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高笙书命令大梁军后撤50余里之后,他和段友山对兵力进行了重新部署。
他命令第七旅赵勇高部迂回穿插,潜伏至飞鹰关东侧蟠龙山的密林中。他吩咐赵勇高说,敌军近期肯定会倾巢而动,追杀我军,他让赵勇高趁敌军城防空虚之时,伺机攻占飞鹰关。
另外,高笙书几经思索,他觉得黄蓉那神兵天降攻占撒麻尔罕城颇有可取之处,于是,他命令后方的程道刊火速制作了2000余顶牛皮大伞,准备通过空降兵的形式,进攻飞鹰关。而这批牛皮大伞,现在都交给了第七旅,赵勇高也让将士们演练了几次,这大伞悬着一个人缓缓降落,丝毫没有问题。
同时,他命令其余各部按照左中右三路大军安营扎寨,相互之间相隔五里,互为犄角之势。如遇敌军攻击,则是不求速胜,而是要相互救援,稳扎稳打,争取拖住敌军主力,为赵勇高的第七旅赢得时间。
高笙书以为自己通过后撤示弱,木卓珲一定会在一批骄兵悍将的怂恿下,立刻对大梁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可是,他左等右等,一连等了好几天,却见柔然军那边丝毫没有动静。
高笙书心中有些奇怪,好几次都亲自来到大营北门,远眺着飞鹰关的方向,等待那边的尘土飞扬,可是,他每次都失望了。
啊哈,是不是那个木卓仁识破了咱的计谋,咱想通过示弱诱使敌军决战,他却偏偏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让咱等了个寂寞。如果再这么等下去,再过两个多月,这边可能就会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地作战,咱的大梁军可不怎么在行啊。但是,蛮夷不出来,咱又有啥子好办法呢,再等下去,咱何时是个尽头啊。飞鹰关,飞鹰关,难道这是咱的劫数吗?
这天,高笙书正在营中呆坐,想着虎娃和童铁憨的骁骑营现在不知到了哪里,如果柔然军坚持不出战,就只能靠这支奇兵他们为大梁军攻占飞鹰关添把力了。
正在此时,楚中天匆匆进帐,说:
“启禀大元帅,右路余蒙松将军部来报,今日上午有一队蛮夷骑兵绕过东路军大营,径直南下去了。余将军不知敌军用意,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军下一步该如何应对,请大元帅示下!”
嚯嚯,我军大兵压境,敌军竟然还敢分兵南下,这分明就把咱的大军当隐形人嘛,是不是他们认为咱对飞鹰关无计可施,他们想要对我军进行合围?如果蛮夷真是要对我军合围,那就是他们要对我军打一场歼灭战,他们的主力必然倾巢而出,如此一来,赵勇高那边倒是有机可乘了。不过,咱现在粮草充足,左中右三路大军共有六万余人,他们想对咱包饺子,哼,只怕他们的饺子皮没这么结实呢。
想到此处,高笙书道:
“传令余将军,咱们以不变应万变,密切关注敌军动态,如果敌军进攻,则用强弓硬弩狠狠回击,坚守大营,固守不出。”
过了一会,楚中天又来禀报:
“禀报大元帅,左路段副帅派人来报,也有一队蛮夷骑兵绕过左路军大营,飞驰南下。段副帅不知敌军用意,也不敢轻举妄动。下一步是否派兵追击,请大元帅示下!”
哼,木卓珲,你又来了,你无非想对我军合围,咱正求之不得呢,来吧,你还有多少人马,都快快的出来吧。
“告诉段副帅,我军固守大营,不可轻举妄动!”
他迅速召集中军第一旅指挥使胡运超、第五旅指挥使杨征北、第六旅指挥使胡翰初以及楚中天等几人一起到中军大帐议事,分析下一步如何应对柔然军的围攻。胡运超道:
“大元帅,蛮夷虽然勇猛,铁骑冲杀甚是剽悍,但是,我军营寨外布满了拒马桩,敌军不能长驱直入。若他们企图用绳索脱离拒马桩,我军则用强弓硬弩射杀,敌军必定损失惨重。如果他们不计伤亡硬冲,我军还有火雷和猛火油,近距离可以大量消灭敌军。末将觉得,蛮夷若要想攻破我军大营,那是千难万难。”
杨征北也说:
“胡将军所言极是,我军与蛮夷的差距是将士们的马上功夫,若说固守营寨,蛮夷比之我军,则是大大不如。末将以为,我军只要做好戒备,敌军断然无机可乘。”
还有胡翰初没有说话。上回他贪功冒进,在乞达曼山败了一回,先锋一职也由赵勇高担任,他现在巴不得通过一场胜利,来改变眼下的颓势。不过,他素来会思考,他听了胡运超和杨征北的分析,心中却不敢苟同。沉思了一会后,他说:
“大元帅,木卓珲曾与我军交锋多次,数次败于大元帅。特别是上回大元帅前往晏城途中,咱们两个旅守着中军大营,蛮夷折损数万人,仍然无法攻破我军大营,他心中肯定知晓我军固守营寨的手段。他为何此次还要通过迂回战术,来对我军营寨发动攻击,这岂不是上来送死吗?”
杨征北道:
“或许有些敌军没有同我军交锋过,不知我军的厉害,他们逼着木卓珲出击也未可知。上回大元帅到飞鹰关下查看军情,他们不是叫嚣着要生擒大元帅吗?”
胡翰初摇了摇头,说:
“末将以为,木卓珲十余年前,就将他的木卓仁送到汉地潜伏,足见他思虑深远。而且那木卓仁久在我军中枢,知晓我军军情,他们明知我军固守营寨的本领,末将断言,他们绝不会再攻我所长。”
高笙书看出胡翰初心中有话,便说:“翰初将军,那你觉得敌军是何意图,咱们现在是大胆推演,你若说的不对,本帅也绝不怪你。”
“好,那恕末将直言。大元帅,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我军如今大军压境,此乃我军实力。可是,反观我军后方,仅有一个旅守卫头曼城,还有一个旅守卫定州城和边城三卫,面对敌军主力,我军如此兵力,肯定力有不逮,此乃虚。若敌军长途奔袭,直插咱们边境,我军又该如何应对呢?”
楚中天虽参与议事,但一直进进出出,似乎一直有人过来禀报。他听了胡翰初的话,似乎也有同感,说:
“大元帅,属下适才进进出出,也是情非得已,这短短一会,左路、右路大军陆续来报,说又有数支几千人的蛮夷骑兵对我军军营视而不见,向南疾驰。段副帅和余将军特派人过来请大元帅示下,属下都按照大元帅上午交代的话回复了。不过,属下心中也是有些奇怪,大批蛮夷绕过我军,向南疾驰,是不是真的要侵犯咱们的国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