蔽待命。”
“喏!”
李二牛抱拳领命,接着他转身,一声低吼,玄甲营锐士们沉默而迅速地行动起来,沉重的犀牛在驭手指引下,开始转向崎岖的山道,无声无息地没入群山之中。
安排完玄甲营,秦臻登车,驶向章台宫,进行出征前与嬴政的最后一次会面。
.........
当身着玄甲、英气逼人的秦臻再次踏入章台宫后殿时,嬴政的目光瞬间被吸引。
他放下手中的文书,眼中闪过毫不掩饰的赞赏:“此甲与先生,相得益彰,当真是英姿勃发,气吞万里也!
寡人仿佛已见先生立于战车之上,挥斥方遒,令旗所指,五国联军灰飞烟灭之雄姿。”
他忍不住离开御座,走近几步仔细端详。
“谢大王赐甲。”秦臻躬身行礼。
“先生此来,必有要务。”嬴政收敛笑容,正色道。
“正是。”
接着,秦臻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臣今日便将启程,亲赴前线。临行前,另需请大王赐下三道诏书,以定侧翼,锁乾坤。”
“先生但言,寡人即刻拟诏。”嬴政立刻走到书案后,提起朱笔。
“其一,给上将军蒙骜。”
秦臻指向魏国黎城方向:“诏令蒙骜将军:留足兵力佯攻黎城,制造主力仍在魏境的假象。持续施压,牵制魏王增及可能回援的魏军主力。
其本人则亲率麾下所有骑兵精锐,携十日干粮,偃旗息鼓,星夜兼程,秘密移师至山阳一带隐蔽待命。
抵达后,断绝一切非必要联络,静候臣下一步军令。
待联军主力与我军于洛邑、巩邑展开决战之际,听我号令,或侧击联军后方粮道,或截杀其溃散败兵,或直插其指挥中枢。
其行动需极度隐秘,绝不可让联军察觉其主力骑兵已离开魏境。”
嬴政笔下如飞,迅速拟就诏书,加盖王玺。
“其二,给麃公与王翦将军。”
接着,秦臻指向汲城方向:“诏令麃公、王翦:汲城防务移交副将,二人即刻返回洛邑。
并抽调可战之兵,精选步骑四万,同样偃旗息鼓,秘密潜行,沿太行山麓东进,择险要处,如共邑、宁邑附近隐蔽设伏。
其要旨有二:
一则,严密监视并随时准备阻击可能自河内方向来袭、企图侧击我主战场或袭扰粮道的敌军;
二则,作为一支隐蔽的奇兵,随时准备根据战场态势,听令自侧翼或后方突入洛邑、巩邑主战场,给予联军致命一击。”
第二道诏书迅速完成。
“其三,给蓝田大营主将。”
秦臻走到嬴政案前,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帛书,继续道:“臣已拟定详细手令,请大王用玺加急发出即可。
令其按既定方略,立即调集蓝田大营精锐步卒及相应辅兵辎重,即刻开拔。
全速东进,限五日内抵达洛邑南侧预定阵地集结,构筑工事,归入主力作战序列,听候调遣。”
“善!此乃连环妙手!”
嬴政毫不犹豫,取过秦臻呈上的盖有“秦”字帅印的帛书手令,加盖王玺,交给刘高。
“即刻加急发出!延误者,军法从事!”
“喏。”
三道王命化作三匹快马,背负着决定战场侧翼命运的绝密指令,冲出咸阳,分别奔向黎城、汲城和蓝田大营。
所有部署交代完毕,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嬴政走到秦臻面前,用力拍了拍他坚实的玄甲肩铠,目光灼灼:“先生,寡人与大秦,静候佳音。
待先生凯旋之日,寡人当亲率文武百官,出咸阳三十里,筑高台,设琼浆,为先生及我大秦浴血锐士,洗尘庆功。
此战,必胜!”
“臣,定不负大王所托!此战,必胜!”秦臻肃然抱拳。
君臣相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秦臻转身,玄甲铿锵,大步走出章台宫。
宫门外,蒙恬、蔡傲已全身披挂整齐,牵着战马等候。
他们身后,是一队百人规模的精锐秦卒,皆是从宫中卫尉或“暗影”中挑选出的好手,作为主帅的亲卫。
涉英驾着载有秦臻随身文书、地图及重要物品的马车,紧随其后。
秦臻翻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
他最后回望了一眼巍峨的咸阳宫阙,目光扫过蒙恬、蔡傲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沉喝道:“出发,去‘虎跳涧’!”
“喏!”
蒙恬、蔡傲与百名亲卫齐声应诺。
一行人马簇拥着主帅,离开咸阳,向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