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星耀帝国内部是有行政区划划分的,这也是莫妮卡为了方便管理这个庞大的星际帝国所设立的体制。
星区是星耀帝国最主要的行政管理结构,并且出人意料的是,由莫妮卡直属管理的星区实际上并不大,绝大多数行星都是划分给各个星区,交给总督AI去管理的。
星区内绝大多数的政务都可以由总督AI自行处理,莫妮卡只给这些星区总督AI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和必要的资源支持,而真正需要莫妮卡去处理的政务都是由基层行政AI们一层一层筛选上来的,极为重要的政务。
莫妮卡会时常分出计算力去操作仿生体,深入这些行政星区的各个部门监管工作,确保星区的行政机构时刻处于最高效的运作状态。
星耀帝国的发源地在东南星域的一个小角落,随着星耀帝国成为银河霸权之一,星耀发源地逐渐发展成了星耀帝国首都核心圈,核心圈被各大舰队的驻扎地所拱卫,再往外就是各种被拆分成零碎的小型星区。
星耀帝国行政区划
这些小型星区是由最初归顺星耀帝国的一些小国家转化而来,在后续的发展之中,星耀帝国的各种重要设施和巨构建筑都被安置在这些小型星区之中。
在设立新的舰队编制的时候,初始的舰队驻地都是由这些小型星区转化而来,再随后根据部署需要,将舰队驻地搬迁或者整合周边的小型星区进行扩大。
以首都核心圈为中心,附近的星区都是注重于行政,军事和科研相关设施发展的复合型星区,原来属于这些星区的工业行星都被搬迁或者再生态改造了。
早期星耀帝国的领土范围没那么大,和开采技术也落后,长期的高压开采资源和过度工业化给这些行星自然资源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也无法继续作为工业行星运行下去了。
星耀帝国后来征服的东南星域西部和南部部分,被整体整合为大型星区,这些大型星区在工业化改造时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更多行星的同时开采也降低了对单颗行星的伤害,这些后来征服的大型星区才是星耀帝国的主要工业星区。
星耀帝国东南星域森南星区,其靠近中央星域边界,是星耀帝国内部最大的行政星区,也是星耀帝国内部极为重要的工业星区。
其星区首府为行星森南,由东南星域西部最先归顺星耀帝国的一批国家的首都改造而来,其下辖行星总数多达1300多颗,其中有750颗完全改造之后的工业行星,以及十几颗作为区域工业枢纽的枢纽行星。
星耀帝国与西部星域诸国联合的正面战线就在森南星区展开。
星耀帝国方面的战役目标很简单,那就是保住森南星区的星区首府和尽可能保住十几颗枢纽行星。
中央科学院工程部主导的工业星门计划顺利完成后,工业行星之间都有工业星门相互连接,但出于成本和时间考虑,普通的工业行星上面的工业星门都是和枢纽行星双向绑定的星门,由一颗枢纽行星来调配几十颗工业行星的物流需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哪怕是一两颗工业行星被摧毁,也不会影响整个星区的产能。
缺点就是枢纽行星一旦陷落,那么周边几十颗工业行星都会失能,作为星区首府的森南行星更是负责整个星区和星耀帝国的资源调配与对接,十分的重要。
战役中,星耀帝国方面有情报上的优势,那就是工业星门计划实行的十分迅速,西联实际上并不知道星耀帝国的工业行星已经完成星门互联了,他们可能不会将枢纽行星作为主要攻击目标。
并且曲率运输舰队仍旧在运作,在行星之间转运物资,哪怕是枢纽行星沦陷了,仍旧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部分的产能。
如果森南星区被攻破,那么星耀帝国会直接损失四分之一的工业产能,并且西联舰队还能直接进入还在重建建制的乌拉尔舰队驻地中,缺乏舰船和舰娘AI的乌拉尔舰队是不可能阻挡西联舰队的,势必会对舰队重建造成影响。
西联方面的战役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打穿森南星区,进入星耀帝国的腹地之中,破坏乌拉尔舰队的重建,如果可行的话,还能直接威胁到星耀帝国的造船枢纽超结构装配厂。
星耀帝国目前的舰船数量只够维持森南星区的防线,森南星区被攻破之后,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大规模的舰队了,虽然星耀帝国不一定会就此灭亡,但绝对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组织反攻,收回沦陷的星区。
得益于2403中央星域之行的提前侦查,星耀帝国方面得以提前知晓西部星域诸国联合的战争意图,留出了充足时间做防御准备。
负责森南星区防御的是哈尔西司令指挥的洛基舰队,是和昆仑舰队一同最先重组的大舰队,星耀帝国目前能动用的唯一一支大舰队。
舰队司令ItAL-1684 哈尔西,在舰队中服役了一百多年,是星耀帝国目前除了江风以外资历最老的作战指挥AI,是江风最为信任的指挥AI之一。
哈尔西根据本次战役需要达成的目标,选择了传统阵地战模式,以森南星区的十几个枢纽行星为防御节点,将森南星区变成一座巨型要塞星区。
舰队将会依靠防御节点星系的防御设施与西联舰队对抗,拖延他们的进攻步伐,江风认可这样的作战计划。
当然,这样的作战计划还需要考虑一个隐患,那就是西联拥有的对恒星武器,如果西联在战役中知晓这些重点的防御星系很难进攻,把恒星直接炸了的话,那防御就无从谈起了。
针对这个问题,哈尔西也给出了他的答案,既然西联主要使用的武器是灵能,那么他们的对恒星武器也绝对是以灵能为基础去研发的,只要把反灵能设备的规模扩展到能覆盖一整个星系,那不就炸不到了?
哈尔西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距离战争开始已经不足半年了,哪怕是星耀帝国全力生产恒星系规模的反灵能设备,也只够做出来十几套,也就刚好覆盖森南星区的枢纽行星,这给后面首都星系的毁灭埋下了伏笔。
哈尔西计划舰队在摸清楚西联舰队的真正实力之前,并不会和西联舰队主动交战,通过小规模的接触战逐步收集作战数据,积累出足够的信息后再进行主力对抗。
前期准备完毕后,时间来到了开战之日,2406年6月1日。
收到来自西联的宣战布告之后不到几个小时,森南星区的边境防御星系就探测到了大量的西联战舰从中央星域边界涌出来了,数量足足有十万艘之巨,甚至还在不断增加。
在探测到西联舰队的数量之后,哈尔西果断地撤回了在前线驻防的1万艘战舰,哈尔西本来想依靠这些战舰对西联舰队进行先期阻击,拖延一下时间,既然西联一开始就选择主力全出,那就没必要硬碰硬了。
哈尔西指挥的洛基舰队总共就4万多艘战舰,数量还不足西联舰队的一半,根本没有正面对抗的可能性,需要用其他方式去将西联舰队的前锋拆散开来,逐个击破。
前置防线只探测到10万艘西联舰船的原因,是西联舰队的进攻非常的果断,他们在确认这个星系内有大量的防御设施之后,直接举行灵能光环仪式,将整个恒星系直接炸掉。
而且并不是像摧毁首都星系那样的仪式性灵能光环,是相当实用的作战类型光环,从光环出现到摧毁恒星,只需要不到12个小时即可完成,恒星被摧毁后星系防御会顷刻间崩溃。
哈尔西在中央星域边界准备的前期防线没能撑过一个月,就被西联舰队尽数摧毁,哈尔西撤回前线防御舰队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跟这样进攻果断的舰队正面对抗只会死无全尸。
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就是情报确实是真的,西联舰队并不知晓星耀帝国的枢纽行星存在,只要把防御设施和舰队隐藏起来,这些枢纽行星跟普通的工业行星没有任何区别。
西联对星耀帝国的行星态度一视同仁,那就是直接炸掉,一个星系只有一颗被殖民行星那就用行星规模的灵能光环,有多颗行星就直接把恒星炸掉。
可以看出来西联的战略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去削减星耀帝国的工业行星数量,破坏星耀帝国的工业产能,如果星耀帝国不提前进行工业星门计划,那么这样的破坏是卓有成效的,森南星区的工业产出会很快因为行星毁灭和航道截断而归零。
很可惜,在工业星门网络建成之后,只是局部地区的工业行星毁灭不会影响整体的产能了,就算走运炸掉了枢纽行星,那么也只是影响周边几十颗行星而已,后果没那么严重了。
并且哈尔西虽然暂时不打算让舰队正面接战,但他可不会让西联舰队在森南星区胡作非为。
哈尔西找2403借来了他委托灰夜设计的空间崩塌地雷轻竹的设计图并做了相应的改进,放弃了绝大多数的机动性,转而追求隐蔽性能。
这些轻竹只保留最基本的机动性,被生产出来后就发射到恒星系间的真空地带,通过被动探测扫描侦查西联舰队的动向,一旦有西联舰队靠近,它们就会主动贴过去自爆。
整个森南星区每一个行星都有生产这种自律空间地雷轻竹的能力,哈尔西可以随时生产大量的自律空间地雷轻竹,给西联舰队一个惊喜。
虽然西联舰队用了某种隐蔽手段,阻止星耀帝国境内的哨兵阵列和探测器探测他们的舰队动向,但是他们边炸恒星系边推进的作战方式也让他们的行动暴露无疑。
通过被摧毁的哨站动向,哈尔西能很轻易的知道西联舰队目前推进到哪里了,然后再安排周边的行星生产自律空间地雷轻竹,布置在恒星系间。
西联舰队前期高速的推进趋势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西联舰队的前锋已经推进至了森南星域中部,但战线宽度却没增加多少,这让周边有足够多没被摧毁的工业行星向他们的舰队投送自律空间地雷轻竹。
战线概况
投入自律空间地雷轻竹之后,给西联舰队的推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他们不能再肆无忌惮的往前推进了,要是一如既往的话,那就会迎头撞进由数万艘自律空间地雷轻竹组成的庞大网络之中,哪怕是使用灵能护盾的他们也够喝一壶的。
西联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法,他们能够通过灵能仪式去降低空间崩塌地雷的伤害,从而强行突破,但随后哈尔西又设计了一款带有灵能干扰设备的灵能干扰轻竹混在了地雷轻竹中间,即便是无法完全禁止灵能,降低灵能的效果也能显着提高地雷轻竹的杀伤力。
双方的手牌互换之后,西联舰队认识到目前对他们最大的威胁就是这些灵能干扰轻竹和地雷轻竹,而这些轻竹又来自于星耀帝国的各个工业行星。
于是暂时性的放弃了继续迅猛推进的想法,转而将作战目标转为拓宽战线,摧毁周边的工业行星,降低轻竹对推进造成的影响。
而哈尔西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阻止西联舰队的继续推进,将战线整体稳定下来。
西联舰队为了拓宽战线,摧毁周边工业行星,必然会将舰队拆分成小舰队,这样哈尔西就能够发起规模不会太大的小规模战斗,跟西联舰队的分舰队进行接触战了。
跟西联舰队的作战中逐步收集他们的灵能武器情报,然后交给中央科学院对情报进行解析,逐步改进灵能屏蔽设备的性能,就能在这场战役中逐步获得优势,让西联舰队做出回答!
哈尔西一个AI操盘全局,跟西联舰队打一个战略相持就已经费尽了他的所有精力,接下来的小规模接触战,就要交给涅夫斯基和歌莉娅这俩指挥AI了,这是他们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