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惯例,每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各级部门总要召开一场“收心会”。一来,是为了让大家尽快从过年期间的松弛状态中调整过来;二来,也是为新一年的工作做好动员和部署。
会议接近尾声时,杨卫东却突然举起手中的两张照片,面向全场参会人员说道:“我手里有两张照片,都是之前在锦江视察时拍的。”
“一张是我和一位小学老师的合影,另一张是我和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合影。”
“可以说,这两张照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有好的,当然,也有坏的。”
在场都是江海省的高级干部,一听这话,顿时收起了“赶紧散会、赶下一场”的心思。
谁都知道,领导越是轻描淡写,事情往往越不简单。要是这时候还有人以为杨卫东只是在聊两张照片,那这个会场,他恐怕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里。
“先说说好的这张。”杨卫东语气平和,“这张照片里的女老师,非常受学生爱戴,甚至有孩子喊她‘妈妈’。”
“我当时很受触动,就和她合了影。临走前我也特别交代,一定要认真抓好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因为这张照片,锦江教育部门对这位老师也更加关注。”
“而她,也没有辜负期望。这一年里兢兢业业,确保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因家庭原因辍学。”
“我想,这就是我和她合影的意义所在。”
话音落下,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无疑是一段佳话,传出去只会为杨卫东、也为江海省加分。
现场负责宣传的干部已经在心里盘算,散会后就联系教育厅,一起去那所学校做个专访,好好宣传这位女教师。
杨卫东抬手虚按,掌声很快平息。
“我说过,有好的,也有坏的。”他语气转沉,“而这一张,就让我十分后悔。”
“当时在锦江视察,一位参与演出的演员主动提出合影,我就和她拍了一张。”
“没想到,这位女士后来就靠着这张照片,在锦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浪大到什么程度?连我都有些瞠目结舌。我真没想到,一张简单的合影,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但问题,难道只出在这位女士身上吗?恐怕不见得。”
“我们有些干部,听到些捕风捉影的消息,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姑息、甚至纵容她借着合影的名义胡作非为。”
“这么多人,但凡有一个认真去核实一下,这场闹剧根本不会发生。”
“一张照片,居然成了为非作歹的通行证?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说到最后,杨卫东重重一拍桌子。
整个会场的气氛骤然收紧。谁都没想到,杨卫东会如此直接地把这桩丑闻摊到台面上。在不少人看来,领导总要讲点情面,这么公开地说出来,不等于打自己的脸吗?
此时最紧张的,莫过于张放鸣。如果杨卫东决定继续公开深究,就意味着双方正式摊牌。而他张放鸣在背后那些动作,一旦被摆上台面,实在不怎么光彩。
好在,杨卫东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顺势谈起了改革:
“同样是照片,为什么结果南辕北辙?说到底,是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
“有人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有人选择‘较真’。要我说,工作,还是较真一点好。”
他停顿片刻,语气愈发沉稳:
“有人借这事提醒我,以后少跟人合影,就能避免类似的麻烦。”
“但我想,问题不在照片,而在思想。该合的影,当然要合——不仅要合,还要光明正大地合。”
随后,杨卫东围绕这件事,进一步阐述了对当前改革的认识与要求。这番讲话,等于为“梁梦事件”定了性。
很快,有关部门依法对梁梦展开调查。面对调查人员,这位梁女士仍高声宣称:“我是杨书记的人,你们没资格查我!”
梦做得太久,连她自己都信以为真。
调查人员当然不会理会,依法将她从公司带走,并对公司进行查封。当谎言的气球被戳破,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一批锦江本地干部。但在这种关头,谁也不敢再讲情面、留余地。
一时间,锦江官场风声鹤唳。不少被查的干部在背后痛骂梁梦,恨她拖自己下水。可他们从不反思,若当初能坚持原则,何至于此?
当初听到那些传闻时,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核实,而是借机攀附,指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而曾任锦江市常务副市长的林增,也因此事牵连,被调离原岗位,远赴西部某欠发达省份。今后如何,全看他自己的造化。
整场风波中,损失最大的,反而是张放鸣。
尽管杨卫东最终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保留了彼此的体面,但他坦荡公开的处理方式,让张放鸣此前的布局全部落空。
在张放鸣的计划中,梁梦本是他用来与杨卫东交换利益的重要筹码。可杨卫东主动公开、果断处理,让这颗苦心经营的棋子,彻底失去了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张恩鹤此时的状况也不算太好,靠着前期提高存款利息,大规模的从市场上吸纳存款。
可房地产市场持续性的低迷,让张恩鹤的资金状况一直得不到改善。
“你那边要早做打算,不要等到最后不可收拾的地步你再想办法。”张放鸣对着自己的儿子教训道。
“事情有这么严重吗?”张放鸣有些心有不甘。
“不是事情有这么严重,而是有备无患,杨卫东比我们想象中要厉害的多。”张放鸣颇为忧虑的感慨道。
只有真正和杨卫东打过交道之后,张放鸣才体会到了杨卫东的厉害之处。
相比于权谋和手段,杨卫东真正的厉害是敢于认错的勇气。
梁梦这件事情,放到其他官员身上,可能会顾忌自己的名声,从而选择息事宁人。
但杨卫东偏偏就没有选择息事宁人,反而是光明正大的公开这件事情。
“他当然不用贪,有李焕这个钱袋子在,他怎么可能缺钱?”张恩鹤心有不甘的吐槽道。
“多说无益,他既然敢于公开这件事,那就说明他真的毫无顾忌,我们要做好和他翻脸的准备。”张放鸣止住了自己儿子的牢骚。
“行,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