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已经到辰时,天色依然昏沉沉,如同入夜。
大雨下一整夜,直到凌晨才渐渐变小。刘毓崧便担忧了一晚,辗转反侧,往日卯时就醒,今日一觉睡到辰时才醒。
他刚起身穿好衣裳,就听见门口传来急切敲门声。
“刘县令,大事不好了!”县尉急冲冲敲门,大声喊道:“昨夜雨太大,搭细网的架子全倒了,田里黍苗被蝗虫啃食,已经所剩无几!”
最担忧的事还是发生,刘毓崧如遭雷击,胡乱穿了鞋子就往外跑。
县尉急忙让人牵来驴子,二人骑上就赶往城外农田。
此时天上还下着小雨,刘毓崧来不及披上蓑衣,到了城外时,整个人已经被雨水浸透。
城郊一大片平稳的架子全部倒塌,有的细网下的黍苗不见绿叶,无数蝗虫在上面爬动,将剩余的嫩杆也不放过。
村民在田间奔走,重新扶起架子,搭上细网防止蝗虫再飞来。
有的人正用鱼网捞起蝗虫,倒在地上倒劲踩,满地虫子断头残肢,只余一口气还在爬动。
“回去叫所有衙役来帮把手,尽力保住没被啃完的黍苗。”刘毓崧朝身后的随从大喊,随后亲自冲下田,帮村民拉起细网。
县尉急着不住跺脚,“现在拉网也救不了了,雨水将毒粉都冲掉,只能重新再洒。”
刘毓崧回头道:“雨未停,眼下只能先利用细网防虫。我瞧还有少部分架子保留完好,有劳县尉先去集结村民,帮其他人重新拉网。”
“哎,我这就去。”县尉忙不迭点头,转身跳上驴子,回了城中。
安风县因连着几年蝗灾,田地大多荒芜。此次春播,县衙重新征用了无人的田地,只盼着百姓在今年秋收,能缓过这口气。
刘毓崧前两任皆在偏西北之地,本就雨水稀少,此次是远远低估了西南之地的气候。
如今一场暴雨来临,就将他前面的努力毁去一半,往后还不知该如何补救。
整个上昼,衙役和百姓都在田间忙活,直到午时将过,才算扶好全部架子,将细网拉回原样。
此时天色依然暗沉,细雨已经停下。
翻涌的乌云久久不散,很快就要重新降下暴雨。
刘毓崧行走在田埂间,望着半数被毁的黍苗,整个人有些恍惚。
辛苦一个多月,方才看到成效,原想好再求州府一次,今年安风县就能安稳渡过。
终归是他预想太好,被这场雨狠狠打醒!
……
安风县距离州府不算远,骑马三个时辰就到。
主仆二人赶到桂州城,大雨依旧未停。
刘毓崧一身蓑衣斗笠,衣摆已经被雨水打湿,显得有些狼狈。
将缰绳交给随从后,刘毓崧直入衙署。
府衙的门房看刘毓崧身上官服,忙上前揖礼道:“不知县令从何地而来,寻州府是为何事?”
平常非紧急要事,县令不得随意擅离职守,如若要来,也是先由州府下放通贴,县令再依上官之命前来。
刘毓崧递上通贴,郑重道:“本官是安风县县令,前来求见杨刺史。”
门房接过通贴,见上面提到赈贷,便知这位安风县县令是来粮仓取粮。
留下话后,门房转身进衙通告。
刘毓崧站在门前等了一柱香,里面才传来稀疏的脚步声。
李长史手中拿着两份账簿,慢悠悠踱步而来,后面还跟着衙门老主簿。
刘毓崧一看这架势,便知州府是认准,他此番前来就是来为安风县求赈贷。
“久等了,我适才让人统算了粮仓粮食,这才耽搁了些时间。”李长史脸上挂着微笑,朝刘毓崧作请的手势,“刘县令可直接随我去粮仓。”
“李长史,下官初到桂州一月有余,还未见过杨刺史,不知能否让下官先行拜见……”
刘毓崧知晓李长史还会推诿,没直接开口要求赈济粮,而是想先见过杨刺史,当面说清安风县状况,或许杨刺史会松口。
李长史愣了愣,眼神在刘毓崧身上转悠一圈,“刘县令冒雨而来,我还以为情势紧急……既然如此,你且先随我入衙,喝口茶再去粮仓不迟。”
说罢,将手中的账簿交给老主簿,领着刘毓崧主仆进入后堂。
西南之地多为贫瘠,桂州衙府为一州之府,衙内布局摆设比之县衙要显得阔气。
堂内立柱红漆崭亮如新,长案摆着一盆油绿青松,两侧挂着书贴山水,显出几分雅致。
李长史先行去书房内通传,片刻后,微笑着招呼刘毓崧落坐。
杨刺史人未至,书房内先传出笑声。随后,一身整齐官服的五十多岁文士跨步而出,朝刘毓崧微笑而来。
“听闻刘县令初到任上第一日,便下到田中考察,如此勤勉克俭,当得是年轻有为!”
刘毓崧想到自己前两次任职,不禁暗自苦笑,忙起身还礼,“下官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蝗灾,只能亲自下田考察,再想解决之法。”
杨刺史像想到什么,突然来了兴致,“刘县令可是想到什么妙计?听下面的人说,安风县内流行编织葛麻细网,在各地大量采买葛麻等物。今日前来,是不是带来了好消息。”
听到这话,刘毓崧更觉内心发苦,为了赈济粮,不得不掩饰住,露出自信的笑容。
“回禀杨刺史,确实是好消息。下官已经寻到了克制蝗虫之法,调配了克虫的毒粉,加之细网防护,已经能安稳栽种粟黍,还种了不少灿稻。”
“当真?!”杨刺史瞪大了眼,目光不断打量着刘毓崧。他当真没想到,吏部急调而来的新任县令,竟有如此才干。
旁人几年都应对不了的蝗灾,他才刚来几个月就找到了办法。
刘毓崧轻轻点头,娓娓说起治蝗经过,最后将雨水冲垮细网之事隐瞒,只说毒粉需得重要泼洒,庄稼一切安好。
杨刺史听得不住夸赞,对刘毓崧满意至极,连李长史也对眼前这个县令变得热络。
“但,下官虽想到了克制蝗虫之法,百姓却到秋收方有所收成。眼下赈济粮已空,田间庄稼又到生长之期,百姓吃不饱饭,如何有力气忙于农事……”
刘毓崧起身,朝着二人揖礼,“下官此次亲自前来,就是想求州府再次下放赈济粮,救救安风县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