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尔加河畔,曾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数百万生命代价换取不朽之名,并被赋予了最高领袖姓氏的城市——契科夫格勒,正沐浴在一种相对平静的氛围中。
虽然战争尚未完全结束,但这里早已远离了前线最激烈的炮火,成为了苏什维利庞大战争机器重要的后勤枢纽和士气象征。
工厂依旧在运转,生产着运往前线的武器;
军医院里住满了伤员;
市民们在废墟间努力维持着生活,心中怀揣着对最终胜利的期盼与战争即将结束的隐约曙光。
没有人抬头望向那片看似空旷的天空。
即使有人注意到那个在高空缓缓移动、反射着阳光的银色小点,也只会以为那是己方或盟友的侦察机,或是某种新型的飞行器测试。
涂着炎国龙纹标志、经过特殊改装以适应此次绝密任务的“鲲鹏”远程轰炸机,如同一个来自更高维度的观察者,平稳地飞行在万米高空。
机舱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凝固。
投弹手透过先进的瞄准仪,将十字准星稳稳地压在城市的中心区域。
机长接到了来自数千公里外,由最高权限直接下达的最终确认指令。
“投弹。”
简单的两个字,却重若星辰。
一枚外形流线、看似并不起眼的金属圆柱体,脱离了轰炸机的弹舱,带着轻微的呼啸声,向着下方那座承载了太多苦难与荣耀的城市坠去。
它不像常规炸弹那样急速下坠,而是依靠尾翼调整着姿态,如同命运的钟摆,精准地落向预定目标。
起初,只是一道光芒。
一道比正午太阳还要炽烈、还要耀眼无数倍的、纯粹的白色光芒,从城市中心骤然爆发,瞬间吞噬了一切。
这道光十分强烈,仿佛在地面上点燃了第二颗太阳,甚至让远在数十公里外的人瞬间致盲。
光芒所及之处,建筑物的轮廓、街道的线条、人类的形态,一切都在绝对的亮白中消融、汽化。
紧接着,是热量。
一股足以融化钢铁、蒸发砖石、将人体瞬间碳化的恐怖热浪,以光速向外辐射、扩散。
然后,才是声音。
并非普通的爆炸声,而是一种仿佛来自地心深处、要撕裂整个苍穹的、持续不断的、毁灭性的怒吼。
这声音伴随着一道肉眼可见的、如同巨墙般坚不可摧的冲击波环,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横扫而去!
冲击波所过之处,一切都如同被无形的巨神用扫帚抹去。
坚固的厂房、残存的民居、巍峨的纪念碑……所有的一切,都在百分之一秒内被彻底粉碎、抛向空中,然后被紧随其后的烈焰风暴吞噬。
巨大的蘑菇云,裹挟着尘埃、残骸和城市的灵魂,翻滚着、咆哮着,缓缓升上高空,形成了一座象征着绝对毁灭的而恐怖的图腾。
当光芒散去,尘埃稍定,原本契科夫格勒所在的位置,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冒着袅袅青烟的、玻璃化的焦黑 废墟。
曾经的城市轮廓已彻底消失,只剩下边缘地带一些扭曲的、烧焦的钢筋骨架,证明这里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的痕迹。
伏尔加河的河水在爆炸边缘沸腾、蒸发,随后又被放射性尘埃污染。
消息,以一种近乎瘫痪通讯渠道的速度和冲击力,传遍了全球。
伦敦、华盛顿、巴黎、柏林……所有国家的战争指挥部、政府中枢,在接到经过反复确认的报告和零星传来的、模糊却骇人的影像时,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长达数分钟的绝对死寂。
电报机停止了敲击,电话无人接听,正在进行的会议戛然而止。
人们仿佛被集体扼住了喉咙,无法思考,无法言语。
这不是战争。
这是神罚!
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人类无法理解、更无法抵抗的毁灭。
在华盛顿,哈里杜总统看着中央情报局局长递上的高空侦察机拍摄的、那片只剩下死亡与废墟的土地,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手微微颤抖。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一种劫后余生的、巨大的虚脱感席卷全身。
“上帝啊……”
他喃喃自语。
“我们……我们躲过了什么……”
所有的质疑、所有的内部压力、所有的盟友谴责,在这一刻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他无比庆幸自己做出了那个孤独而艰难的决定。
美士兰,赌赢了生存!
在莫斯城,克里姆林宫。
一份描述契科夫格勒被从地图上抹去的紧急战报,被送到了契科夫的办公桌上。
这位以钢铁意志着称的领袖,拿着报告,久久没有放下。
他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冷峻和威严,只剩下一种近乎呆滞的、无法置信的灰白。
他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颓然地跌坐在厚重的椅子里,目光空洞地望着窗外。
他所有的战略谋划、所有的胜利喜悦,都在那一道来自东方的白光中,化为了齑粉。
他低估了那个对手,代价是他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象征不屈的城市。
在柏林,深藏于地下的元首掩体内。
当消息通过尚存的、混乱的渠道传来时,特勒西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一种病态的、歇斯底里的狂笑。
“哈哈哈!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他对着身边惊恐的部下们挥舞着手臂,眼中燃烧着末日般的疯狂。
“这就是背叛德意志、与东方巨人对抗的下场!契科夫!他完了!苏什维利主义将在他们自己的‘圣城’的废墟上颤抖!
这是天启!是诸神黄昏!
而我们,德意志,将在这场净化中……”
他的话语变得语无伦次,但那股扭曲的兴奋却溢于言表,仿佛这毁灭是他期待的最终乐章。
爆炸的余波尚未完全散去,但其带来的心理和政治冲击,已经彻底重塑了世界的运行规则。
从这一天起。
“契科夫格勒”这个词,不再仅仅代表一座城市,一个战役,或一位领袖。
它拥有了一个全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含义——一个衡量绝对毁灭力量的单位。
在未来的军事评估、战略推演、甚至是大国间的外交暗语中,开始出现这样的表述:
“该武器的当量,约为0.5个契科夫格勒。”
“其潜在破坏范围,足以覆盖1.2个契科夫格勒区域。”
“确保相互毁灭的阈值,至少需要10个契科夫格勒的打击能力。”
这座曾经用鲜血和坚韧定义了战争残酷性的城市?
最终,却以一种它从未想过的方式,被永远地铭刻在了人类的历史上——成为了悬在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冰冷刻度。
世界,在经历了短暂的死寂之后,战战兢兢地、步履蹒跚地,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被核阴影笼罩的未知时代。
而按下那个“暂停键”的东方之手,已然掌握了定义新时代规则的无上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