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将调研首站选在余江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里不仅是汉江市的教育高地,汇聚了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更是全省的权力中枢——省委、省政府及其绝大多数省直部门都坐落于此。
可以说,余江区是汉江的“门面”和“心脏”,其稳定、安全与形象,直接关系到全省的大局。
车队抵达余江区委大楼时,以区委书记宋景仲、区长官景林辉为首的所有区委常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已列队等候在烈日下。虽然行程突然,但余江区展现出了极高的组织效率和应变能力。
宋江下车后,没有过多的寒暄,在与区领导简单握手后,便直接切入调研主题。他关心的重点非常明确:
“景仲同志,林辉同志,省委、省政府等核心机关都在你们区,安保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底线中的底线。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影响安全稳定的纰漏!”
在听取区公安分局汇报时,宋江语气异常严肃,“要确保万无一失,不仅要防得住,还要能快速有效处置任何突发情况。这方面的投入和精力,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随后,他重点考察了区的教育资源。在一所省重点中学,他仔细询问了学位供给、师资力量、素质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双减”政策的落实效果。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宋江对陪同的区领导们说,“余江拥有全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的金字招牌,一定要擦亮、用好。不仅要满足省直机关干部和本地居民的需求,更要着眼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汉江的未来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他还特意走访了区内的部分背街小巷,检查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细节。
“越是核心区域,越要注重精细化管理。一个城市的品质,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我们不能只盯着主干道的光鲜亮丽,更要解决好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难事。”
整个上午的调研紧凑而高效。余江区在服务保障省直机关、维护安全稳定、发展优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扎实到位,城市管理井然有序,给宋江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临近中午,宋景仲热情邀请市领导一行在区委食堂用餐,被宋江婉言谢绝。
“不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按计划去下一站。”宋江对杨建民吩咐道,“直接去文岭区。”
文岭区与余江区接壤,接到市委办电话时,区委书记徐永江和区长江昌文同样措手不及。他们一边紧急部署调研点位,一边为午餐安排犯了难。
杨建民在电话中再三强调:“宋书记有明确指示,只准备普通的工作餐,严禁特殊对待,严禁铺张浪费!”
这可让文岭区的领导们为了难。书记第一次来区里调研,只吃简单的工作餐,于情于理都觉得有些怠慢。
几经权衡,他们最终还是让区委食堂在“工作餐”的标准上,尽可能丰富了一些菜品,但严格控制了规模和档次。
当宋江一行来到文岭区委食堂,看到桌上明显经过精心准备、超出了普通工作餐标准的饭菜时,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皱了一下,但终究没有当场点破。
他深知基层的难处和固有的接待思维,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他沉默地坐下,快速地吃着饭,席间只与陪同人员简单交流了几句对上午调研的看法,气氛略显沉闷。这无声的反应,反而让徐永江和江昌文心中更加忐忑。
午饭后,调研继续。文岭区准备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点位: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业中心,一家转型升级中的本土制造业工厂,以及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物流产业园。
在大学生创业中心,宋江与几位年轻的创业者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项目、困难和政策需求。
他鼓励道:“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区政府要当好‘保姆’和‘红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创业空间,更要在融资、市场、技术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梦想的种子能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在本土工厂,他深入车间,详细询问了企业技术改造、市场销售和用工情况,特别关心了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遇到的困难。
他叮嘱随行的市工信局负责人:“对于这样扎根汉江多年的本土企业,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实现转型升级。”
在物流产业园,他重点关注了园区的规划、吞吐量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物流联通情况。
调研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随后,在文岭区委会议室,召开了简洁而务实的座谈会。
听取了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后,宋江发表了讲话。他首先肯定了文岭区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永江同志,昌文同志,文岭区的班子是有干劲的,工作也是有思路的。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远的眼光。”
他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文岭区的自身优势。你们毗邻余江,可以主动承接其教育、科技资源的溢出效应,大力发展‘校区经济’、‘园区经济’;你们的物流产业园位置关键,要思考如何将其打造成为服务汉江、辐射区域的重要物流枢纽,而不仅仅是一个区级的仓储中心。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要有强烈的区域协同发展意识。”宋江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市区两级干部,语气加重,“文岭区与江州市接壤,这是你们的区位特点,更是发展的重大机遇!不能画地为牢,要主动打破行政壁垒,思考如何与江州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比如,在产业配套上,是否可以与江州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在交通网络上,是否可以实现更紧密的无缝对接?在生态环保上,是否可以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治机制?要把‘交界地’变成‘共赢地’,这才是大文章!”
他最后总结道:“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文岭区要有‘身在文岭、心系全局’的担当,在全市的发展大盘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希望你们认真研究,拿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来。”
宋江的讲话,没有空泛的套话,句句切中要害,既指出了问题,也指明了方向,更传递了压力。这让文岭区的干部们既感到振奋,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一天的密集调研就此结束,但宋江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工作要求,才刚刚开始在这两个区,乃至整个汉江市发酵、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