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此情形,徐平脸色一沉,连忙快步上前问道:“什么战况?虎威那边出什么事了?”
哨子喘了口气,当即单膝跪地。“烩饼大将军,顾应痕、吴清峰、姜尚武领兵十二万出关迎敌。
他们和慕容烈在羊腾口打了一仗!顾应痕兵马损失惨重,折了将近三万弟兄,连他的副将都战死了!吴清峰那边情况稍好,但也折了一万多。
“元武伤亡如何?”
“慕容烈损失也不小,大约折损四万多的兵马,并且新到的秋粮被劫掠大半。”
“怎么会这样……”徐平瞳孔一缩,眉头紧紧皱起。“羊腾口地势宽阔,且植被繁茂,慕容烈怎么会在那里和他们打起来?元帝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回大将军,据探子回报,顾应痕想趁着慕容恪不备,夺取羊腾口粮道,结果被慕容烈所识破,双方从小队人马碰撞,最终演变成了大战。
得知顾应痕不敌,姜尚武和吴清峰率部前去救援,结果也被卷入战局。
据潜伏元武的细作回报,元帝得知消息后并没有另做安排,反而有抽调部分兵力回朝的念头。
其意图应当是开拔北蛮,用于应对靖北王府和东卢入驻亭山的目的。
探哨不敢耽搁,让小的赶紧回来向大将军禀报,问大将军接下来该作何安排!”
听闻此言,徐平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敲击着廊柱,大脑飞速运转。
此一战,顾应痕损失惨重,吴清峰也好不到哪里。慕容烈虽然折了四万多兵马,但依旧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
只不过嘛……元帝要想抽调兵力回朝,还要开拔北蛮,这又会带来新的变数。
沉默片刻,徐平抬手一挥。“你先下去休息,安排人把探哨传回的详细情报整理好,尽快送到本将府上。”
待哨子领命退下后,徐平转身看向不远处的司徒娴韵,眼神陡然深邃了不少。“羊腾口这一战,顾应痕的势力虽得到了削弱,但咱们的兵马一部分驻扎析津,一部分留守玉螭,总兵力上依旧有不小差距……
元帝如今抽调兵力回朝,又要开拔北蛮应对老爷子,看来,耶律洪阳这是急了,正如陛下所说,光靠耶律武阳和白家,断然是守不住武州的。
只要慕容烈大举进攻,咱们北上的机会可就来了。”
“我可不懂用兵!”司徒娴韵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却并未给出什么建议。“你得尽快拿个主意,是寻机对朝中的顾党动手,还是再观望一阵。
至于说北上,在此之前,我建议你最好先去见武成乾一面。你们既然决定里应外合,一举突破虎威,那就得防止他反咬一口。”
“这个自然,我也是这么打算!”徐平深吸一口气,眉头越皱越紧。“不能再等了,无论武成乾是否还藏有它意,虎威都是非去不可。
你即刻筹集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我明日便启程北上,既是打探,也的确该当面见一见武成乾。
这家伙给我的感觉很不好,虽然不至于像陛下那般无解,但也绝非寻常之辈。”说罢,他转身朝着书房走去。
回房之后,徐平独自一人在屋内枯坐近三个时辰,案上烛火换了又换,新上的也燃得只剩半截,烛泪顺着烛台蜿蜒而下,在桌案上逐渐积成一小滩蜡渍。
看着墙上的舆图,他指尖捏着那份从虎威传回的军情简报,纸张边缘早已在其反复摩挲下发皱。
羊腾口一战的兵力损耗数字在徐平脑海中翻来覆去,顾应痕折损三万兵马,吴清峰则丢了一万,慕容烈虽损兵四万和大半秋粮,却仍握有兵力优势,自己的镇南军若是参战战局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这一战看似顾应痕受挫,实则将自己逼到了更为微妙的境地。进,则需直面慕容烈的精兵强将。守,则要防备顾贼在虎威各种打压。
而早先与武成乾的约定,随着局势变化也不知是否还依旧作数。
窗外的天色早已沉透,当街道上的梆子敲过晚钟,徐平才惊觉自己连晚膳都忘了传。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正欲唤亲卫备些吃食,书房外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亲卫的问询声。“大将军!大将军!!”
“何事在外喧哗?”徐平抬眼看向门口,话音刚落,便见亲卫推门而入,躬身禀报道:“启禀大将军,军师李正我到了,此刻就在外堂。”
“李正我?”徐平赶忙站起身来,脸上满是意外。李正我自打驻守岳州之后,便一心打理地方政务,既要安置流民、选拔寒门学子,又要盯着士族动向,大半年来几乎从未离开过岳州半步,怎么会突然深夜到访奉天?
没有多想,他快步走到门口,果见廊下立着一道熟悉的身影,李正我身着素色长衫,腰间系着一方墨色玉带,虽面带风尘,眼神却依旧清亮,见到徐平出来,当即拱手行礼。“呵呵呵呵!属下李正我,参见主公。”
“军师远道而来,怎么不提前传个信?”徐平上前将之托起,语气中带着几分意外,又有几分亲近。“岳州事务繁杂,你这一走,那边岂不是要乱了套?”
听闻此言,李正我笑着摇了摇头。“自然都已安排妥当,主公勿虑!”
“走走走!随我屋里坐!”
片刻之后,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书房。
推门而入,李正我目光扫过案上的军情简报和散落的舆图。“呵呵呵!主公自大周回大梁已近半月,属下虽在岳州,却也时时关注奉天动向。
听闻主公近日在太和殿为众将请封,又料理了军中琐事,便知主公已稳住奉天局面,这才敢暂时托付岳州政务,连夜赶来。”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叠装订整齐的文书,双手递到徐平面前。“这是岳州近半年的政务明细,流民安置已完成七成,寒门学子选拔出五十余人,盐铁私矿整合也有了眉目,还有宋明远那边改良的轻甲与复合弓,上月已批量生产,首批三百副甲胄、五百张弓已送往镇南军大营,都在这文书里写得清楚。
正我来此,除了述职,想必用不了多久主公就会北上。在此之前,怎么也得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