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转眼已经进入了天统十年。
天统十年的元月,襄郢城还笼罩在初春的寒意中,楚国的朝堂之上却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大讨论。
皇帝熊章端坐于上位之上,目光扫过满朝文武。
这位统治楚国近五十年的君主,虽已年近六旬,但眼神中的锐气丝毫未减。
在他身旁,监国多年的太子熊恒肃然而立,神情专注。
在朝会之上,太子詹事李悝突然禀奏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殿内诸卿看到率先发言者是太子詹事李悝,纷纷将目光看向熊章身侧的太子熊恒。
李悝是东宫的官员,也是太子熊恒的嫡系,李悝的话就相当于是太子熊恒的声音。
“准奏”,皇帝熊章平静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陛下,我大楚数十年以来沿用二十等爵位制,以酬功臣,然今天下一统,疆域万里,仅靠侯爵已不足以彰显殊荣,臣请求在侯爵之上,增设亲王、郡王二等爵位”,李悝恭敬的禀奏道。
李悝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在侯爵之上增加郡王爵和亲王爵,这是要彻底将王位置于皇帝尊位之下。
李悝此言对满朝公卿而言影响极大。
若是增加郡王爵和亲王爵,那他们好不容易得到的君爵和侯爵可就不香了。
“何人可封郡王,何人可封亲王?”,熊章看着殿下的李悝,平静的问道。
在熊章的眼眸之中,对于李悝的建议没有半分波澜,太子熊恒的脸上也没有明显的表情变化。
总理大臣卜子夏立刻明白,陛下和太子早就是通过气了,今日只是借太子詹事李悝之口说出,所以卜子夏不敢反对。
听到皇帝的问话,李悝恭敬的答道:“于国有功的宗室最高可封郡王,陛下之子嗣可封亲王,如此可增加皇家在楚国的威势,于国有利”。
“你们怎么看?”,熊章的目光看向殿下诸卿问道。
上将军白毅率先出列道:“陛下,太子詹事之言有理!如今我大楚疆域之广,前所未有,西域、漠南、三越新附,确实需要更高爵位以镇四方。”
然而,也有大臣表示担忧。
吏部尚书进言道:“陛下,周行分封,终致诸侯割据,若广封王爵,楚国恐重蹈覆辙。”
太子熊恒此时开口道:“父皇,儿臣以为,郡王可分封而不裂土,授爵而不断治,郡王虚封,朝廷派遣流官治理,郡王只享食邑,不掌实权。”
太子的话得到了诸卿的支持,经过连日商议,最终达成了共识:增设王爵,但限制权力,形成一套有别于周代分封的新制度。
二月朔日,熊章正式颁布《王爵诏》,宣布在原有二十等爵位之上,增设亲王、郡王二等。
诏书详细规定了新爵位的待遇和权限:
亲王岁禄十万石,郡王岁禄五万石;
可立王府,设官属,但官员由朝廷任命;
封地内享三分之一赋税为食邑,但不得干预地方政务;
可拥亲卫,亲王不超过五百,郡王不超过三百;
这只是针对没有封地的亲王。
天下之地有限,以后想要获得实际封地的门槛也会提高,封地的范围也会减小,这就叫做可持续发展。
按照王爵令,亲王爵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郡王,郡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侯爵,依次往下递减。
世子袭爵需经朝廷核准...
特别重要的是诏书最后明确写道:\"非熊氏不得封王。\"这意味着王爵将成为皇族的专属荣誉。
诏书一出,天下震动。
各州郡的学宫、书院中,师生们纷纷讨论这一重大变革,章华学宫祭酒亲自撰文,从礼制角度论证新爵制的合理性;
各书院、学校的山长则从历史经验出发,分析这一制度对巩固统一的积极作用。
更让人意外的是,各大学派罕见地一致支持这一政策。
儒家认为这符合\"亲亲尊尊\"之义,法家认为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三月春暖花开之时,王爵令正式施行,熊章开始了对成年皇子的分封。
次子熊中首先受封,这位已经在昆州侯站稳脚跟数年,如今被晋封为昆王。
三皇子熊封此次被晋封为斯王。
四皇子熊礼晋封文王,封地在文州(婆罗洲)。
五皇子熊瑞的封地比较特殊。
孟州位于身毒东部(今孟加拉地区),是楚国远洋舰队标注之地,这里气候炎热,物产丰富,但文化迥异。
熊瑞自幼好学,通晓多种语言,对异域文化颇有研究。
\"孟王\"的封号,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的考验。
六皇子熊颂的封地则是有些波折。
三年前,熊颂主动请缨,率领远洋舰队向东航行,寻找传说中的\"美洲\"。
这支舰队由十二艘大型海船组成,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航海仪器。
他们历经艰险,穿越风暴,最终没有找到温暖富饶的美洲,却因缘巧合的发现了一片冰雪覆盖的广袤土地,那便是东西伯利亚。
天统九年夏,熊颂的舰队终于返回楚国。
他带回来的不是黄金香料,而是毛皮、冰晶和奇异的地理见闻,朝中不少人认为这次航行得不偿失,但熊章却看到了其中的价值。
“颂儿”,在殿内,熊章指着新绘制的地图对熊颂说道:“你知道这片土地的价值吗?”
熊颂回答道:“此地虽寒,但矿产丰富,毛皮珍贵,更重要的是,而且土地十分广袤,若是走海路,倒是与楚国的瀛洲不算远。”
熊章欣慰地点头道:“你能看到这一层,很好。”
他顿了顿道:“朕知道,由此向东,过一道海峡,还有一片相似的土地,但那里太过遥远,不如这片土地与本土相连。”
经过与皇帝熊章的商讨,熊颂也做出了选择。
于是,第二日,熊颂被册封为东王,封地东州(东西伯利亚)。
这是所有封地中面积最广袤的,但也是环境最恶劣的,朝中不少人为之惋惜,认为这是变相的流放。
离京前,熊章特意嘱咐道:“东州虽寒,却是战略要地,你要好生经营,将来不论是西进还是东去,都是极为容易。”
最引人注目的是七皇子熊琪和八皇子熊成的分封。
天统十年初,安西都护府接到诏命,西征大宛。
这场战争持续了半年,最终以大宛国的灭亡告终,曾经以汗血宝马闻名于世的大宛,如今成了楚国的疆土。
熊章将大宛一分为二:北部册封给七皇子熊琪,为宛北王;南部册封给八皇子熊成,为宛南王。
这一分封颇具深意。
大宛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经营西域的重要据点,两位皇子年纪尚轻,需要成婚后再行就封。熊章为他们选择了朝中重臣之女为妃,既是对功臣的笼络,也是为皇子们就封做好准备。
在送别宴上,熊章对两个儿子说道:“大宛新附,民心未定,你们到封地后,当以怀柔为主,尊重当地习俗,逐步推行教化。”
熊琪问道:“父皇,若当地贵族不服管束,该如何处置?”
熊章意味深长地回答:“你们是王,手里有军队,背后有楚国,所以也不需要束手束脚,该打打,该杀杀”。
七皇子和八皇子立刻明白了其中关键。
新爵制在宗室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以公孙庆、芈复为代表的芈姓宗室子弟尤为兴奋,按照新制,他们虽不能封亲王,但凭借军功,有望获得郡王爵位。
大将军府内,公孙庆对着地图豪情万丈:“西域未平,漠北待征,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等必为陛下取来万里疆土!”
芈复则更为务实,道:“如今皇子们分封四方,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这些宗室子弟,更该为国效力。”
宗室内部,这股求战立功的风气,正是熊章想要看到的。
在一次小朝会上,他对太子熊恒说:“朕增设王爵,不只是为了安置皇子,更是要激励宗室和功臣,有追求才有动力,有目标才有进取。”
太子熊恒也明白了其中更深层次的用意,这套制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统治模式:中央集权与藩王镇守相结合,既保证了政令统一,又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控制。
在他看来,这些分封在边疆的亲王,不仅是镇守者,更是开拓者,他们将在各自的封地上推行楚国的文化和技术,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天统十年的这场分封,不仅改变了楚国的政治格局,更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未来描绘了新的蓝图。
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向四方辐射的文明体系正在形成。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