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刘彻有点尴尬,拿起杯子喝口水。
“这杯子不错啊,烧瓷器的水平又提高了。”
白金三品还好点,大额钱币而已,但一张白鹿皮币四十万文,真的和抢钱没什么区别。
刘彻正羞愧着,但一想到自己抢的是诸侯们的钱,顿时又理直气壮起来。
诸侯王每年赚那么多钱,给朝廷四十万又怎么样。
他明明可以直接抢的,还给了他们一块珍贵的白鹿皮,他们就偷着乐去吧。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朝廷因为对匈奴作战非常缺钱,才不得已出此策略。
颜异此人为官清廉,多少有些古板,不理解陛下的难处。”
颜异死的冤枉,但是作为大农令,不配合刘彻的财政方针,是刘彻所不能容忍的。
但凡他是别的职位,刘彻也不太可能拿他开刀。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大农令不能为朕搞钱,朕自己想办法他还有意见。
这样的大农令要来有什么用处。”
骨子里,刘彻还是霸道的,只是如今开源节流,财政富裕,他不必再像历史上一样不择手段。
“陛下此举可以理解,但此事的影响有些严重。
腹诽一词就是从此诞生的。
从此大臣们不再敢直言劝谏,朝廷言路阻塞。
谁再对朝廷的政令有异议,都会想一想颜异的下场。
因腹诽而死,后果有些太严重了。
隆虑侯嘴臭,主要还是针对我。
要是处死了他,对外会传递出什么信号呢?
是朝廷的政令不允许质疑,还是富民侯不能质疑,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的权威已经足够,要是能展现出宽容纳谏的形象,会在千古一帝的路上走得更远。”
千古一帝?
刘彻顿时来了兴趣,小小隆虑侯不值一提,要是能让他在千古一帝的路上更进一步,也可以放他一马。
“换句话说,是要打造人设,可杀可不杀的人就选择不杀。
可严惩可轻判的人就选择轻判。
对于上位者,人们总是希望他更宽厚更仁慈的,同时也不能缺少杀伐果断。”
刘彻思考片刻,“朕这么做,就为了区区身后名?”
嘴上不在意,但刘彻心中还是在意千古一帝的名头。
但他还是要嘴硬一下。
“陛下,不单单是身后名,还有当下对朝堂的影响。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隆虑侯要是因为阴阳怪气而被处死,以后的大臣们还有几个直言敢谏的。
大汉四百年,只有一个汲黯。”
汲黯只有一个,不能指望其他大臣也都是大喷子。
宽松些的朝堂环境,更有利于广开言路。
刘彻感觉有些不对,“你就愿意放过隆虑侯?”
陆鸣有这么大度么?
刘彻觉得不是,他对待敌人狠着呢,没有这么大度。
“嘿嘿,陛下知我。
以后我会找机会弹劾他的,他现在可能有些不正常,早晚都会犯错的。
晚一点收拾他,让朝堂上显得轻松一些,为陛下广开言路,这就是他的价值。”
刘彻露出一个朕懂你的眼神,那就以后再找理由收拾他。
隆虑侯陈桥本身就不干净,只要他想,很容易就能找到处罚他的理由。
“那就这么办。
朝大汉现在没有外患,朕也不需要强力镇压反对者。
朝廷的财政状况良好,朕心情不错,暂且放他一马。”
刘彻算了笔账。
“朕停止修建皇陵停后,每年能节省下来六个多亿。
停止求仙问道后,当年就节省下来修建宫殿的两千多万文钱。
提前施行的盐铁官营,每年能贡献十五亿左右。
你和皇姐的琳琅阁,以及其他相应产业,每年还能上交上千万的商税钱。”
陆鸣听得极为感慨。
历史上,刘彻修茂陵,求仙问道,每年都要花掉很多钱。
再加上对外战争,大汉的财政不堪重负。
上至诸侯王,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他割韭菜的对象。
诸侯王们要买白鹿皮币,百姓们要交算赋和口赋,小到三岁的孩子都要交钱。
有钱的商人豪强要交算缗,也就是财产税,逃税的要被罚没全部家产。
整个大汉都被刘彻折腾的不轻。
自己到来之后,刘彻几乎算得上六边形战士,皇帝中的典范。
刚才的劝谏,陆鸣本不认为刘彻一定会听,毕竟陈桥没有颜异冤枉。
但刘彻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
很可能刘彻知道自己在历史上展现出来的问题,现在刻意的进行改变,和自己的本性反着来。
还能要求他什么呢?
刘彻还在继续算账。
“你带来的马蹄铁也省下很多钱。
仲卿估算,几次战争下来,节省的战马就价值至少二十个亿。”
每次战争,都会损失大量战马。
累死的,病死的,受伤而死的,损失惨重。
其中一个重要损伤原因就是马蹄受损。
历史上的漠北决战,出征时有十四万匹马,回来时只有三万匹马,折损率惊人。
马蹄铁普及后,因马蹄受损而损失的战马大大减少。
这次漠北决战,十四万匹马,回来时还剩八万多匹。
按照平时的价格,五万匹战马的价值就至少有十五亿左右。
要是按照战马紧缺时的价格,翻上一番也不是问题。
二十个亿,几乎是大汉每年一半的财政收入。
刘彻双眼放光,“朕怎么感觉,你更应该来当大农令呢?”
陆鸣又能开源,又能节流,真是当大农令的良好人选。
“陛下,还是给桑弘羊吧,他才是大汉第一理财专家。
我继续当个副院长就好。”
大农令要管的事情太多,适合事业型人才去拼搏。
“你这个懒人,那就好好搞你的科学教育。
早日大规模量产燧发枪,多研究些利于国计民生的东西出来。”
刘彻也是有感而发,没打算真的让陆鸣去当大农令。
“陛下,我这次回来,带回来一个好东西。”
陆鸣拿出一包棉花。
“这是棉花,可以用来织布,棉布比麻布穿起来舒服,而且耐磨还保暖。
价格比丝绸要便宜许多。
历史上,从元朝开始普及起来,直到明朝时期,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百姓首选的衣料。”
刘彻拿起一团棉花。
“种吧,那就多多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