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的军方有这样的思想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长久以来的作战当中,他们也算是总结出来一些经验,大兵团的作战或许更加能取得信任,如果要是小方面的进行决战的话,那当真是一点优势也拿不到。会在各个战场上被大唐军队所攻破,与其慢慢的消耗,我们还不如来一场大的。
更何况到了目前这个情况下,就算是你不想来一场大的,你也不可能坚持的下去了,看看现在战场上的局势就是了。大唐皇太孙殿下亲临前线,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人家根本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继续耽搁下去了。虽然还能够支撑下去,但是支撑下去的代价太大了,所以人家选择尽快结束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帝国已经没有了多余的选择,就算是你手里还有一些选择的话,暂时你也是使不出来的,你只能是按照战场上的一些数据使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计策来,如果要是还争吵来争吵去的话,那你就得睁开眼睛看看现在这个代价。大唐军队的进攻已经开始了,平均4天的时间就能够拿下一个县城6天的时间就能够拿下一个郡城,一个月就能够拿下一个省。
这种进攻速度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他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也是大唐真正的作战力量,以往的时候虽然作战力量也不差,但是并没有表现在攻城略地上,两国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进行决战,大唐帝国就算是占领土地的话,那也是采用一些相对比较温和的办法,又或者说大战结束之后才派兵占领。
现在这种作战方式不一样了,大唐帝国上来就把自己的眼睛对准了那些城市,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主要是我们想要拿下这些城市,那我们就直接猛攻城墙周边,其他的区域都先放下,因为现在我们兵力充足,以前的时候害怕你们断了我们的后勤补给线,毕竟远离我们自己的本土,在你们的土地上作战。
可现在这一条根本就不存在了,现如今大唐军队在这片土地上,那可以说是混得如鱼得水,而且我们的军队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偷袭大唐军队的后勤补给线简直是难上加难,不管你们以前是如何想的,也不管你们以前是如何计划的,总之现在军队多了之后,大唐帝国的战术多样性,拜占庭帝国却不知道该如何抵挡。
由此还说明了一个变化,那就是人家的战术是复杂多变的,在作战过程当中,当真是学习了有改进,再看看拜占庭帝国这边的原本他们也在西方学习了不少新的战术,比方说加厚城墙之类的,但是在战场上失败之后,整个拜占庭帝国一蹶不振,谁也不会花力气去学习了。
本身想着学会了之后能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甚至在战场上战胜大唐,帝国可惜真实的情况远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当他们变得强大之后,他们总想着击败大唐帝国,其实这个目标一开始就定错了,你一直都是人家的手下败将。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就想着击败人家,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刚开始定下的高目标,后来根本就达不到这导致整个国家的人信心垮塌,老百姓拿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份积蓄,希望帝国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可惜的是帝国没有这个力量,导致老百姓也不愿意继续支持,至于国内的地主阶级就不用说了,他们早就想着摆脱这样一个烂摊子。
现在最为坚持的还有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人最终凑出来了几十万军队。皇帝陛下将会率领这些军队亲自上战场,其实很多人也说了,这好像有点不符合规矩。每一个皇帝所擅长的都完全不一样,恰巧这个皇帝最不擅长的就是打仗。
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此人还算是有些能耐在面对大唐帝国的时候,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大唐帝国的军队在这里也吃了不少亏,可是这个家伙登上皇位之后所做出的决定没有一个有用的,大部分都在帮人家的忙了,而且定的目标实在是太高,让很多人都感觉到脚底下太空。
当一个失败者想要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最不能够犯的错就是好高骛远,如果要是你不知道天空当中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你最好一步一步的登高上去,看清楚之后再说其他的如果要是连上面的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一头栽进去了。这样的结果是很难控制的。
当时在拜占庭帝国,内部很多老臣都说出了这个话,希望他们的皇帝陛下能够听到心里去。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瞎胡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跟大唐帝国的差距已经是表现出来了,如果要是你想让所有的人日子过得好一点,那就不要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的杀进去。
可惜当时他取得了一点成就对于周边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根本就听不进去,而且认为那些人是延误他前进的绊脚石,不但把那些人都送回了老家,甚至有些人连脑袋都没有了,按照这位皇帝陛下所说的你是拜占庭帝国的大臣。就应该给我出主意才对,而不是在这里一直扯后腿。
现在想起那些冤死的大臣,或许这位皇帝陛下会后悔,但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惜的就是没有后悔药可卖。不管你对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后悔,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就要在错误的道路上面对错误的敌人。或许你认为这是上帝对你的不公,可是被你杀掉的那些人呢?难道他们就公平吗?
人家只不过是给了你一个正确的建议最终就让你把脑袋砍去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公平的话,你得先把人家那些人的脑袋给赔上才行,要不然的话你就没资格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