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看中她家的地就是因为他家的地好,这次收成,地里农作物的产量又减少了,一亩地只有70斤的小麦。
这是什么概念!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可是哪怕只有70斤,她也觉得是值得的,如果地被小鬼子划成农场,别说70斤,10斤都没有。
不只她家的地,天牛庙村,附近的村子,都是一样的减产,有些地连70斤都收不到。
还好家家户户都有前几年存下来的粮食,要不然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粮食都不够吃的。
费左氏家的小琴,在鬼子下乡的时候,被吓到了,等鬼子走了,她就和费左氏说要回老家了。
现在费家只有费左氏和刘胡子、小青三个人。
宁郭氏去她家看她:“费家嫂子。”
“哎呀,婶子,你怎么来了?你有啥事你让筐子来喊俺啊,怎么还能让你亲自上门呢。”
“费家嫂子,现在也没啥讲究的了,俺听说小琴走了,过来看看你。你家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你要不要和俺回去,咱们两家住在一起有个照应?”
费左氏本来不愿意的,可是她抵不住宁郭氏的热情邀请,再加上小鬼子经常下乡来扫荡,费左氏还真的有点怕。
“绣绣和文典不在家,你就一个人,俺早就不放心你,可之前有小琴陪着你,你不来就不来了,现在那么大的一个院子只有你和刘管家、小青三个人,俺不放心。”
“婶子,那俺带粮食去。”
“行,带粮食,费家嫂子啊,你人不在家,家里的这些瓷器、钟表可都要好好的收起来啊。”
“婶子,你说俺要不要把这些东西当了换点大洋傍身?”
“还是别了吧,这有些东西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以后留给文典也是个传承,就咱们这几个人,家里有吃的有穿的,花不到什么钱。”
费左氏现在都不大手大脚的花钱了,穿衣都朴素了起来。
宁郭氏把费左氏安排到了宁绣绣未出嫁前的房间。
家里多了三个人,筐子也有了人说话,不管干啥和小青都有一个伴。
果不其然,因为收成产量太少,小鬼子没有在这边建立农场。
随着小鬼子来乡下次数的增多,天牛庙村的团练队扩充了,很多小孩子也参加了巡逻,眼睛个个都很利。
如果鬼子下乡的时候,看到鬼子就提前通风报信,然后家家户户躲的躲,跑进山里的跑进山里。
没有小鬼子的时候,日子就正常过,县城里面被小鬼子控制了粮食,现在吃油吃盐都难。
郭龟腰的杂货摊货物都少了很多,只有粗盐,天牛庙村因为家家户户有余粮,日子要好过一点。
可也就一点,每逢游击队反抗的时候,小鬼子就会用飞机轰炸,周边随处可以听到轰的一声响。
小鬼子经常抓壮丁挖战壕、俢炮楼子,村里有些人家去县城办点事,一不注意就会被抓走,后来再去县城,很多都是家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