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横、雷俊、吴康、秦武缨、王烈、何超、马进忠?、李成、卢鼎?九大神机营猛将,带着下蹲、给燧发枪枪手让出射击空档的鸳鸯阵,立马起身。
十一人大鸳鸯阵,立马变阵为、专为追击设计的、三人一组的、小三才阵。
立马提起藤牌、长枪、狼牙棒、狼筅、燧发枪......狂追溃逃缅军。
崇祯在后阵,看象军轰倒在山谷之中、看缅军被一边倒地追杀,心中长舒一口气。
立马挥出应天剑,举剑仰天长指。
“三千营在左,关宁军在右,”
“两翼包抄,全线追击,活捉莽应龙父子。”
一时之间,战马奔腾,狂飙杀出。
三千营、关宁军将士,边追边喊:
“活捉莽应龙......”
“活捉莽应里......”
“杀......”
看着如潮水般溃退的缅军、看着如山洪般杀来的明军,莽应里大急,吓得心胆破裂!
端坐白象王身上的、一向暴躁的莽应龙,此刻,竟安静得可怕。
两行泪水,顺着他的眼角,不停地流淌。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缅军会败得这么快,象兵会如此不堪一击。
同样是大炮,为啥,威武雄壮的红夷大炮,还干不过大明的小小两轮炮?
这么小点的炮,以前没见过啊!
“父王,快撤……”
莽应里急得大吼!
莽应龙被惊叫吼醒,一抬头,明军已经冲上来了。
威武霸气、高耸如山的白象王,嗡呜......咆哮着。
一向平稳霸气的它,此时此刻,兔死狐悲,兄弟们都死光了,或悲伤,或恐惧,也变得异常暴躁。
巨大的身躯,转身慢,速度也慢。
“父王!”
“骑马!”
“快逃!”
莽应里扯着嗓子,大声吼叫,急得不行。
莽应龙立马醒悟,慌忙跳下白象王,骑上一匹白马,在莽应里、李定国和一众亲兵护卫下,疯狂向后逃窜。
被缅王抛弃的白象王,听着明军追击的马蹄声,更加暴躁。
嗡呜......咆哮着。
跟着溃逃的缅军,一路踩踏过去。
惊恐的缅军士兵,白象腿踩到者死,白象牙碰到者死。
最强大的白象王,把最残暴的伤害,都给了缅军。
“黄杨!”
“雅布兰!”
“灭掉白象王!”
策马前冲的李性忠,追到白象王身后,立马大吼一声。
“末将遵命!”
朵颜卫的神射手雅布兰和汉人神射手、百步穿杨的黄杨,立马领命。
一左一右,围上白象王!
雅布兰和黄杨互相使了一个眼色,挑了挑眉,两人立马秒懂。
射象,先射眼!
两人策马而进,抵进白象王象头左右两侧。
几乎将手中弓箭,抵在白象王的眼珠子上。霸道的十三力弓,射眼珠,就像射汪洋大海。
嗖嗖……两箭射出。
两股巨大的象血,狂飙而起,把雅布兰和黄杨都溅了一身。
巨大的、眼瞎的白象王,向前轰然倒塌。
黄杨和雅布兰立即策马奔开,躲过巨大的象身。
十几名奔逃的缅兵,立马被倒塌翻滚的白象王压死。
嗡呜......
瞎了眼的白象王,倒在地上,不停哀嚎。就像从王座上跌落的懦夫,毫无用处,只能慢慢流血,流干而死。
李性忠率领马科、王辅臣、杨展、曾英、铁木蛮、雅布兰......一众猛将,迅速从左侧包抄上去。
吴三桂率领胡心水、夏龙山、吴三辅及一众关宁军、夷丁突骑,迅速从右侧包抄上去。
戚元辅、戚元弼、沐天波、吴三省则从正面推进,碾压过去。
一路上。
长枪,枪出如龙,挑死无数缅兵!
长刀,刀斩妖邪,砍翻万千缅贼!
铁箭,射落苍穹,射杀惊慌逃窜的葡萄牙狗!
三个方向,都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鬼哭狼嚎。
无数窝囊的缅兵,也纷纷跪地投降、扑地不起。侥幸没被马蹄踩死的,终于捡回了一条小命。
葡萄牙雇佣兵首领狄哥美罗,也带着一群红毛鬼,吓得跪地投降。把西洋枪,都放在一边。
戚元辅、戚元弼追上去,立马给绑了。
莽应龙、莽应里、李定国冲到谷底后军,带着为数不多的骑兵,立马狂逃,逃往他们的都城勃固。
一众没有战马的步兵,也都跟在骑兵屁股后面,拼命逃窜。
只可惜,逃不了多远,就跑得岔气、蹲在地上起不来。
吴三桂的夷丁突骑,突然狂飙杀来。
战马碾过,弯刀割过,地上惊恐之缅狗,再无一人是活物!
大战过后,夕阳西下,山谷血红。
崇祯策马走过,五百头战象、伏尸遍野、犹如谷中巨石阵。
折断的象牙、残破的尸体,交错叠压,一片狼藉。
崇祯策马走过山谷,被射瞎双眼的白象王象尸、仍在抽搐哀鸣。
崇祯只看一眼,便缓马走过,不屑一顾。
看着一地跪倒的缅军,崇祯用剑尖,挑起一面撕裂的缅军王旗,厉声喝道:“尔等,想不想活?”
“想活!”
“大明皇帝陛下,我等想活。”
“求大明皇帝陛下,饶了我等吧。”
......
一众恐惧的俘虏,开始哀嚎、哭泣起来。
崇祯轻轻一笑:
“好......既然尔等想活,朕就给你们一条活路。”
听到活路,一众缅军,个个大喜!
崇祯继续道:“想活,那就拿起你们的刀枪。前往勃固,把莽应龙、莽应里父子的脑袋,给朕砍了来。”
崇祯此话说完,众缅兵顿时鸦雀无声,无人敢回应。杀他们此前最尊敬的缅王,他们都没这个胆子啊。
崇祯冷冷一笑:“不想去,也不勉强!”
“朕的精锐大军,自然能办到。”
崇祯说完,提缰勒马,正要离开。
一众缅兵,吓得急忙跪地大喊:“陛下,我等愿去!我等愿去!”
他们终于感知到,不愿去的,那就是对大明皇帝不忠心,就只有死路一条。
崇祯邪魅一笑:“愿意去的,站左边。不愿意去的,站右边。”
话音一落,哗啦啦,一众缅军俘虏,立即行动起来。
七成站左边,愿意投降,也愿意去杀莽应龙父子。
三成站右边,愿意投降,但不愿去杀莽应龙父子。
崇祯斜眼看着左边的七成俘虏,冷冷一笑。
这作为大部分的七成人,终将为他们的聪明选择,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