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想什么来什么。”
“大将军神勇无敌,待到攻下弓月城,我元威定当敬酒一坛……”
元威听到战报,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陛下,臣请为先锋!”
元威单膝跪地,拱手自荐,眸眼中满是哀求之色。
“行,行,行,别憋出个好歹来!”
“道王,你来下令吧!”
“喏!”
宇文衍见元威露出一副死皮白?的无赖模样,也是不由地笑了。
此次出兵,征讨西突厥。
以二十万西北道铁骑为主,塞北道和青海道的军队为辅。
大将军史万岁和道王分兵两路。
一南一北。
征伐武力侵占天山南北一众附属国的西突厥。
“元威,麦铁杖听令!”
“末将在。”
“命你俩为左右先锋,各率五千轻骑奔赴弓月城,扫清沿路阻碍。”
“喏!”
元威和麦铁杖喜上眉梢,领了令牌兴冲冲出行帐而去。
“李靖听令。”
“末将在!”
“命你为西路行军总管,率领具装铁浮屠,弓驽、陌刀、锥枪骑兵军团五万,进攻弓月城。”
“喏!”
李药师欣然领命。
“四皇叔,让拓儿、汉儿、征儿随药师去见见世面。”
宇文充听罢,先是一愣,随即点头。
“谢父皇成全!”
十五六岁的三位皇子,正是放飞梦想的年纪。
他们也没想到,父皇竟然如此开明,让兄弟三人随军出征。
“三位殿下,随臣走吧!”
李靖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当初,大周军队渡江伐陈。
李靖首次以先锋将军奔赴战场,也才十五岁。
一时间。
战鼓咚咚,旌旗招展,战兵绰绰。
元威和麦铁杖各点五千轻骑。
自西向东,冲着西突厥王庭的方向纵马而去。
两日后,五万主力大军在李靖的率领下也出发了。
“四皇叔,要不你也领一军前往?”
宇文衍遥望大军万马奔腾,声势浩大的杀向弓月城。
收回目光后,扭身向着道王说道。
“陛下,让两万军队护驾前往突厥王庭。”
“臣率军两万留守此地,以防达曼有后手。”
“皇叔觉得昭武九国,波斯,或是东罗马会出兵声援突厥?”
宇文衍理解道王的担心。
西突厥盘踞西域数十年。
昭武九国就是受其奴役的附庸。
农业生产以及丝路贸易所得,有半数被西突厥盘剥。
昭武九国迫于武力威慑,不得不忍气吞声。
裴矩经营河西走廊,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石国,史国,戊地,火寻九国先后与大周建立商贸往来。
双方互设使馆,派遣使者官员常驻。
不过,受葱岭,天山自然山脉的地理限制。
昭武九国和天山南北诸国分处高山两侧。
属于彼此独立的两个地理版块。
九国根本不敢像天山南北诸国一样旗帜鲜明地内附中原王朝。
当然。
视河西走廊“昭武城”遗址为大月氏祖地的九国。
对于中原王朝的观感,远比天山南北诸国来得复杂。
在大周朝廷没有实际统辖天山南北绿洲,西突厥势力没有覆灭前。
昭武九国不敢,也不会归附中原王朝。
甚至和西突厥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对抗“大周西进”,也不是不可能。
昭武九国之外。
西突厥和波斯,东罗马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时而友好,时而反目成仇。
国与国之间。
除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其他的所有关系都是脆弱的。
西突厥和波斯王族还和亲过呢。
到最后还不是为了利益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
宇文衍根本不怕昭武九国出兵。
真是如此,他还巴不得呢。
趁热打铁,把他们一块给收拾了,岂不美哉!
至于波斯和东罗马。
眼下,波斯与大周乃是友好邦交。
且有着相当程度的商贸绑定。
出兵援助西突厥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宇文衍御驾抵达伊犁河谷后。
接到正在“中西之地”执行任务的“血杀”组织负责人孤狼传来的消息。
当下的大食半岛,中西之地。
由于不同信仰,教徒之间冲突频起,波及甚广,乱成了一锅粥。
掺杂了宗教因素后。
东罗马与波斯的战争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东顾。
而且。
就算东罗马有能力,也不可能为西突厥出一兵一卒。
此前,波斯和西突厥亲家翻脸,成为仇敌。
东罗马趁机拉拢,双方结成军事联盟。
但在东罗马和波斯两国战火重燃后。
西突厥只肯在东部牵制波斯,不愿直接出兵攻打波斯。
气得东罗马国王吹胡子瞪眼,哇哇直叫。
达曼成为大可汗后,更是单方面取消了双方之间的军事联盟关系。
“昭武九国难说,波斯和拂菻国(东罗马)出兵可能性极低。”
“陛下安全大于一切,不能掉以轻心!”
道王正色回禀。
凡是涉及皇帝安全事宜,都不是小事。
作为皇室成员,道王必须为侄儿皇帝的安全考虑。
“也罢!”
“那便由皇叔率军驻守于此。”
“朕以为可趁机派遣出几路人马向西往七河流域推进,拿下夷播海。”
宇文衍站在简易沙盘前。
指着伊犁河谷西面广阔区域言道。
七河地区。
位于伊犁河谷西面。
包括伊犁河和碎叶水在内,有七条近乎平行的河流自东向西流淌。
形成一片相对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
靠北的五条河流最终注入夷播海(巴尔喀什湖)。
其中,以伊犁河的水量最为丰沛。
比另外四条河流加起来的水量还大。
使得夷播海呈现“南淡北咸”的奇异现象。
也就是伊犁河注入的南湖区域是为淡水。
而其他四河注入的北湖,由于补给量少于蒸发量,久而久之,便成了咸水。
七河流域地区。
就是鞑子满清丢失“外西北”国土的核心区域。
“陛下,臣和您想到一块去了。”
“待我朝拿下伊犁河谷,加上七河流域,足以立足天山之西!”
“从此,华夏背靠神州大地,面向西洲。”
“任由华夏民族纵横驰骋于这片天地间也!”
道王久居西北二十余载,对西域了解颇深。
从宇文衍那知晓整个天下的地理分布后。
眼光和胸怀跳脱了神州大地的范畴。
自然而然,便有了“放眼世界”的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