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的亲事自然是最终定下了,他的回信如他的性子一般耿直又干脆简洁,寥寥几页纸都是对家人的寒暄,直至后面才就自己的婚姻大事,回复两个字“同意。”
全府姐妹皆力荐的人选,还是得了祖母及母亲交口称赞的,他可不认为人人都会眼瞎,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十月十七这日,又到了景春熙的十四岁生辰。胥子泽虽远在异地,却并未忘记这个日子,差人送回的礼物提前三日便送到了府上。
那是几个朴素的木箱子,打开来看,没有什么贵重之物,里面整整齐齐躺着几个根雕。
这些根雕看得出是取自深山的古木虬根,形态天然奇崛,有的似盘龙回首,有的如卧鹿小憩,还有的像山鹰展翅。
胥子泽附了一封简短的信,说这些都是为了开辟运河而砍伐时亲自甄选,又趁着夜晚营火和闲时空暇,一刀一刀雕刻而成的。
雕刻的技艺确实生涩,刀痕清晰可见,有些边缘甚至带着毛刺,可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粗粝,反而赋予了每个根雕一种野性而蓬勃的生命力,仿佛将山间的灵气也一并封存了进去。
一刀一刻里,除了他的真心祝福和心意,景春熙看到的却是他此行的艰辛。为了贯通南北的江海湖泊,肯定是长期要露营在外,还想着法子讨她欢心。也不知能不能好好吃饭,好好休息。
…
景春熙的生辰宴最终依了她的心意,并未大肆操办。只在蓉恩伯府的花厅里设了几桌精致的家宴,邀请的都是至亲长辈与自家姐妹和相熟的闺中密友。
席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笑语晏晏,温情脉脉,倒也自在快活。待到夕阳西斜,亲友们陆续告辞,府中渐渐安静下来。
她表面上说是白日劳乏,早早便回了自己的阁楼歇息,屏退了左右丫鬟。然而,当夜色渐浓,万籁俱寂之时,她却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那个只属于她的空间。
空间里依旧温暖如春,灵气氤氲。眼前是她精心照料的金色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正是收获的时节。这也是胥子泽离开后,空间迎来的第二个丰收季。
她不敢有丝毫懈怠,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必须尽快将这些宝贵的粮食收割、归仓,再立刻播下新的种子,绝不能浪费这空间里一刻千金的光阴。
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一定要在那些尚未来临、却已能窥见端倪的艰难岁月里,为更多的百姓积攒下尽可能多的生机,也为朝廷解决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朝廷的举措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透明度展开。皇帝陛下并未选择隐瞒天机,而是举全国之力加速修筑运河的同时,更向天下颁发了明诏。
诏书之中毫不避讳,将钦天监观测到的、预示着可能有大灾变的异常天象公之于众,务求使四海之内的每一个百姓都能知晓。
朝廷不仅号召百姓们自行囤积粮食、衣物以应对不测,更有条不紊地组织南方居住于低洼潮湿之地的民众,集体向地势高亢之处迁移安置。而北方则恰恰相反,官府引导着百姓不仅向低处迁徙,更特意择选那些原本就靠近江河溪流的地域定居。
紧接着,又一道政令颁布,要求各地府衙详细统计今后三年的赋税收入,但这笔钱粮却无需上缴朝廷,而是直接就地转为地方上未来三到五年所需的粮食储备。
随后发布的附则更是措辞严厉: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豪绅富商,胆敢趁此之际大量囤积粮食、牟取暴利的,一经查实,所有财产一律抄没充公,官员即刻罢免官职,情节严重者甚至将面临斩首示众、株连九族的极刑。
正是这一系列环环相扣、雷厉风行的举措,使得从中秋佳节过后,一直到年关将至,整个京城达官贵人的圈子都笼罩在一种异样的压抑氛围之中。
所有人家行事都格外低调,无论是红事还是白事,都不敢再如往日那般大操大办,讲求排场。甚至在皇后娘娘的亲自倡导与垂范下,一场由上至下的捐款捐物风潮已然开启,迅速席卷全国。
各地官员、世家纷纷效仿,竟形成了一股为百姓所称颂的良善风气,在这片山雨欲来的凝重中,注入了一丝人情的暖意。
年关将近时,宁国公府迎来了天大的喜讯——景明月顺利分娩,并且是一胎双生,得了两个健健康康的男婴。对于人丁凋零的宁国公府而言,这对孪生公子的降生,无异于天降祥瑞,不仅府中的两位主子爷欣喜若狂,连带着全府上下的仆役们都感到与有荣焉,精神为之大振。
若非碍于眼下举国崇尚节俭、力求低调的时局,以宁国公府的欢喜和体面,怕是真要大开府门,连摆三天的流水席来庆祝这场难得的盛事了。
大庆三十三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懂事配合,也很短暂,比往年要暖得多。不过零零星星地飘了几场细碎的小雪,还没来得及积存,便在阳光下消融无踪。
仿佛只是一转眼,空气中便已嗅到了春天的湿润气息。
而在大青山那边的开挖工程也择日,皇上亲自前往祭拜后开始了。
说来也怪,当初从发现石壁上的隐秘图案,到艰难地解读其中含义,再到依据解读漫山遍野地搜寻可能的入口,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耗费了无数心力。
以至于主持此事的弘郡王在动工之前,心中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认为这深藏于山腹的前朝宝库必定机关密布,暗道纵横,甚至已经预想到了可能会付出不小的人员伤亡代价。
然而,实际的开挖进程却顺利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位于青山庄和清流庄的两个入口,仅仅挖掘了三天,便赫然打通了通往山腹的主通道。紧接着,清理通道内的碎石与年代久远的堆土阻碍物,也只耗费了一天的工夫,前方的工程人员便激动地回报,已经真切地触到了地库那厚重而冰冷的外墙石壁。
这出乎意料的顺利,在带给人们巨大惊喜的同时,也隐隐带来了种种不同的揣测。
消息传回皇宫,陛下做出再一次前往青山庄的决定。这一次,除了景春熙和户部相关官员,也召集了皇室宗亲的代表一同前往,其中就有靖亲王和陶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