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港的北港工业学院,此时正值晚霞初起,橙红色的云层像打翻的蜜罐,将天空染得暖融融的。
学生们一天的课程已经上完,三三两两地提着包就离开学院,走廊里回荡着说笑声,偶尔夹杂着几句“明天见”的道别。
“我回来了!”
一名学生推开了家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轻响,他随手把提包甩在玄关旁的柜子上,金属搭扣磕在木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接着他像颗炮弹似的冲进客厅,整个人“砰”地砸在沙发上,四肢大张地瘫成一张“大”字。
沙发弹簧发出轻微的抗议声,坐在旁边看报纸的老爹放下报纸,抬眼瞥了瞥儿子,忍不住叹了口气:
“诶,现在的孩子啊,生活太好了。”
他放下报纸,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
“想当初我那会儿,就只是一个佃农的儿子,想要去某个学院上学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还是我跋山涉水,到处打工赚路费,还得买把斧头防备强盗,这才进的温达姆……”
“停停停!”
学生连忙抬起一只手打住自己父亲的回忆。
“爹你这都说多少遍了!”
他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沙发靠垫里,
“其他的先不说,我上的这个学院距离咱们家就几条街的路程,我为啥非得千里迢迢地去国外上学啊。”
他抬起头。
“再说了,我就读的专业可是蒸汽机,这玩意现在可是大热门!毕业要不然进研究所,要不然就去工业部,铁饭碗啊都是!”
“咕噜噜……”
突然,他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他揉了揉肚子,问向老爹:
“我妈今天做什么菜啊?”
“她说今天出去吃,去你心心念念的那个于勒海鲜烧烤店。”
老爹笑着指了指窗外。
“你妈刚出门去买果汁了,应该快回来了。”
“哦!”
学生像被按了弹簧似的,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头发都翘起几撮。
“那赶紧去!现在正是饭点,晚了就抢不到做好的了,我最喜欢那里的于勒烤牡蛎以及库夏羊肉串了!”
他说着就要往门口冲,结果被沙发绊了一下,踉跄着扶住茶几才稳住身形。
看着眼前兴奋不已的儿子,老爹突然觉得有点恍惚。
记忆里那个瘦瘦小小、总是攥着半块黑面包跟在他身后捡麦穗的小豆丁,如今已经长成了肩宽背阔的大小伙子。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洗得有些发白的袖口,又抬头望向窗外林立的工厂烟囱,烟囱里冒出的白烟被晚霞染成淡粉色,像给天空绣了朵花。
“看来赫尔德兰真进入黄金时代了。”
他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位于北港港口附近的于勒海鲜烧烤店可谓是人声鼎沸。
店门口的铜铃被进进出出的人撞得叮当作响,店内的木桌旁坐满了人,连店外的临时棚子下都挤满了食客。
于勒不得不在店门口支了个小窗口,专门对外售卖打包好的烤串和牡蛎。
“来瞧一瞧看一看!刚烤出来滋滋冒油的库夏大羊肉串嘞!撒了秘制孜然,一口下去满嘴香!”
一名库夏人站在窗口后,一边用扇子使劲扇着炭火,一边扯着嗓子吆喝。
烤架上,肥瘦相间的羊肉串被烤得焦黄,油脂滴在炭火上,“滋啦”一声腾起阵阵白烟,香气像长了腿似的往人群里钻。
而在后厨,厨师与伙计们正忙得脚不沾地。
新鲜的龙虾、螃蟹刚从码头送来,正被放在案板上处理。
于勒则系着一条油渍斑斑的围裙,站在一堆牡蛎桶前指挥新来的伙计:
“那些开口的就不要了,都是不新鲜或者死的!然后用刷子刷一下外壳的沙子……别拿水泡啊,泡久了牡蛎肉就缩了,味道就不好了。”
“于勒叔,二十只牡蛎!”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伙计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小本子。
“好嘞!”
于勒赶紧抓起一支毛笔,在旁边的记账木板上写了张条,顺手放在一旁的桌面上,
“我的老天啊,没到这个时间人就特别多,根本停不下来。”
一旁的厨师一边处理龙虾一边说道,他额头上全是汗,用胳膊肘擦了擦。
“可能是人们都有钱了吧。我刚才看北港西边又盖新房了,估计又有一批人来这里工作了。”
“呜—呜—呜—!”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像头巨兽在低吼。
“得,又来了。”
厨师长捂住耳朵,皱着眉头问道。
“这什么船出这声音?跟打雷似的。”
“好像叫什么,蒸汽船,不太清楚。”
于勒挠了挠头。
“现在新事物太多了,我这种五十岁老头也理解不了了。”
在北港的海面上,一艘巨大的船只正在缓缓驶离港口。
船身足有三层楼高,船舷两侧各装着一个巨大的木质明轮,轮叶在水里“哗哗”地转动,搅起一片片白色的水花。
船的烟囱里正冒着浓浓的黑烟,像一片黑色的乌云盘旋在船顶。
“真是个好东西啊。”
一位穿着笔挺军装的军械官站在船头,伸手摸了摸船上的桅杆。
这艘不依靠风力驱动的船,只要装足了煤,就能在海面上横冲直撞,要是用在海战上,那绝对是把大杀器。
“怎么样大人,这是我国研发的明轮蒸汽船只,可以不依靠风力驱动。”
就在这时,北港负责交接的官员满脸堆笑地凑了过来。
“您看这轮子转得多稳当,比帆船快多了。”
军械官摇了摇头,眉头皱成了“川”字:
“好是好,但不在我国的需求之内。”
他转身望向远处的海岸线,米特兰的威胁一直来自陆地而非海上,况且米特兰海军战船数量已经是大陆第一了,根本不需要多余的战船。
见对面没兴趣,北港官员立刻识趣地转移话题,将其引到一旁的火炮:
“您看看这个,12磅舰炮,我们还有陆军用的型号。这种火炮口径大,威力足,对付那些城堡绰绰有余。”
他指着旁边摆放的一门黑黝黝的火炮,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军械官摸了摸炮身,冰凉的触感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这是个好东西啊,多少钱一门啊?”
“不贵,也就1200金币一门。”
官员笑着比划道。
“您要买十门以上,我们可以给您优惠价,出价到1000金币一门。”
“行,那给我订50门。”
军械官大手一挥。
“签合同吧,等我回国就付一半订金。”
见到军械官如此大方,北港官员立刻眉开眼笑,转身回船长室去起草合同。
“大人。”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侍从服的年轻人快步跟了上来,压低声音问道。
“您这才花了五万金币,国王给您那十万金币还剩下一半呢?”
“一半?哪有一半,明明我全都花了。”
军械官撇了撇嘴。
“可是回国后一查合同,发现金额对不上怎么办?”
侍从皱着眉头提醒道。
“不用担心,我早就准备好了。”
军械官说着,从衣服内侧的暗袋里掏出一份文件,得意洋洋地晃了晃。
“我提前写了一份合同,上面标价是一门火炮2000金币,正好十万金币花完了。上面还有仿的赫尔德兰印章。”
他凑近侍从,神神秘秘地说。
“这种事我都干好几年了,这回可是个大买卖,不从中捞一笔,那可就亏大了。”
侍从看着军械官那张得意洋洋的脸,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