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
雍安帝在宫中停灵十日,楚承时带领各亲王在雍安帝的灵前行孝礼。
颜清秋携后宫嫔妃以及各亲王家眷在灵柩前行跪拜礼。
停放灵柩的殿内殿外哭作一团,每个人都眼眶通红,是真情还是假意就不得而知了。
颜初瑶默默的跪在下首靠边的位置,二月初的天还是极为寒冷的,冻得人骨头缝都是疼的,跪久的膝盖已毫无知觉了。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您替妾到殿下面前,免了妾的殉葬吧,求您了。”
一位雍安帝无子的嫔妃携带好几位无子的妃子,跑到颜清秋面前跪下,疯狂磕头。
颜清秋看着面前几位容貌不再年轻的女子,就因为无子,即将给死去的帝王殉葬。
“此乃大雍祖训,本宫也无可奈何,”颜清秋无力道。
她一介妇人,如何能将大雍吃人的祖训废除。
“娘娘,殿下仁善,又孝顺娘娘,只要您与殿下说,他会听您的话的。”
颜清秋眼神凌厉,“周贵人,你是想害死本宫吗?”
“不是,妾不是这个意思,”周贵人被吓到了,眼中的泪止不住的流。
“来人,将周贵人等妃子请下去,”颜清秋道。
颜初瑶看着这幕,犹觉世道的悲哀,但她如此渺小,对这些事无能为力,无从改变。
“阿柔,”颜初瑶眼疾手快的拉住了欲站起来的封予柔,凑她轻微的摇摇头。
“办不成的,莫要做无用功。”
封予柔听到这话,身子一顿,攥紧拳头,她太弱小了,怎么能与皇权斗争呢?
随后封予柔的视线移到另一边跪在首位的楚承时,眼中怒火中烧。
这些人中,权势最大的就是楚承时,但他却对这幕无动于衷,果真是无毒不丈夫。
而不远处的楚承时,自然注意到了颜清秋那边的动静。
但免除妃嫔殉葬之事,他早已与大臣商议过,无不意外的都以'祖宗之法'不可废为由被驳回。
对此,楚承时目前也无能为力,他还未即位,对抗不了那群守旧的勋贵和宗族皇戚族老。
等周贵人等人被请下去后, 灵柩前又恢复了原先的低泣声。
因天气寒冷,在灵柩前为雍安帝守灵已有好几日,体弱的贵人们,在殿中跪晕过去的贵人已有不少。
颜初瑶看到都想晕过去到后殿歇息了,要不是为了维护颜家的名声和体面,她还真想。
“先帝可真折磨人,崩于二月倒春寒,我们这些给他守灵的人都要被冻死了,”封予柔捶着跪麻的双腿。
封予柔本就对跪在殿中许久,对雍安帝积压了许多不满,又因无子妃嫔殉葬之事闹得她更为烦躁。
“有何话到自个殿中说,此处闲杂人等极多,”颜初瑶面无表情的回道。
“阿朝,你快晕,你晕了我去照顾你,”封予柔看着不远处又倒了一个,心生一计。
颜初瑶:······
“你怎么不晕?”
“她们皆知我身体康健壮如牛,我晕了谁信?”
封予柔瞄着周围跪着一片的人,催促着,“快,你身子虚全皇宫都知道,没人会怀疑你的。”
颜初瑶很是纠结,她看向跪在首位的皇后和跪在命妇那边的颜家人,这晕过去会不会丢了颜家的面子?
而跪在她们旁边的林为霜,似笑非笑的看了颜初瑶和封予柔一眼,小声道。
“你们继续纠结,我先走一步了。”
反正她半年前才生完孩子,身子没养回来,虚得很。
封予柔不满又不解,这是在挑衅她?
随后,林为霜就在颜初瑶和封予柔的面前'晕'了过去,看得她们目瞪口呆。
颜初瑶&封予柔:······
这也太果决了吧!都不带一丝拖泥带水的。
等林为霜被宫人抬下去了,封予柔用幽怨的眼神看向颜初瑶,这面子就那么重要吗?
宁愿在此受苦,都不愿放下不能当饭吃的面子。
颜初瑶正想着,要不要顺着封予柔的意,反正她身子是挺虚的。
她还未行动,就听封予柔大声喊道,“皇后娘娘,阿朝体力不支,昏过去了。”
颜初瑶被此声吓得立马闭上眼睛往一旁昏去,倒在地上发出'砰'得一声巨响,不省人事。
封予柔:······
这倒得也太实诚了吧,她听到都替颜初瑶全身疼。
因封予柔的高喊和颜初瑶倒地发出的巨响,引来无数王妃贵妇的视线。
颜清秋被人搀扶过来,担忧的俯下身。
“皇后娘娘,阿朝昏过去了,请娘娘允我带阿朝去后殿休息,”封予柔大声道。
“好,”颜清秋点点头,看向封予柔,“你也去后殿照料颜良娣,无需过来了。”
颜清秋想起,这是几月前救了朝朝的封家小姐,跪在这给老头子守灵挺磨人的。
“好,谢谢娘娘,我一定会照料好阿朝的。”
殿中众人:·······
正常人不应该推脱说,她要来给先帝表忠心,献孝心吗?
怎么就水灵灵的顺着皇后之言,不来给先帝守灵了啊?
封予柔起身将颜初瑶抱起,便快速往后殿走去,殿中人看着这幕,皆有羡慕之色。
她们也想晕,但怎么就不晕呢?她们以往的身子怎么不那么好?
而无人怀疑颜初瑶是假晕,实在是几月前才落水小产的妇人,几月来汤药不离的人,跪了那么久,不晕过去才是怪事。
此时,命妇那边的颜家夫人看着这幕,心中对女儿昏倒甚是担忧,生怕女儿有何好歹;
而不远处的封家夫人,听见女儿在大殿中,还是在雍安帝的灵柩前高喊,她的心就一颤;
随后亲眼看见,女儿将颜家那位抱下去,心更是一颤,这死孩子,又在闹哪出幺蛾子呢?
不过,女儿不用给先帝守灵了,那是好事,感觉她再跪下去,四十来岁的老骨头也得散架了。
这十余日,全国上下都在沉浸在先帝驾崩的悲痛中,忙于先帝出殡的国丧事宜。
等雍安帝葬入皇陵,钦天监择到二月十八宜登基为帝的黄道吉日。
于是,庆允太子楚承时即位,成为大雍的新帝王,年号为“永和”。
从即日起,今年纪年为,永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