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盆子瘫坐榻沿,仓鼠毫不认生,跳上他膝盖排队蹲好,小眼睛炯炯有神,像在等开饭。老黄被拴在殿外,闻见草料香,伸长脖子啃窗幔,一时间“吱——嘶”声此起彼伏,交响乐一般。
刘盆子叹口气,把仓鼠拢进袖子:“也罢,朕在军中只有你们不逼朕吃韭菜。”脱下外袍当鼠窝,自己合衣躺在光板床上。刚闭眼,听窗外樊崇与诸将划拳:“哥俩好,八匹马,谁输谁洗明天老黄的屁股!”拳声震天,锦帐掉灰。
次日卯时,书记官捧来玉玺请天子用印。玉玺缺角处被更始帝砸得锋利如刀,刘盆子捧它如捧刺猬。书记官递上第一道敕令:犒军三日,大酺。刘盆子哆嗦着往朱砂里按,“咔嚓”一声,玉玺滑落,当场砸裂书案,缺角更深。
樊崇心疼得直抽抽:“陛下,您轻点!这角再缺下去,传国玺变传国刀!”刘盆子尴尬:“朕手滑……要不,拿它当核桃夹?”徐宣眼珠一转:“好主意!日后陛下每发一敕,先砸一核桃,寓‘以印开脑’,将士吃了补脑,更能杀敌!”于是,金銮殿上出现奇景:天子先砸核桃,再盖国玺,咔咔声里,赤眉诸将排队领核桃,边嚼边呼“万岁”,满殿碎壳,踩上去如踏雪地。
三日大酺,赤眉军胡吃海塞,长安酒价一日三涨。论功行赏,樊崇自封“建世第一功臣”,徐宣“丞相兼韭菜使”,轮到刘盆子,他唯一的要求:“封老黄。”
众将哄堂大笑,樊崇却爽快:“准!老黄驮主陷阵,功勋卓着,即日封镇国公,赐第未央厩,月给苜蓿三石,黑豆一斗,黄金马槽一口!”老黄不懂人事,只见众人朝它跪拜,吓得当众又拉又尿,黄金马槽当场变色。刘盆子掩面:“镇国公,注意仪态!”
大酺第三日,库存见底,军心浮动。刘盆子半夜被老黄拱醒,听它肚子咕噜,忽想起更始帝曾指给他看过太仓方向。少年贪嘴加怜悯,索性骑牛摸黑前去。
太仓守兵已跑,只剩铁锁。刘盆子用玉玺缺角撬锁,咔嚓打开,米香扑鼻。他大喜,解下衣袍当口袋,装了满满两兜,回程却迷路,误闯兵部武库,踩中机括,“咣”一声掉进箭箱,顿时万箭齐发,直射屋顶。守夜赤眉兵闻声赶来,只见天子半身埋在箭垛里,双手高举糙米,高呼:“朕找到粮了!”
次日,武库拾得“天子箭”无数,箭杆湿答答沾满米浆。徐宣灵机一动:“此乃‘御米箭’,射出去自带干粮,敌军久饿必抢食,我军可趁乱破之!”于是全军推广,每人发十支“御米箭”,刘盆子无意间又立“大功”,被载入“建世起居注”,书曰:“帝夜行太仓,以袍裹粮,身陷箭室而色不变,真社稷主也。”
第四夜,暴雨。昭阳殿年久失修,漏雨如注。刘盆子把仓鼠装进帽子,与老黄挤在龙床一角,仍被淋成落汤鸡。他举玉玺接水,叮咚作响,随口哼起放牛歌:
“南山坡,青草多,骑牛牛,唱牛牛……”
歌声穿过金銮殿,穿过长廊飞檐,穿过长安沉沉夜色。城里灯火星星点点,有人狂欢,有人哭泣,有人正把更始帝留下的龙袍改成马甲,准备明日投奔新主。
雨幕里,刘盆子望着玉玺里越积越多的雨水,忽然想起老家一句话:
“水涨牛高,草旺人笑。”
可如今水涨了,牛却封了“镇国公”,人坐在金殿,却连碗热粥都喝不踏实。
他叹了口气,把接满的“玉玺水杯”递到老黄嘴边:“镇国公,先喝,明日……还不知道要不要搬家。”
老黄舌头一卷,水声咕咚。
殿外,雨更大,瓦片“噼啪”落地,像无数细小的鼓点,为这座刚易手的帝都,敲下一曲荒唐又真实的节拍。
大雨连下三夜,昭阳殿成了“昭阳湖”。刘盆子搂着仓鼠、枕着老黄脖子漂在水面上,半夜一翻身,咕噜呛了一口“御液”,满嘴皇家尘泥味。
天明,樊崇踏水入殿,水波荡漾,龙榻漂到柱子边,“砰”一声撞醒天子。
“陛下!长安宫殿年久失修,不如迁都——”
“迁哪?”刘盆子揉眼。
“迁到隔壁长信宫,那边地势高!”
少年天子小声嘀咕:“再高也是在长安,再换也还是漏。”
可赤眉诸将一拍即合,当日就搬家。刘盆子抱着仓鼠、牵着老黄趟水出殿,远远回望,匾额“昭阳”二字被水泡得发胀,“昭”字脱了胶,只剩“召阳”,像嘲笑他“召来太阳也晒不干”。
长信宫正殿,龙椅是更始帝新打的,上好的梓木,就是钉子没敲平,好几根露头半寸。刘盆子刚坐下去,“嗷——”一声弹簧般跳起,双手捂臀,眼眶飙泪。
樊崇拔刀就砍钉子,“锵”火星四溅,钉子没断,刀刃崩口。
徐宣眯眼出损招:“钉子乃‘钉’(定)国之兆,不可拔!陛下忍忍,垫个垫子即可。”
于是,尚衣监连夜缝了个“太岁垫”,内塞干草、苜蓿、韭菜——提神醒脑,顺带给天子补补阳气。
翌日早朝,刘盆子屁股一沾龙椅,草尖扎肉,韭菜味直冲后脑,眼泪鼻涕一把抓。
底下诸将山呼万岁,声音被韭菜味呛得齐咳,朝堂瞬间变澡堂,蒸汽腾腾。
书记官边咳边记:“六月朔,帝登长信殿,君臣感悦,流涕而拜。”
搬家当夜,老黄被安顿在新马槽——原更始帝养象的池子,白玉砖,尺寸大,正好让镇国公打滚。
可玉玺缺角,樊崇嫌晦气,随手丢进象池当“镇槽石”。老黄夜里磨牙,找来找去,一口叼起传国玺,“咔哧咔哧”啃得带劲。
金銮殿值夜侍卫只听“咯嘣、咯嘣”,还以为是天子又砸核桃,没理会。
次日清晨,刘盆子去探望老友,发现老黄嘴角流血,地上碎玉几瓣,印文“皇帝行玺”只剩“皇”字上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