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昂将离襄阳,返回许都任职一事,这不止在许都、江东引起极大反响,在襄阳,乃至荆北都引起了。
别忘了,曹昂征伐江东期间,涉及部分粮草军需,还有转运事宜,是下派到各商行承办的。
江东地界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以最快速度传至襄阳。
别的不说,在曹昂对孙策形成压倒性优势下,襄阳层面的很多事,都是呈利好趋势的,像征东将军府多次颁售的特别债券,一经问世就遭到了疯抢。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所以曹昂晋升一事,自然就在襄阳掀起波澜,而在这波澜之下,有想让曹昂离开的,有不想叫曹昂离开的。
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太大。
贾诩、阎象、娄圭他们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于是便在暗中梳理与摸查,以便叫远在江东的曹昂,能够及时掌握对应情况,预防不必要的风波出现。
钱唐县衙正堂很安静。
曹昂、贾诩各自看着什么,二人的表情带有凝重,而当值的典满,则领着天策、玄甲两卫值守锐士在堂外廊下肃立。
曹昂身倚凭几,翻阅着手中的密报,脸上看不出喜悲,但透过曹昂的眼神,却不难看出他的内心波动。
襄阳乃至荆北治下,出现了波动极大的舆情。
而在处置方面,贾诩、阎象他们做的很果决,没有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对此曹昂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但是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曹昂却是能看清这背后的瓜葛的。
仅以希望他赴任许都的,大致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此前被举荐入朝的荆北诸族,一类是遭到打压的诸族。
前者是以蔡、蒯等族为代表,别看蔡瑁他们出任要职,甚至有些与丞相府关系密切,但这改变不了他们在朝中的艰难处境。
许都可不是一个襄阳能比的。
这是汇集了各方势力,汉室老臣,汉室宗亲是两大群体,而他们各自的出身,那都是不简单的。
处在这夹缝之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算计与险境,这论谁都不好斡旋。
更别提随蔡瑁他们入朝的,还有山阳一派,这两个群体当初在荆州就你来我往,由于是在主场优势下,蔡瑁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过,但到了许都就不同了,山阳一派在朝不是投靠汉室老臣,就是跟了汉室宗亲,他们或许不敢对线曹氏,但他们却不断找蔡瑁他们的麻烦,明争暗斗之下,蔡瑁等人自是举步维艰。
至于后者,就没什么好讲的了。
曹昂这一走,势必会带来局势变化,许都怎样暂不说,可襄阳,乃至荆北,权力秩序必然出现变化,这有了变化,有些事就好改变了。
更别提因为曹昂的离开,他们也是能够借势的,比如许都,一旦曹昂的精力和注意,多数都集中于中枢时,这是否就代表襄阳、荆北等地就有机会了?
想到这些时,曹昂庆幸一件事。
在荆州牧府治下,他明确了荆北荆南两套体系,这使得他留任的文武,能够精准的把控区域局势,不至于说因为别的地域传递的影响,让荆北荆南跟着动起来。
亦是这样,让曹昂更坚定一件事。
即等后续时机成熟,他要推动重划荆扬等地区划格局,只有将地域打破重组,方能使士族阀阅、豪族郡强等特权群体给打压下来。
不然的话,曹氏问鼎的天下,势必会重蹈汉室覆辙的。
“公子将一众子弟,分派到荆扬两州治下历练,这在诩看来是很英明的决断!”不知过了多久,贾诩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此间平静。
曹昂合上所持密报,笑而不语的看向贾诩。
给贾诩看的,是将所涉种种调整及部署,毫无保留的全让贾诩看了,信任是相互的,不能说你既想要中肯的建议,还不将内心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贾诩是厉害,但不代表什么都能揣测到啊。
“可以预见,公子离开襄阳返回许都,中枢势必会有大变的,甚至于这种大变,是会直接影响到地方的。”
贾诩撩了撩袍袖,表情正色道:“这样的局面是极为复杂的,让一众子弟留在荆扬两州历练,无疑是免于一些不必要的风波及麻烦。”
“暂不说这些子弟怎样想,仅是他们的父辈知晓这些,一个个都是会承公子的这份情谊的,特别是夏侯惇他们。”
“老师是觉得今后会很乱?”
曹昂脸上笑意更盛,看向贾诩说道。
贾诩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种乱,超过了董卓乱雒时期,毕竟那时候的董卓,是有倚仗,但不过是西凉军,还有凉并等地。
能让贾诩找到相似的,是十常侍与何进之争,一个代表的是天子,一个代表的是诸族,双方在朝野间争斗不休,关键是还有众多群体涉足其中。
这利益之争太激烈了。
以至于最后发生了董卓乱雒之事。
可问题是,当初想引董卓入雒的,是想借助这股外力,彻底铲除掉十常侍集团,没有谁在意这个工具人的想法。
偏偏意外发生了。
眼下的境遇跟其何其相似,只是地方换了,群体换了,甚至位置也换了,不过有些东西是相通的。
而处在今日之境下,作为曹操的嫡长子,曹昂需要做的,是避免曹氏内部出现分歧,而这个分歧如何避免,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氏、夏侯、丁家三族核心的态度。
在贾诩看来,曹昂是丁氏养大的,且视为己出,在这点上,丁家必然会坚定不移的支持曹昂的。
曹昂迎娶夏侯涓,这使夏侯一族利益,更紧密的跟曹氏捆绑在一起,至于曹氏就更不用说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
如果曹昂是待在襄阳,这些足够了,但曹昂即将返回的是步步凶险的许都,曹昂就需要做更多了。
让聚在身边的子弟,待在他节制的荆扬两州历练,这既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对他们的保护。
三族核心如何能看不出这些?
三族核心都看出了,那处在核心的其他文武呢?
“公子,若诩没有记错的话,铄公子他们也快该及冠了吧?”
贾诩接下来讲的话,让曹昂心中生出唏嘘,谋国之士的眼界就是不一般啊,像使谯县曹氏内部更团结,更紧密,牵扯到一些事也必须推进了。
而在这个时代下,想使关系更为紧密,联姻无疑是最好的。
这可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族的结合,而以曹氏为首,以三族为首,将在接下来完成先前所定诸事。
“这点,父亲母亲恐已有想法,不过在必要时,昂会说一些话的。”
在贾诩的注视下,曹昂讲出心中所想。
这同时也是他的态度。
牵扯到这件事,他是会提出自己想法的,毕竟这涉及到的层面太广了,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更要考虑以后。
“有公子这句话,就够了。”
贾诩微微低首道,可紧接着,贾诩却抬手作揖,朝曹昂郑重道:“不过有件事,公子的态度不够明确。”
“嗯?”
曹昂生疑道。
“亲军校尉部!!”
贾诩言简意赅道。
一听这话,曹昂露出复杂之色。
涉及到该部,曹昂没想好怎样交代,尽管在此之前,曹昂曾对曹操讲过一些,但却被曹操给打断了。
在地方坐镇,需要有隐秘战线的力量加持,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可能说什么都堂堂正正的来,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可如今,他要回许都了,去那个步步凶险的朝堂。
亲军校尉部的存在,对他来讲就是棘手之事了。
毕竟曹操麾下是有校事府的。
他是嫡长子,是曹氏继承人,是明确了二把手的地位,但这并不代表着,什么权力都能涉足的。
真要这样,曹操怎样想?
因为权力而使父子反目成仇的还少吗?
“此事,昂想了许久。”
沉吟了许久,曹昂这才开口,可说到这里,曹昂却停了。
但曹昂是何意,贾诩是明白的。
“如若公子信任诩,在公子启程归许之际,此事便全权交由诩来处置。”贾诩目光沉静,讲明了他此来的部分用意。
留不住了。
曹昂一听这话,心中不由苦笑。
他苦笑的,不是亲军校尉部。
而是贾诩。
贾诩用隐晦的方式告诉他,这深意他如何不明白。
其实除了贾诩以外,还有一些人,是曹昂必须要举荐到曹操身边的,比如娄圭,严象等人。
这不止牵扯到曹氏内部整合,更牵扯到对别处布局。
“如此就拜托老师了。”
想到这里,曹昂抬手对贾诩一礼道。
“喏!”
贾诩回礼应道。
有些话不必言明,彼此心照即可。
正如他这次归许,除了上述提及的种种,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曹昂是揣摩到了,但却没有对任何人讲的。
那就是他必须顶在台前了。
因为有些位置,只有他能站。
自家父亲贵为当朝丞相,位高权重,却也如履薄冰,面对暗潮汹涌的朝局,还有日渐明朗的天下格局,就注定很多事不能像先前那样行事了。
他必须成为那道屏障,替曹操分忧才行。
可以预见,等到他回到许都后,曹操肯定会叫他肩负起重任的,对于这些,曹昂是必须要做好的。
除此以外,曹昂还需为曹操解决一件事。
九锡!!!
可问题是盯着此事的人很多,这其中就包括在深宫中的那位天子,也是牵扯到这件事,作为当事人的曹操,是不便于直接出面的,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风波。
如何平稳的解决此事,这难题就留给曹昂了。
这可以说是曹操的考验,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历练,而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如何解决,是曹昂必须要考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