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想交税都不知道该交给谁?”
“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等好事?”
“是啊,那这不就是说没人收税嘛,真好啊,没有那些苛捐杂税……”
历朝历代的百姓们感慨起来,他们是不想交税但却不得不交税。
【弹幕:想交税(大嘘)】
【弹幕:什一税如何?】
“什一税?十抽一税吗?那感觉不多啊。”一个拼搏了一辈子,终于起来了一间瓦房,攒下了十亩地的老农说道。
“十抽一税是不多,但你见过哪个官老爷是按照朝廷规定的额度找咱们收取赋税的?”一旁的邻居朝地上啐了口唾沫道。
“这……倒也是。”
【弹幕:十税十一的什一税是吧】
【弹幕:呼气要交税,吸气也要交税】
“啊?”
“不是,这是哪个昏君暴君干的事啊!”
“谁说不是呢,十税十一,这哪里是要人命了,这是连人也要抓走当壮丁啊!”
不只是百姓们,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大臣们也感觉自己有些无法理解了。
他们压榨百姓的时候,还知道不要把韭菜根也给拔了,虽然大多数时候他们也确实是在拔韭菜根。
但像这什一税这般明目张胆的,把百姓往死里逼,还真从来没有过。
【一年以后,眼看着银行卡要没油的林肯,愤怒了。】
【弹幕:《银行卡没油》】
“银行卡里没油水了是吧。”夏雨雪笑着说道。
【他推出了1862收入法案,首先是重启了消费税。】
【从小孩玻璃球,到老人棺材板,所有的消费品一律要交税。】
“小孩玻璃球,这指的是诺顿陛下御赐的那个皇家珠宝吗?”
“应该是吧。”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暴政!这些所有东西都要交税,这简直就是在抢钱!”
【而更重要的行动是,林大统领决定,美国财政部之下,必须要搞个专业的税收机构来收税了!】
【对于这项复杂中有一些细致,细致中又夹杂了一些麻烦,麻烦里还带了一些复杂的工作。】
【林肯特意找了一个,他认为很合适的人,来领导这项工作。】
【弹幕:《一些》
【弹幕:《亿些》】
“几乎就是从零开始组建一个实权部门啊……”
“这可是个大好机会,虽然难度确实是有的,但权力也是真的大。”
“是啊,想不到阿美丽卡都建国那么久了,竟然还有人有这样的机会。”
历朝历代的文官们无不对那个被林肯选择的幸运儿,十分羡慕。
【这个人就是当时负责管理“战争寡妇养老金”的,鲍特韦尔。】
大唐。
“战争寡妇养老金?”一个在外征战的折冲府府兵有些疑惑地念叨这个名字。
“听这个名字,好像是跟咱们有关系。”一旁同乡的战友说道。
“该不会是给那些战死兵卒的婆娘发抚恤金的吧?”
“听上去应该是这样的,那北方联邦还挺好的,竟然还给发抚恤金。”
【弹幕:什么养老金?】
【弹幕:这个部门的名字听起来就很麻烦】
【弹幕:曹贼狂喜】
【弹幕:夫人,你也不想……】
“啊这,这位日本网友,快请收敛一些呀!”夏雨雪嘴角憋着笑,发出了这条弹幕。
【在战争期间,阿美丽卡国内情况一片混乱。】
【因此,很多女人想趁着战乱,浑水摸鱼领一份抚恤金。】
【弹幕: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指正)】
【而鲍特韦尔每次都能精准的,从众多寡妇中,分辨出哪些是真的烈士遗孀。】
【林肯认为,你能管好寡妇,就一定能管好税务,因此命令由鲍特韦尔组建税务署(税收专员办公室,由于部门名称多变,以下统称税务署)。】
“每次都能从众多寡妇中分辨出哪些是真的烈士遗孀,这本事还真不小啊。”
“是啊,他是怎么分辨出来的,那么厉害。”
【弹幕:遗孀鉴别者——鲍特韦尔】
【弹幕:这也挺好的,真的遗孀能拿到钱】
【弹幕:虽然但是,这俩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夏雨雪挠了挠头,或许是因为都管钱?
【1862年7月,鲍特韦尔上任,短短半年内就发展了数千名员工。】
【然而,部门刚刚搭建起来,鲍特韦尔就为了参选议员而跑路了。】
【林肯只能另找人接手。】
【弹幕: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绅士,都是能做议员举手发言的,这可比主管税务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体面多了】
【弹幕:你们另请高明吧!】
“话说这个议员的位子这么厉害吗?竟然连主管一个实权部门都比不上。”
“看天幕上的说法,这个议员不管实务,只管挑刺质疑,有些类似御史言官这类清贵官职。”
“还真是,而且还能影响法案是否通过,权力可比御史言官大不少啊。”
“这样的话还真是挺难抉择的。”
东晋。
门阀士族的那些个高门子弟们对鲍特韦尔的抉择,十分赞同。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怎能去劳心劳力地搞那些庶务呢?
那个议员显然就是阿美丽卡的清贵官职,那才是他们这些上等人的好去处。
【接手的人叫做约瑟夫·刘易斯。】
【弹幕:刘易斯机枪的刘易斯(doge)】
“看来这也是个世家子弟啊,怎么就想不开去干实务了呢?”
“谁说不是呢,真是不知道怎么想的,担任个清贵官职,每日吟诗作对,饮酒游园不好吗?”
晋朝的士大夫们是真的有些想不通,毕竟晋朝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
因为长期战乱,百姓没有希望,沦为士族的种植园奴隶。
因为没有上升渠道,寒门只能担任县令之类的地方职务,不管如何努力也无法获得晋升,所以干脆摆烂。
而顶层的士族,因为长久以来高高在上惯了,而且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们的地位,所以干脆就只顾着享受美好生活,丝毫不管不顾天下之乱象,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整个晋朝的社会状况就是,所有人都得过且过,有一天过一天,丝毫不打算做出改变。
从内到外,晋朝都已经烂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