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体验板块” 是项目的一大亮点。
东渔村的海滩上,划分出了多个赶海区域,配备了专业的赶海工具和指导老师。
游客们可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体验挖蛤蜊、抓螃蟹、捡贝壳等赶海活动。
“妈妈,我挖到了一个大蛤蜊!”
一个小朋友举着手里的蛤蜊,兴奋地喊道。
旁边的指导老师笑着说:“赶海不仅能让游客体验乐趣,还能让他们了解海洋生态,培养保护海洋的意识。我们还会给游客讲解赶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的安全。”
“反诈宣传板块” 则将反诈教育融入到文旅活动中。
在赶海广场的一侧,设置了反诈宣传长廊,展示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看反诈视频、参与反诈知识问答、体验模拟诈骗电话等活动,学习反诈知识。
“我以前总收到诈骗短信,今天在这里学到了很多防范方法,以后再也不会上当了。” 一位游客说。
同时,寒战安保学院的学生们还会在广场上进行反诈宣传表演,通过情景剧、小品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向游客宣传反诈知识。
“安保实训板块” 则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安保工作的机会。
寒战安保学院的实训场地对游客开放,游客们可以观看学生们的格斗训练、枪械使用训练、防爆演练等,还可以在学生们的指导下,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术和安保知识。
“原来安保工作这么专业,这些学生们太厉害了!” 一位游客看完学生们的格斗训练后,由衷地赞叹道。
为了让项目更好地运营,林风还与多家旅游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出了 “东渔村教育文旅一日游”“两日游” 等线路。
旅游公司负责组织游客,东渔村则负责提供接待服务和特色活动。
同时,林风还鼓励村民们开办民宿、餐馆、特产店,增加收入。
东渔村的村民李阿姨,以前靠打渔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她开办了一家民宿,生意非常火爆。
“自从项目启动后,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我们村,我的民宿天天满房,收入比以前打渔翻了好几倍!” 李阿姨开心地说。
教育文旅融合项目的启动,不仅带动了东渔村的旅游业发展,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
乘风航海学院和寒战安保学院的学生们,可以在项目中担任指导老师、讲解员、安保人员等,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我现在是航海研学板块的指导老师,每天要给游客讲解航海知识,指导他们体验船舶驾驶。” 乘风航海学院的学生李明说,“通过这个工作,我的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项目启动一个月后,东渔村共接待游客 5 万余人次,旅游收入突破 300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0%。
县旅游局的负责人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东渔村的教育文旅融合项目,是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它不仅挖掘了东渔村的特色资源,还将教育与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我们会在全县推广这个模式,带动更多乡村发展旅游业。”
林风看着东渔村的变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教育文旅融合项目只是东渔村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未来,他还会继续挖掘东渔村的特色资源,开发更多的项目,让东渔村成为集教育、旅游、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东渔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寒冬腊月,东渔村的海风带着刺骨的寒意,但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
这里正在举行东渔村年度教育与产业发展总结会,林风、贺语嫣、学校负责人、企业老板、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们齐聚一堂,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规划新一年的发展方向。
会议开始,林风首先做年度总结报告。
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各位乡亲,各位同仁,过去一年,是东渔村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在教育方面,我们实现了全县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建成了乘风航海学院和寒战安保学院,成立了教育公益基金,开展了校企合作和反诈教育,全县辍学率下降至 1.2%,教育满意度达到 98.6%。
在产业方面,我们启动了教育文旅融合项目,带动旅游收入突破 300 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 20%;破浪海鲜加工厂、海祥渔具厂等企业产值增长 35%,为村民提供了 500 多个就业岗位。”
林风的话刚说完,会议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村民代表王大爷激动地说:“林小子,你真是咱们东渔村的福星!以前咱们村穷,孩子上学难,村民就业难,现在好了,孩子能免费上学,我们能在家门口赚钱,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随后,各部门负责人依次做总结发言。
教育局局长赵卫国说:“过去一年,青云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这离不开林风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推进免费教育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乘风航海学院的院长汇报了学院的发展情况:
“学院首届 550 名学生,在实训远航和校企合作中表现出色,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新的一年,我们计划扩大招生规模,新增‘海洋生态保护’‘国际航运管理’两个专业,为航海事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寒战安保学院的院长也表示:
“学院去年开展了多次实战演练,与公安机关和社区建立了联动机制。新的一年,我们会加强与省内外安保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开展‘乡村安保培训’,为村民提供安保技能培训,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