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狗儿陷入绝境的时候,一直跟着幺儿张大贵生活的老爷子张有财看不下去了。
张有财虽然年纪大了,但老爷子心地善良,见不得孩子受苦。
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受伤的小狗儿抱回了家,并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治好孩子。
张大贵家的生活并不宽裕。
家里四五个孩子,全靠张大贵和他妻子王采菊下地劳作卖力气维持生计。
刚开始的几天,王采菊还能勉强接受老爷子把狗儿带回家照顾,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耐心逐渐耗尽。
开始在家里摔摔打打,指桑骂槐,发泄不满。
山窝窝里,普遍日子都不好过,地少人多,交通不便,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钱财来照顾一个受伤的孩子。
面对儿媳的抱怨和指责,张有财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理解她的难处。
最终,老爷子带着小狗儿离开了张大贵家,在废弃的知青点落了脚。
祖孙俩相依为命,独自生活。
幸好孩子小,身体素质不错,养了大半年,算是捡回一条小命。
自从金花出生后,不对,应该说是从刘招娣对那个所谓的尼姑庵详细地址遮遮掩掩开始,
关于狗儿的身世问题,村子里就有些流言蜚语。
看两口子将孩子养得不错,那些风言风语才逐渐平息下来。
随着他们家金花银花相继降生,狗儿的生活水平愈发不好时。
风言风语以及种种猜测,再一次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有人说狗儿是这对夫妻在医院里偷来的,
也有人说他是被买来的,或者是抱养的,甚至还有人说是捡来的。
各种说法众说纷纭,难以分辨真假。
其中,猜测最多的还是偷来的。
证据就是俩懒蛋,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哪儿来的钱去买一个孩子,还是个男孩;
再说男娃儿,稀罕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人舍得送给他人养?更别说遗弃了。
张有财自然也听说过这些传闻,
特别是当他看到狗儿越长越大,却与老张家的人没有丝毫相似之处时,心中的疑虑更甚。
再加上这对夫妻在金花姐弟仨出生前后的态度变化,更是让他觉得这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张有财也曾追问过老大,可老大却坚称狗儿就是他们亲生的,绝对没有亏待过他。
口口声声说身为家里的老大,多吃点苦、受点累,难道不是必须的吗?
面对死不承认的大儿子,张有财无奈地摇了摇头,走了。
罢了罢了,只要这两口子能将孩子抚养成人,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至于这孩子究竟从何处而来,就算问出个所以然来,还能将他送回原处不成?
可谁能想到,那俩个畜生不如的东西,会如此丧心病狂,连个孩子都容不下。
他实在无法眼睁睁地看着这条无辜的小生命,
就这样葬送在那对狼心狗肺的夫妻俩手中,。
毅然决然地将孩子接走,自己养着。
不管咋说,有他一口吃的,就有孩子半口。
养上两年,孩子就能立住了。
年幼的狗儿,并非对村里的流言蜚语一无所知。
尤其是当他遭受打骂时,那个念头更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除了咬紧牙关、拼命地活下去,还能怎么办呢?
“狗儿”这个名字太过粗俗,也难听。
张有财便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小石头”。
希望他能像石头一样坚韧不拔,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小石头的身体逐渐康复后,老爷子便送他去读书。
不指望他考出大山,只要会写会算,不容易上当受骗就行。
村小学的校长,是张有财的本家兄弟。
受张有财所托,给小石头取了个大名——张毅,
希望他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意志,在苦难中保持昂扬的斗志,
持之以恒地奋斗,顽强不屈地成长。
前凹村,有人叫他小石头,更多的人,还是习惯性的喊他狗蛋,
至于‘张毅’,只有学校的老师会这样叫他。
祖孙俩的生活十分艰难,小石头的病,花光了张有财的所有积蓄。
全部生计依赖于老爷子那八分薄田。
一年的收成,交完公粮后所剩无几。
为了能够多一些收入,祖孙俩将知青点院子周围的土地都开垦出来,种上了各种蔬菜,
虽然产量有限,但多少也能多些吃食。
不至于东拼西借,受人白眼。
张有财会竹编,一些竹篮和竹筐不在话下。
然而,山区里,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少,这些竹制品价格低廉,买的人也不多。
尽管如此,老爷子还是编的不亦乐乎。
幸运的是,张有财有一个堂弟,是个猎户。
见两人实在是艰辛,送了几只小兔子过来,让他们养大后好换钱。
兔子的繁殖力惊人,养的好了,也是一项收益。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让祖孙俩多些零花钱,不至于太过困苦。
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学校,加校长就四个老师,
两个年级的学生共用一间教室。
小石头是个聪明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老师教的东西听一遍就能明白。
懂事的小家伙,知道爷爷没有太多的钱供他上学。
因此,非常努力,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
老爷子得知后,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连连保证道:
“只要小石头愿意,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一定会供他读书!”
上学之余,小石头还跟着他堂爷爷进山,学习各种本领。
虽然年纪尚小,但他聪明伶俐,学得也快,偶尔还能打些小动物回来改善生活。
随着小石头逐渐长大,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过,
那对无良爹娘,开始频繁上门,吵着闹着要把孩子要回去。
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趁着家里没人,
三天两头过来拔些菜、偷些粮,
但凡家里有好东西,总会偷偷摸摸地寻摸走。
尤其是那些用来换钱的小兔子,更是被他们视为己有。
还没等长成呢,就被弄走了,家里的锁,根本拦不住他们。
老的老,少的少,如何护的住。
最终,祖孙俩不得不放弃这门生计。
大队干部也曾出面干涉过,但那对夫妻根本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这也让祖孙俩的生活雪上加霜,一朝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