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锦城忙着练兵的时候。
临淄,齐国都城,巍峨的宫殿气势恢宏。殿内雕梁画栋,朱红的立柱粗壮挺拔,撑起那奢华的殿顶。阳光透过窗棂,洒下斑驳光影,映照着光洁的地面。
齐宣王高踞王座之上,身着华丽冕服,冕旒轻晃间,尽显王者威严。其下,一众心腹大臣左右分列,神色毕恭毕敬。
待今日朝堂诸事议毕,大臣们却未急着散去,而是三三两两低声交谈。这时,齐宣王微微仰头,目光似穿越宫墙,望向远方,轻叹道:“寡人近日常念起景程大夫,他在时,朝堂多有良策,齐国诸事亦顺遂许多。”
此言一出,匡章自大臣队列中走出,抱拳躬身道:“大王,既然如此,臣斗胆建言,可否将景程大夫调回临淄?如此,大王身边便又多一得力臂膀,齐国朝堂亦能再添栋梁之臣。”
匡章话音刚落,几位公室大臣立刻站出。为首之人身着锦绣长袍,头戴峨冠,拱手作揖,急切说道:“大王,万万不可啊!景程行事莽撞,先前斩杀田婴与田效师,虽看似为齐国计,实则坏了公室与朝堂之平衡。若将其调回,恐再生变故,朝堂难安呐!”
其余公室大臣亦纷纷附和:“是啊,大王,景程过于激进,实不利于朝堂安稳。”
齐宣王听闻,眉头微微一蹙,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却终究未发作。他沉默片刻,摆了摆手,道:“罢了,此事暂且搁置。今日诸位也辛苦了,都退下吧。”
大臣们闻言,纷纷行礼告退。齐宣王望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目光中透着无奈与思索。
空旷的宫殿内,唯余他孤身一人,在渐黯的光线里,身影显得愈发孤寂。
夜幕笼罩着临淄城,宫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舞动。
齐宣王独自坐在书房中,案几上的竹简堆积如山,却无心翻阅。他微微皱眉,朝着门外唤道:“明松。”
不多时,大寺人明松迈着细碎的步伐,轻轻走进书房,恭敬地垂首说道:“大王,奴才在。”
齐宣王抬了抬头,目光中透着一丝疲惫与关切,问道:“明松,景程最近都在干什么呀?饶安那片地方可有消息传来?”
明松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顺,回道:“大王,景程大人近日倒是有消息传来。
他前些日子派人秘密送来了书信,此刻正放在案头。”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笺,轻轻放在齐宣王面前的案几上。
齐宣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急忙伸手拿起书信,迅速展开阅读。
看着看着,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柔和,嘴角微微上扬,喃喃说道:“还是景程对寡人好啊!他竟想着要进攻燕国,替寡人报上次四国攻齐的一箭之仇。”
明松微微抬头,看了看齐宣王的神色,小心提醒道:“大王,虽说景程大人一片忠心可鉴,但国家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无论是粮草储备,还是军队战力,都需时间恢复,此时贸然进攻燕国,恐怕并非良策,还需休养生息才是。”
齐宣王听后,微微点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你说得有理,那就让景程再等一等吧。景程对寡人的这份心意,实在难得。”
齐宣王目光坚定起来,“传寡人旨意,将整个饶安都封给景程,让他知道寡人的心意。”
明松赶忙应道:“是,大王圣明。奴才这就去安排,将大王的旨意传达给景程大人。”
齐宣王轻轻摆了摆手,示意明松退下。
待明松离开后,齐宣王再次看向手中的书信,烛火映照下,他的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情,既有对景程忠心的感动,又有对未来局势的深思。
书房内,只余下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仿佛在诉说着齐国未来的命运。
不多时日,喜讯传回饶安。在此之前景城已经被封为饶安君了,只不过封地没有那么大。
不过这回就挺好了,实至名归,他的封地是整个饶安。
饶安这地方不错呀,这片广袤的土地,地处齐国东北边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北临燕国,东临渤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港口众多,渔盐之利丰厚。
境内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土壤肥沃,乃天然的农耕宝地。纵横交错的河流如同大地的脉络,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沛的水源,滋养着两岸的农田与百姓。
如今,整个饶安人口约八十万之众,百姓们勤劳质朴,擅长农耕、纺织与渔猎。
景程站在饶安城的高处,俯瞰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心中满是感慨与壮志。
他深知,齐宣王此举不仅是对他的信任与嘉奖,更是赋予了他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景程的府邸内,此刻一片喜气洋洋。心腹们纷纷前来道贺,众人围坐一堂,共商饶安未来的发展大计。
程文展开一幅饶安地图,指着上面的山川河流说道:“君上,如今饶安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我们可利用这肥沃的土地,大力发展农耕,增加粮食储备。
同时,沿海的港口也可加以修缮扩建,发展海上贸易,与各国互通有无。”
景程点头称是,目光炯炯地说道:“不错,农耕与贸易乃饶安发展之根本。再者,饶安人口众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可进一步招募工匠,发展手工业,打造兵器、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程铁在一旁抱拳说道:“君上放心,兵器打造一事,交给我便是。如今有了更多的人力与资源,定能打造出精良的武器装备,为饶安的防务与未来战事提供坚实保障。”
苏乾也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道:“君上,外交之事我会全力以赴。与周边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合作,为饶安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景程欣慰地看着众人,说道:“有诸位相助,是饶安之幸。如今封地扩大,责任更重,我们定要齐心协力,将饶安治理得繁荣昌盛,不负大王所托。”
众人纷纷起身,齐声应道:“愿为君上效命,定不负所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