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拧着眉毛,手指头在鼠标上犹豫片刻,嘴里默念“一把过,一把过”,一咬牙,点击了“发送”。
看到邮件界面显示““发送成功”的提示,李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仿佛把连日的疲惫和纠结都吐了出去,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轻微的响声。
自言自语地咕哝了一句:“是死是活就它了,爱咋咋地吧。”
一种短暂的虚脱感过后,是如释重负的轻松。
看了看表,时间刚好。起身关电脑,锁门,穿过走廊,推开了斜对面森内特教授的办公室门,瞧见正对着几页文献呲牙咧嘴的老头。
“教授,到时辰了,您该走了。”
森内特抬起头,灰白色的眉毛挑了挑,“哟,我们的监工终于记起他还有位需要关怀的孤寡老人了?我以为你已经被你那篇注定要接受克里克特红笔洗礼的论文吞噬了呢。”
“这话说的,称孤道寡的是皇上,您只是小小的不入品的爵士。不过,托您的福,刚把祭品扔进邮箱,就等克里克特教授的启示了。”
“稍等一下,我把这篇投稿的论文看完。”
李乐走过去,搀住老头的胳膊,“明天再看,人医生说了,避免久坐,您这年龄得了痔疮可不好小刀拉。别耽误去吃火锅。”
森内特一瞪眼,“你吃火锅我怎么办?”
“有老罗宾,回头交代一下,让您吃饱吃好,”李乐拿起靠在墙边的单拐,递过去,“走吧,老佛爷,车在楼下等着呢。”
回奥丁公寓的路上,森内特依旧没停止哔哔,表示对遗弃一个老头,自己吃香喝辣的愤慨。
从李乐的论文“注定会被克里克特用红笔批注得像是灭门惨案现场”,一直抱怨到公寓的晚餐“肯定又是千篇一律的土豆泥和煮得稀烂的豆子”。
李乐一边开车小心躲避着不守规矩的行人,,一边回道,“您就知足吧,您可是正宗的老伦敦儿正黄旗,人不能忘本啊。豆子土豆泥,多么地道、质朴而充满.....嗯,历史沉淀感的食物。”
“历史沉淀?这话让我想起了用酸奶代替奶酪,用土豆泥代替面粉,用香草加人造黄油代替奶油,没有糖的蛋糕和没有茶叶的茶,能当锤子的全麦爱国面包,还有人造肉乌顿馅饼的二战时候的伦敦,你知道我,那时候一个男人一个月才有250克的面包。我妈惹的宁愿去吃街角土耳其人卖的kebab,至少那里面还有点真实的肉!”森内特嘀咕着。
“行了啊,和我们以前比,你们着算啥?我小时候还得换粮票呢。”
“我的灵魂渴望被更好的东西滋养,比如你滴盐你滴醋做的广东菜,或者至少是街角那家难吃得要死但至少能换换口味的外卖。”
到了公寓门口,老罗宾早已笑眯眯地等在那里。
李乐把森内特交到他手上,嘱咐道:“罗宾先生,看好他,别让他偷喝我柜子里的威士忌,让他早点睡,别让他看午夜频道的电影。”
森内特立刻反驳,“污蔑!纯粹的污蔑!我那是在进行影像文本分析!”
老罗宾笑着保证,“放心吧,李先生,我会像看守女王的皇冠一样看着森内特爵士的。”
森内特哼哼唧唧地被老罗宾搀着往电梯走,还不忘回头对李乐喊,“记得明天,明天我要吃你做的那个....那个有酸甜汁的鸡翅!”
“可乐鸡翅?行,看您明天复健表现,早上六点,准时啊。”李乐笑着挥手,转身离开了公寓。
这次没有开车,而是步行到附近的公交站,跳上了一辆开往切尔西方向的巴士。
按照韩远征发来的地址,在斯坦福桥站下了车。
初春的伦敦,傍晚来得依然较早,天空是渐变的蓝灰色,街灯已经亮起,晕开一团团的暖黄。
这里和象堡、菲兹洛伊乃至苏活区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喧嚣和移民社区的杂乱,多了几分静谧与规整。
沿着一条安静的街道往前走,两旁是典型的维多利亚式联排房屋,外墙多是暖色调的灰泥或砖石,白色的窗棂整洁干净,不少门前还有小巧精致的花园。
偶尔有黑色的出租车无声驶过,轮胎压过老旧石板路发出湿哒哒的摩擦声。
空气清冷,带着植物和淡淡汽车尾气的味道。李乐瞅着沿途这些保养得宜、透着中产气息的联排屋,
心里盘算着,就这地段,这环境,哪怕只租个1b1b(一室一卫)的小公寓,一个月租金怕是也得逼近两千镑了。而韩远征短信里用的是“我家”,啧啧啧。
拐过街角,一座规模不小的哥特复兴式教堂出现在眼前,在暮色中显得庄严肃穆。
教堂后面是一条更显幽静的老街,树木更高大,房屋的间距也更开阔一些。
李乐按着门牌号,走了不远,就在一栋传统的灰砖独栋小楼前停下脚步。这栋楼有三层,带着一个凸出的飘窗,还有一个半地下的地下室,门前有几级台阶通往漆成深色的大门。比起周围的联排,它显得更独立,也更有份量。
李乐正要抬步踏上台阶去按门铃,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他的名字。
“李乐?”
他回头,看见罗婵正从一辆刚停下的黑色出租车里下来。她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羊绒大衣,围了一条亮色的丝巾,在傍晚的薄暮中显得清爽又亮眼。手里还提着个纸袋,瞅着,是瓶酒的模样。
“哟,巧了啊。”李乐停下脚步,等她走过来。
“你也刚到?”罗婵笑了笑,走到他身边。
“嗯,按图索骥找过来的。”李乐指了指眼前的房子,“是这儿吧?我没找错门吧?”
罗婵笑道:“你这不都已经站在人家门口准备敲门了嘛,还问?”
“这不是再跟你确认一下嘛,万一敲错了,多尴尬。你常来?”
“还成吧。”罗婵一边和他并肩走上台阶,“主要是大家想改善伙食的时候,韩远征这儿地方相对宽敞,厨房也够大,而且独门独院的,不像公寓,动静大了容易扰民。诶,你手里是啥?”
“哦,我自己蒸的花卷儿。”李乐晃了晃手里的纸袋子。
“花卷儿?”罗婵凑过来,扒拉纸袋子往里看,一股子淡淡的咳嗽药水味儿往鼻子里钻,嗯,娇兰艺术沙龙?少见。
“你还会蒸花卷儿?手艺不错啊?”
“还行,凑活,一般,贾斯特嗖嗖。”
“谦虚啥,那你肯定会做菜,改天上你那儿吃去?”罗婵眨眨眼,李乐瞅着瞳孔里自己的倒影,点点头,“行啊,不过,自带食材。”
“嘁,小气。”
“这叫会过日子,”李乐忽然想起韩远征电话里提到的“项目”,“对了,韩远征说那个什么项目?你提前知道是啥事儿不?”
罗婵闻言,笑眯眯摇了摇头,“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他只说有这么一个事儿,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不过,他还能把你卖了不成?”
李乐耸耸肩,“成吧,既来之,陈平安。”
说着,李乐伸手按响了门铃。清脆的铃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门内很快传来了脚步声。
门开,穿着深蓝色羊绒背心和卡其色休闲裤,踩着一皮拖鞋的韩远征现了身,整个人瞧着比之前几次见的时候要松弛许多。
“呀,欢迎欢迎,刚还说呢,你们就来了。怎么,两人一起?”
“嗨,门口遇到的,要不见了罗婵,我都不敢确定是你住这儿。”
“那应该是哪儿?”
“反正不是独栋。”李乐笑道。
说着话,和罗婵一前一后走进门厅。
屋里有些淡淡的雪松香薰的味道,李乐一边弯腰解鞋带换鞋,一边趁机打量这间屋子。
典型的维多利亚式住宅格局,门厅宽敞,铺着深色人字拼橡木地板,踩上去一听就是有些年头的实木地板的响动。
门厅通往一个宽敞的客厅,可以看到里面暖黄色的灯光。
墙壁是那种略带斑驳的浅奶油色,挂着几幅裱在简洁画框里的黑白风景摄影,看起来像是瑞士雪上和湖区的景色。
靠墙立着一个高大的书架,塞满了书,大部分是精装本,书脊颜色深浅不一。
深色的实木家具,线条简洁,作为行家的李乐搭眼一瞧,就知道这是上了年头的东西,几张布艺沙发看起来宽大舒适,上面随意扔着几个印度风格的刺绣靠垫。
一眼初见,整体感觉是那种精心打理过、有岁月沉淀但并不陈腐的英伦风格,和电视剧里看到的确实有几分相似,但少了些刻意,多了些生活气息。
李乐换了拖鞋,直起身,对韩远征说,“你这地儿可以啊。这地段,这面积,一个月租金得奔着三四千镑去了吧?”
韩远征笑了笑,接过李乐和罗婵的外套挂好,“不是租的。家里公司早年在这边的产业,挂公司名下,我算是沾光暂住。”
李乐“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等走进客厅。客厅比门厅更为开阔,高高的天花板上装饰着精致的石膏线,壁炉里燃着真正的木柴,发出噼啪的轻响。
罗耀辉、庄欣怡,上次一起去苏格兰打猎的另一个女生刘真,和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长相斯文的陌生男生正围坐在一张矮脚桌旁打着牌。。
“婵姐来啦!呀,李乐!”庄欣怡先看到罗婵,笑着招呼。其他几人也抬起头。
罗耀辉看到罗婵身后的李乐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但很快又收了回去,朝李乐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韩远征顺势给李乐介绍那个戴眼镜的男生,“李乐,这是盛镕,刘真的男朋友。前年国王学院金融数学硕士毕业,现在在高盛做事。”
盛镕站起身,彬彬有礼地与李乐握手,笑容得体,脸上带着金精英特有的精明和意气风发,“你好,听刘真提起你们在苏格兰打猎的事情,说你枪法很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