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资源税这件事,中方一点错都没有。
如果非要说错,那就是征收得太迟了,过去若干年都在贱卖资源。
资源的价值的确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标准的。
稀土在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使用稀土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业产品的性能,用户是愿意为这样的提升而付费的,这就是稀土的市场价值。
在市场价值中,扣掉生产成本,余下的增加值应当在生产商和资源拥有方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资源拥有方应当获得的部分就是资源税。
在此前,中国对稀土只征收一个非常低的资源税,一吨混合稀土的出口价格不到1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开采过程中的劳动力消耗和原材料消耗,能够算作税收的部分也就一两千美元,还是以矿山承包费的名义征收的。
而这样一吨混合稀土出口到日本,经过提炼之后价格可以达到11万美元,其中的加工成本大约也就是3、4万美元而已,厂商的利润达到6、7万美元,这显然就不合理了。
以往,国家想要增加资源税,有些师出无名,因为我们无法准确掌握稀土提炼的成本。外方可以声称提炼成本是10万美元,自己一分钱利润都没有,纯粹是为世界和平做贡献,让你无话可说。
当然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己在高纯度稀土提炼方面进展太慢,缺乏争夺国际市场的意识,导致稀土的出口只能面对少数的国外稀土提炼厂商。对方联合起来集体压价,我们也就无计可施了。
现在有了泽山稀土精炼厂,如果钇会社等日本企业真的停止从中国采购稀土原矿,我们可以自己提炼之后进行销售。高纯度稀土的用户遍及各个领域,难以形成同盟。
更何况,泽炼的稀土每吨比钇会社还要便宜2万多美元,用户企业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和钇会社站在一起进行抵制呢?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底气,国家才会一次性地推出了每吨2万美元的特别资源税,这种做法即便放到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去,也是占着理的。
顺便说一下,1986年的蓝星上,大家还是比较讲理的,不会动不动就退群毁约。
钇会社等一干企业可以颠倒黑白,说中国不守规则。但日本通产省多少还要顾忌一下脸面,所以只是和中方商榷,不敢上升到国际规则的层面去说。
倒是那位人民大学的齐博士,真可谓是急太君之所急,估计连稀土元素的名字都念不全,就蹦出来抨击中国违规了。
“罗处长,我能不能这样理解,其实外贸部方面知道这件事情并不违反关贸总协定的规则,通产省也没这样说。外贸部受到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国内的……某些学者。”高凡问道。
罗慎荣无语。
可不就是高凡说的这样吗,外方的压力不外乎两条,一是钇会社等日企威胁说要减少进口,但这一条其实也不太可怕,外贸部也找人分析过,得出的结论是对方虚张声势的可能性比较大,替代稀土的方法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
第二是日本通产省的交涉,对方态度不是很强硬,有些想借这个由头占点便宜的意思,比如让中方在某些贸易条件上做点让步,作为对稀土问题的补偿。
用通俗的方式来形容,就是通产省在向外贸部卖萌,说这件事你们做得不好,我生气了,除非给我买个带核桃仁的糖葫芦,否则我就不理你了。
让外贸部觉得头疼的,还真是国内一些人的唠叨。人大那位齐博士只是一个代表,还有一些有点职权的小领导也对这事提出质疑,罗慎荣就不方便向高凡说起了。
这些小领导当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比如自己分管的部门正在与日本的有关方面洽谈某项技术合作。现在出来这样一件事,据说日方不满意,小领导担心影响到自己这边,所以便向外贸部提出了质疑。
“如果仅仅是个别学者这样说,倒是无所谓,任何政策都是会有争议的嘛。现在的情况是,和齐博士持相同观点的人并不是一两个,而是有一定的数量,社会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所以我们也是有些顾虑的。”
罗慎荣字斟句酌地说道,他觉得高凡应当是能够听懂他的意思的。
“那么,罗处长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呢?”高凡问。
罗慎荣想了想,问道:“能不能请你们以专业人员的身份,提供一份材料,说明征收资源税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样如果有其他单位来向我们提出质疑,我们也好有一个权威的答复。”
“这个问题不大。”高凡答应得很爽快,“地矿部在确定特别资源税的时候,就做过深入的调研,你说的这份材料,他们手上肯定是有的。”
“好的。”罗慎荣在便笺纸上记了一笔,提示自己未来去向地矿部索取资料,然后继续说道,“另外一方面,就是你们这边能不能做一点关于稀土资源保护方面的宣传,比如说,请几位稀土研究的专家发表点讲话,说明一下资源税的必要性。
“社会公众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着一些误解的。我们作为外贸部门,也不方便以自己的名义去澄清。你们作为稀土一线的人员,做些解释工作会比我们更有说服力的。”
“你是说这个呀。”
高凡呵呵笑着,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份杂志,翻开一页放到了罗慎荣的面前,说道:
“罗处长,我这里有一篇文章,你看一下,不知道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高凡拿出杂志的时候,罗慎荣就已经看到杂志的封面了,那是时下非常热销的一份文献类刊物,专门刊登各种心灵鸡汤类文章的,胶原蛋白含量达到4N级。
他一时没弄明白高凡拿出这样一份刊物是什么意思,及至把目光投向高凡指出的那篇文章,才微微一愣。
那篇文章的标题是:
《东京湾下的另一个稀土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