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拜见洪武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论是大唐的文武官员,又或者皇族和勋贵,就连各方前来观礼使节,这一刻全都得躬身拜见。
并且,皆要自称臣子。
哪怕是外臣,身份也是臣,哪怕是敌对之国,使节也要遵守礼仪,明面上应该奉行的规矩,没人敢在这种大朝会上失礼。
至于杨一笑,今天主要负责装……
此时他高举龙椅,目光却看不清下面之人,原因是头戴十二旒冕冠,垂下的明珠闪的眼睛疼。
因此,他这会儿几乎是半闭着眼睛。
幸好下面也看不清他的面庞,因为视线也被杨一笑的十二旒冕冠遮挡,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明白是面对面的演。
杨一笑声音很威严,首次装逼装的这么硬,沉声道:“众生,免礼。”
用的词汇是众生,而不是平时用的诸位爱卿,只因这时他代表上苍,是以天子的身份接受拜见。
……
仅仅是开始这一环礼节,下面就拜了足足九次。
终于,正式的大朝会开始了。
后世之人受到影视作品蒙骗,以为这时候乃是皇帝首先开口,然后,朝廷重臣站出来回话,其实,真正的情况截然相反。
只见大殿的庞大人群之中,忽然有一群老人走了队列,其中年龄大的怕是有七八十岁,年龄稍轻的也得六十出头,个个颤巍巍的,笑呵呵的站到了中央。
这些人并不行礼,而是乐呵呵的弯个腰,牙齿已经掉光,笑声充满祥和。
直到这时候,杨一笑才有所表态……
刚才文武百官行礼之时,他坐着不动仅仅一句免礼便可,但是对于这些老人,他竟然从龙椅上站起来。
虽然声音仍要保持威严,但却同时要带着温厚,甚至,还有一份恭敬含在话语中。
只听他温声道:“敢问诸位长者,可有赐教于朕。”
古代尊老敬老,年过八十连皇帝都得反过来行礼,但由于今日是大朝会,所以杨一笑没施行礼仪,但他必须站起来以示尊重,决不可大剌剌的坐在龙椅上。
而当他问出这一句之后……
几十个老头之中,最年长的一个忽然大哭起来,虽然是大哭,哭声却振奋, 这老人颤巍巍道:“悠悠苍天,厚重恩赐,老朽于田地耕作之时,惊见一支生长双头的麦穗,大祥瑞啊,当与天之子恭喜。”
说完之后,怀里掏出麦穗,果然是个双穗,在古代乃是祥瑞。
所有人都知道,这老头儿是礼部安排的,绝对不是民间老农,否则哪能说话文绉绉的。
但是,接下来的老人献礼就不再是刻意安排了。
只见一个老实巴交的老翁,明显有一些手足无措的样子,在礼部官员的鼓励下,把手里抱着的家禽举起来。
这老头结结巴巴的道:“俺,俺是山东来的,听说皇帝陛下的儿子长大了,所以,所以,乡亲们托俺给皇帝陛下送一份礼。”
“这两年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家家户户已经不挨饿。”
“皇帝陛下,这是俺家孙媳妇养的母鸡,能下双黄蛋,是个好兆头。”
“俺送给你……”
杨一笑连忙开口,这时他语气必须用最大的欣喜,于是他又是欣喜又是郑重道:“多谢,多谢,长者赐,不敢辞,这礼物很好,厚重让朕感动。”
礼部官员立马有人高呼:“民送一只鸡,来自山东道,千里相送,情重如山……”
“请大唐帝王赠送回礼。”
官员高呼之后,杨一笑微微颔首,语带感慨道:“长者千里来送此礼,朕之家宅岂能不有所回赠?”
“传朕旨意,山东道百姓免税一年,吾家嫡子初长成,当与百姓共喜悦,赠钱,每民二十文。”
礼部官员连忙暗示,教导着那个老农谢恩。
只不过老农并不需要行礼,仅仅是在礼部官员的教导下笑呵呵开口,道:“皇帝啊,俺们祝福您儿子安安康康,继承家业,庇护子民。”
反倒是杨一笑要郑重俯身弯腰,道:“多谢祝福。”
接下来,又有老人开口。
有送一筐子大饼的,那饼子隐隐已经发霉长毛,然而却是从山西道的最西边过来,那里基本上已经属于关陇地带。
老人带的这筐饼子,乃是全村人凑起来的,虽然已经发霉长毛,但却是一份民心之礼。
于是,杨一笑故作垂泪,欣喜哽咽道:“民有果腹,饭食发霉,朕预祝你们家家的粮食吃不完,搁在粮仓之中发霉才好。”
一筐发霉饼子!
他也要给回礼!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不能因为我是富足的皇帝,而你们是贫穷的老百姓,所以我看不起你的礼物,那样的话会被天下人辱骂。
一个接一个老人,送上了来自各地的礼物。
最后,所有老人一起开口,道:“皇帝啊,请你喊来孩子,让我们为他祈福,求老天保护他健康。”
这才是最大的礼物。
古代人均寿命不高,能活六十岁算是长寿,而这些七八十的耄耋老者,个个都是被称作人形祥瑞的存在。
于是,只听脚步声响。
只见大唐皇后顾朝露,手里领着年满十岁的小虎头,数千人观礼之下,走向了这群老人行礼。
顾朝露屈膝行礼,声音带着感激之意,道:“本宫,大唐皇后,中原正朔帝王之妻,携嫡子向长者有求。”
“请恩赐!”
一国皇后,行礼相求。
几十个老人把小虎头围起来,纷纷伸出颤巍巍的手掌,轻轻摩挲小虎头的头顶,笑呵呵的送上了一份祝福。
顾朝露盈盈有泪,不断的行礼感谢,连声道:“谢长者赐福,谢长者赐福,本宫有回礼相赠,本宫也有回礼相赠……”
在顾朝露的行礼中,刘伯瘟突然高呼。
只听老刘声音清越道:“大唐皇后赠礼,谢民间赐福,从即日起,凡大唐子民婚嫁之时,新娘可穿凤冠霞帔,予以百姓与皇家共喜。”
哗!
庞大的天元正殿之中,霎时之间一片震惊。
老天爷啊,这是开创先河啊。
大唐皇后这一番赠礼,从此让民间百姓和皇家一样,凡是婚嫁迎娶之时,新娘子可以凤冠霞帔。
……
足足半个时辰过去,民间长者们才退下。
顾朝露再次屈膝行礼,然后独自一人离开大殿,经过长者赐福之后,意味着小虎头从幼年进入总角之龄,从今天开始,属于少年了,因此,可以留在朝堂大殿上。
大朝会,一国之气象,然而,第一环节竟然是由百姓开启。
直到这一环结束,才轮到满朝文武。
只见杨一笑重新坐回龙椅,语气也重新变回威严,道:“家有嫡子,总角之龄,天子之子迈入少年,朕此喜悦当与朝臣共享。”
“有封赏……”
这三个字从他口中吐出,顿时整座朝堂所有人全都一静。
无论是属于大唐的官员,又或者各方势力的使节,都知道今日最重要一环开启了,因为这是大唐自从开国以来的第二次封赏群臣。
每一个臣子的封赐,对于天下格局都有影响。
比如,倘若把一个激进的武将封为大帅,那么,这武将就会影响大唐的军事决定,为了建功立业,说不定哪天就起战争。
又比如,把一个擅长治财的大加重用,那么,天下商贾都要感觉到头疼。
如今的大唐,位列中原北方霸主,一举一动皆能影响天下格局,每一个重臣都可以影响格局。
所以,所有人全都屏气凝息的倾听。
由于是涉及百官之封赐,人数众多不可能全都让杨一笑宣布,故而,是担任礼部尚书的刘伯瘟负责宣读。
无数人的期待或者忐忑目光中,只见刘伯瘟手持一卷帛书缓缓走出。
看那帛书的厚度就能猜测到,必然是详尽到极致的百官封赐。
“大唐这些重臣们,有谁会在今天高升啊……”
“还有暂时不算重臣的人,哪一些会受更受重用呢。”
各方势力的使节们,心中都有着急迫的期待。
……
【第四更送上,今天大约1万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