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把平底锅里的韭菜鸡蛋饼翻了个面,金黄的饼皮在热油里滋滋作响,香气像有了生命般从厨房窗户钻出去,飘满了整条楼道。她满意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眼角浅浅的鱼尾纹舒展开来。这是周五的傍晚,她知道再过不久,邻居家的两个小崽子就会闻着香味来敲门。
果然,不到十分钟,门铃响了。王春芳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开门看见刘美兰家的两个孩子——七岁的强强和五岁的婷婷,正眼巴巴地站在门口。
“阿姨,好香啊...”强强吸着鼻子,小手扒着门框。
“快进来吧。”王春芳笑着让开身子,两个孩子熟门熟路地冲进厨房,眼巴巴地望着锅里金灿灿的饼。
王春芳的女儿小雨从自己房间探出头来,看见强强和婷婷,立刻放下作业本跑了出来。三个孩子在小小的客厅里打闹起来。
“别闹了,都去洗手,饼马上好了。”王春芳一边说,一边利索地把最后两张饼铲出锅,把先煎好的饼切成小三角形,装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了两大块。
“来,吃吧。”她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围了上来。
强强狼吞虎咽,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阿姨做的饼比我妈妈做的好吃多了!”
王春芳摸了摸他的头:“慢点吃,别噎着。”
正说着,敲门声又响了。王春芳开门,看见邻居刘美兰站在门口。
“哎呀,我说这两个小崽子跑哪去了,原来又到你这儿蹭吃的来了。”刘美兰嘴上这么说,脸上却挂着爽朗的笑。
“正好,我刚煎的韭菜鸡蛋饼,你也尝尝。”王春芳转身从厨房拿出两个刚煎好的饼,用食品袋装着递给刘美兰。
刘美兰接过饼,凑近闻了闻,夸张地赞叹:“真香!春芳你这手艺不开店可惜了!”她边说边朝屋里喊:“强强、婷婷,别打扰阿姨太久,吃完赶紧回家!”
送走刘美兰,王春芳回头看着三个吃得正香的孩子,心里泛起一丝满足。她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喜欢看孩子们抢着吃她做的食物。自从三年前丈夫病逝,这个六十平米的房子常常安静得让人心慌,直到女儿上了小学,认识了邻居家的孩子,家里才又有了生气。
“妈妈,下周我们还做韭菜饼好不好?”小雨仰着头问,嘴角还沾着一点蛋渣。
“好,你想吃妈妈就做。”王春芳温柔地说。
周六一早,小雨写完作业就跑去邻居家找强强和婷婷玩。王春芳趁着周末大扫除,把家里的窗帘、被套都拆下来洗了。快到中午时,她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说有急事需要她去处理一下。她看了眼时间,想着小雨在邻居家应该没问题,便匆匆出门去了。
等王春芳忙完工作的事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两点。她正奇怪小雨怎么还没回来,就听见门锁转动的声音。
小雨低着头走进来,眼睛红红的,一言不发地往自己房间走。
“怎么了宝贝?谁欺负你了?”王春芳跟进去,坐在女儿床边。
小雨猛地扑进妈妈怀里,带着哭腔说:“刘阿姨家蒸了肉包子,他们一家人都在吃,就我没有...我看着他们吃,刘阿姨也没说要给我...”
王春芳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涌上心头。她轻轻拍着女儿的背,不知该说什么好。
“强强和婷婷每次来咱们家,你都给他们好吃的。为什么我去他们家,他们就不给我?”小雨越说越委屈,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以后他们来咱们家,我也不要给他们吃的了!”
王春芳胸口堵得慌,她想立刻去找刘美兰理论,但又强压住了火气。她深吸一口气,对女儿说:“宝贝,咱们对别人好,不是为了要回报。妈妈教过你,待人要大方,记得吗?”
“可是这不公平!”小雨撅着嘴。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多着呢。”王春芳轻声说,不知是在告诉女儿,还是在提醒自己。
那天晚上,王春芳失眠了。她不是计较那两个包子,而是觉得自己的善意被人轻看了。刘美兰平时见面总是亲亲热热,阿姨长阿姨短的,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就这么不懂人情世故呢?难道真的像女儿说的,以后不要再对那家人那么好了?
周一早上,王春芳送小雨上学时,在电梯里遇见了刘美兰和她的两个孩子。
“春芳,正要找你呢。”刘美兰像往常一样热情,“周六你做的韭菜饼真好吃,我们家老张一口气全吃了,说比外面卖的强多了!”
王春芳勉强笑了笑,没接话。小雨则把头扭到一边,不看刘美兰母子。
刘美兰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但没多问,只是说:“这周末我包饺子,到时候让小雨来我家吃啊!”
王春芳含糊地应了一声,电梯一到一楼,就拉着女儿快步走了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王春芳有意无意地避着刘美兰。强强和婷婷再来敲门,她以小雨要写作业为由,没让他们进门。她做的点心,也只够自己和女儿吃的份量。
周五晚上,王春芳接小雨放学回家,发现家门口放着一个保温盒,里面是六个白白胖胖的肉包子,还冒着热气。盒子上贴着一张便条:“春芳,这是我自己蒸的包子,你们尝尝。小雨最近怎么不来玩了?强强和婷婷都想她了。——美兰”
王春芳拿着便条,愣在门口。
“妈妈,是刘阿姨送的包子吗?”小雨凑过来看,“我们要吃吗?”
王春芳没说话,她把包子拿进厨房,心里乱糟糟的。这算什么?迟来的补偿吗?还是刘美兰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
第二天是周六,王春芳正在厨房准备午饭,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是刘美兰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一袋新鲜蔬菜。
“春芳,我能进来坐坐吗?”刘美兰问,眼神里带着些许不安。
王春芳侧身让她进来。
“小雨呢?”刘美兰问。
“在屋里写作业。”王春芳回答,语气不冷不热。
刘美兰在沙发上坐下,双手不安地绞在一起:“春芳,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你了?这几天你好像都在躲着我。”
王春芳没想到她这么直接,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是因为上周六的事吗?”刘美兰小心翼翼地问,“那天小雨在我家,我们吃包子没给她?”
王春芳的脸微微发热,有种小心思被戳破的尴尬。
“春芳,真对不起。”刘美兰诚恳地说,“那天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包子刚蒸好时,我本来想叫小雨一起吃,但看她和你家老王长得太像了,突然想起老王已经走了三年,怕提起这事让你难过,就没敢当着孩子的面说。”
王春芳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刘美兰继续说:“我当时想,等包子凉一点,单独装几个让小雨带回去。可那天我婆婆突然打电话来,说身体不舒服,我们急着带她去医院,就把这事给忘了。等从医院回来,小雨已经回家了。”她叹了口气,“后来我看你躲着我,猜想可能是小雨回家说了什么,你生气了。”
王春芳的脸彻底红了,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春芳,我知道你一个人带小雨不容易。”刘美兰的声音轻柔下来,“你对我们家两个孩子那么好,我心里一直很感激。我婆婆也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做邻居的,就是一家人。”
王春芳的眼眶湿润了。她想起丈夫刚去世的那段日子,刘美兰经常让强强和婷婷来陪小雨玩,还时不时送些自己做的腌菜、酱料过来。是什么时候开始,她把这些善意都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因为一次疏忽就全盘否定呢?
“美兰,我...”王春芳哽咽着,不知该说什么好。
刘美兰握住她的手:“别说啦,都怪我考虑不周。今天我在你家吃饭行不?我带了菜来,咱们一起做。”
这时,小雨的房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
“小雨,快出来,刘阿姨来了。”王春芳招呼道。
小雨怯生生地走出来,刘美兰立刻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发卡:“看阿姨给你带什么来了?上周逛街看到的,觉得特别配你,一直想给你呢!”
小雨的眼睛亮了,接过发卡,小声说:“谢谢阿姨。”
“对了,我婆婆从医院回来了,医生说就是有点高血压,没事。”刘美兰对王春芳说,“她还念叨你呢,说想尝尝你做的韭菜饼。”
王春芳抹了抹眼角,站起身:“你们坐会儿,我今天早上刚和了面,正好可以做韭菜饼。”
“我帮你。”刘美兰也站起来,“我切菜可是一把好手!”
两个女人挤在小小的厨房里,一个和面,一个切韭菜,有说有笑。小雨戴着新发卡,高高兴兴地跑去隔壁找强强和婷婷玩了。
傍晚,三个孩子围坐在餐桌旁,等着吃韭菜饼。王春芳把第一锅饼端上来,金黄的饼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阿姨,我可以吃三个吗?”强强眼巴巴地问。
“吃吧,管够!”王春芳爽快地说,和刘美兰相视而笑。
窗外,夕阳西下,邻家的炊烟袅袅升起。王春芳突然觉得,这世上的人啊,哪有那么多自私自利,多的不过是像她一样的普通人——会因一点冷待而心生芥蒂,也会因一句解释而冰释前嫌。人与人之间的那点误会,就像韭菜饼煎糊了的边角,掐掉了,剩下的还是香喷喷、热腾腾的生活。
刘美兰咬了一口饼,满足地眯起眼睛:“春芳,你这手艺真是绝了。要不咱们合伙在小区门口开个小吃摊吧?肯定火!”
王春芳笑了,往每个孩子的碗里又添了一张饼。王春芳听了刘美兰的提议,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
“美兰,你可真会开玩笑,我哪有那本事开店啊。”刘美兰却一本正经道:“我是认真的,你这手艺不利用起来太可惜了。咱们就卖你最拿手的韭菜鸡蛋饼,肯定受欢迎。”王春芳有些心动,她确实一直想多赚点钱给小雨更好的生活。“可是开店哪有那么容易,要办各种手续,还要找店面……”王春芳犹豫着说。刘美兰拍拍她的肩膀:“这些我来想办法,你就负责做饼。咱们先试试,要是不行再放弃。”王春芳看着刘美兰坚定的眼神,咬了咬牙:“行,那就试试!”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开始为开店的事忙碌起来。刘美兰四处找店面,王春芳则在家研究新的饼类配方。强强和婷婷也兴奋地帮着出主意,三个孩子还一起画了宣传海报。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小吃摊顺利开业了。
开业那天,小区门口围满了人,韭菜鸡蛋饼的香气再次飘满了整条街道。饼摊生意出奇地好,王春芳和刘美兰忙得不可开交。小雨、强强和婷婷也没闲着,他们在一旁帮忙递纸巾、收零钱,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到了中午,饼摊前排起了长队。
这时,一辆豪车停在了路边,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时尚的女人。她皱着眉头走到摊前,嫌弃地说:“这么脏的东西也能卖?”王春芳和刘美兰愣了一下,正不知如何回应,小雨站了出来,大声说:“阿姨,我们的饼都是新鲜食材做的,可干净了!”
女人轻蔑地看了小雨一眼,刚要再说什么,人群中突然有人喊:“这不是小区那个刻薄的张太太吗?人家这饼好吃又实惠,你别在这挑刺了!”张太太脸色一变,冷哼一声转身走了。
经过这个小小的小插曲,饼摊的生意反而更火爆了。傍晚收摊时,大家累并快乐着。
王春芳看着大家,眼眶湿润,她知道,这份邻里间的情谊和共同奋斗的经历,会让她们的生活更加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