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二刻,大帅府·衡阳分署的中庭灯火通明。
中庭分为左中右三院,左院为秘书局各科室的一百几十个女文员们的宿舍区。
右院有分署的下人杂役们的宿舍、执勤侍卫们的临时宿舍、以及厨房、柴房、储物间与地窖等。
居中的大院则有正堂、会客厅、宴厅等大小十余间房,而今晚为原湖广巡抚李乾德、宣化王朱华壁举行的接风晚宴,在正堂右侧的宴厅当中举行。
宴厅面积适中,可容纳十桌人而不显拥挤。
由于今晚参与宴席的军政士商各界要员或代表有近六十人,加上大帅唐世勋、宣化王朱华壁与永明王朱由榔等人,因此宴厅内只摆有七张圆桌。
其中一张圆桌摆在上首,另外六张则分左右呈扇形展开,如此一来宴厅中便留出了一小片空地。
若是按着一般的晚宴,又有如此多贵客到场,这片空地可作为舞乐表演区。
不过,大帅唐世勋早已提出今晚的宴席不设乐舞,也不铺张浪费的以郡王之礼来接待宣化王朱华壁与永明王朱由榔。
唐世勋授意在空地上摆着一个宽与高皆近丈的‘门’形木高架,架子上挂着着一张由大帅唐世勋亲手绘制的大明全境图。
此时,由于大帅唐世勋与永明王朱由榔还未至,前来参加宴会的各界要员们皆站在地图前,而李乾德与宣化王朱华壁亦是神情专注的站在最前排看着地图。
只见身材干瘦的楚军总教习兼参谋总部副部长熊无畏,正拿着一根笔直的细长木棍指着地图,语气沉重的给众人讲述近几个月的天下局势。
在场最为震惊者无疑是李乾德与朱华壁二人,他俩还从未看过如此精细的大明全境图,更未如此直观的一边看地图一边听人讲述这天下局势。
李乾德与朱华壁自然晓得如今的大明已是风雨飘摇,但没想到时局竟已崩坏至斯!两人的眉宇间已浮现深深的忧虑之色。
在场的衡州府学宫士人更是扼腕叹息,难道咱大明也要如南宋那般偏安一隅坐等灭亡吗?
听着这等让人添堵的话,现场的不少楚军要员皆发出了叹息声,但却无一人反驳之。
毕竟这事实就摆在眼前的地图上,如北京城已两度易主,如山西省与河南省已然成为大顺军与满清的角力场,又如张献忠的大军已夺得巴蜀的‘东陲屏障’重庆府城巴县等等。
虽然南京城的弘光帝与衮衮诸公的调子唱得很高,但熊无畏老爷子却直言不讳道,朝廷当真敢北伐收复失地乎?
熊无畏的话就如定了基调一般,北路联军参谋分部次长鲍公子率先开骂,府学宫的几位士人亦紧随其后。
顿时,宴厅内满是鲍公子等人讥讽朝廷、非议朝政的刺耳骂声。
仙风道骨的李乾德与老态龙钟的宣化王朱华壁对视了一眼,两人皆默默的捻须不语。
虽然他俩皆听说楚军大帅唐世勋捣鼓了个府学宫新体系,该体系实乃楚军治下的监察机构,且唐世勋对学宫士子绝不以言论罪,但李乾德没想到这些士人竟如此‘口没遮拦’。
若换作去年逃去贵州省以前的李乾德,身为湖广巡抚的他怕是早已动怒呵斥这帮士人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啊!李乾德暗叹,他如今乃是待罪之身,朝廷使团此次来衡阳城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找他面谈。
而他如今所能倚仗的只有楚军了,若无军楚军给他撑场面,他在朝廷使团面前就是个待宰羔羊罢了。
说难听些,就算鲍公子等人当面讥讽他李乾德又如何?难道他还能拂袖而去?
当然,今晚的宴席可是为李乾德与朱华壁接风,因此鲍公子等人自不会将矛头指向李乾德。
相比于那些个‘嘴炮’,李乾德更为在意的是站在地图前的熊无畏。
当李乾德与朱华壁进入衡阳城之时,衡州知府秦正甫就一直在旁作陪,李乾德也是听秦正甫在旁介绍以后才知晓,这身材干瘦脸色黝黑的小老头儿熊无畏,在楚军当中的地位竟能与唐世绩、陈建志与柳大钧三位副帅平起平坐?
甚至秦正甫还隐晦的指出,自五月中旬才崛起的后起之秀、身兼楚军三大部正副部长之职的汤梦唯已是公认的二号人物,而楚军总教习熊无畏则被称为楚军的三号人物。
更让李乾德诧异的是,熊无畏居然是已故的熊廷弼老大人的子侄辈?且还常年跟在熊老大人身边并随他三赴辽东?
就如适才熊无畏指着地图讲述天下局势之时,他对于北直隶、辽东与南直隶的地理说的最为详实。
因熊廷弼老大人的仕途起点是万历二十七年,那年他在北直隶的宝庆府任职;六载后入京担任工部的屯田主事;
再过三年,即万历三十六年被外放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但他刚到任,又在同年十月被‘廷推’为辽东巡按并赴任之;
到了万历三十九年,熊廷弼又被任命为提督南直隶学政;
万历四十七年,熊廷弼被委任为辽东经略;
最后是天启元年三月,即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的次年被罢免回朝,但到了六月又被重新启用为辽东经略。
而熊无畏年轻时一直跟随在熊廷弼身边,这份‘走南闯北’的经历委实弥足珍贵。
也难怪秦正甫说楚军是捡到宝了,李乾德见到熊无畏及其谈吐见识以后也深以为然。
当然,李乾德也从熊无畏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对朝廷的不满之意,对此李乾德倒也颇为理解。
因李乾德担任湖广巡抚以前在北京城当了十几年的京官,他不仅在内阁担任过中书舍人,还在户部、工部与兵部转任了一圈,他自然清楚熊廷弼老大人当年是怎么死的。
在天启二年的八月,熊廷弼被弹劾下狱;到了天启五年,因阉党构陷,熊廷弼被天启帝下令处死。
更为凄惨的是,熊廷弼的首级还被送往九边各镇示众!熊无畏等亲族不怨恨朝廷才怪了。
这时,一个大嗓门的亲兵在宴厅门外大声唱念道,大帅与永明王到。
宴厅内顿时一静。
只见楚军大帅唐世勋与永明王朱由榔联袂而至,在他俩身后还跟着扮作‘章特使’的杨大义。
楚军的各界要员与代表们皆恭敬施礼,唐世勋不待李乾德与朱华壁做出施礼的动作来,已是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两人身前。
随即唐世勋主动伸出双手握住李乾德的右手,语气略显激动的笑道:“雨然叔,若一可总算是把您给盼来了!”
雨然,乃是李乾德的表字,唐世勋称他雨然叔而不称官职,自是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
何况李乾德是待罪之身,该称他什么官职合适?而若称他李大人又显得不够亲近不是?
李乾德自从决定离开靖州绥宁县前来衡阳城以后,就曾不知多少次的预想过他与唐世勋的第一次见面会是怎样。
他有想到唐世勋会自谦的以晚辈自居,但他没想到唐世勋会以握手的形式与他见礼。
虽然李乾德有些诧异,毕竟他都四十好几岁了还是第一次与男人握手,但他能感受到唐世勋的热情与尊重,因此他也神色激动的如唐世勋一样双手握住对方。
其实见多识广的李乾德听说过这种握手礼仪,早在汉朝时就有‘以为既至常握手,如平生欢’之说,不过这等握手礼乃是亲朋好友间表达亲密情感之行为,一直以来都不是主流的社交礼仪。
同时李乾德又感到有些古怪,要论身份地位,宣化王朱华壁可比他要尊崇得多,但唐世勋却先与他握手,这委实有些失了礼数。
何况朱华壁乃是郡王!即便唐世勋不行跪拜礼,难道他也要行握手礼‘敷衍了事’?
……
(诸位道友,前面两章的末尾附了两张湖广的地图,一张是洞庭湖及周边,一张是辰州府及周边。
为免听书而非看书的道友不知前两章末尾附有地图,特在此提醒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