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威城位于武都郡西北。
二十年前,魏蜀两国曾在此处爆发过一场战争。
诸葛亮在围攻陈仓不克后,在回军路上突然遣护军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
驻扎在天水的魏军被调动起来,诸葛亮又亲率本部主力进军建威阻击魏国援军。
时任雍州刺史的郭淮见状不再深入,把当地本就不多的异族和他们的牛羊尽数迁往北方,并拒绝与诸葛亮正面交战。
战事拖至冬季,诸葛亮粮困,撤军而走。
此役蜀汉夺取魏国武都、阴平二郡,在政治上是一次大捷,诸葛亮也因此被刘禅恢复了丞相之职。
但魏蜀两国都知道,这两郡的战略意义不大,否则郭淮不会那么轻易地放弃二郡,曹叡也没有一点收复失地的意思。
而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建威依旧没有多少蜀兵驻守。
不过姜维并不着急。
开战以来,他一直在等待魏军各路军的具体情报。
邓艾的秦州军走祁山道南下,这并不令人意外。
羌王姚柯回突然率部助贼,稍稍令姜维感到一些惊讶,但也在情理之中。
但在武都传来急报,发现有魏军出现在陈仓道时,姜维终于有了动作。
他第一时间上疏成都,要求朝廷调援军北上助防阳平关。
..........
成都皇宫内,皇帝刘禅刚从天井池游玩归来,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上一身常服。
“这天真是热死个人!”刘禅坐在榻上,两鬓挂着汗珠。
他的话音刚落,宫女就很有眼色地用丝绢帮天子擦干汗水。
“陛、陛、陛下!!”
忽然,黄皓慌不择路地跑进来,说话都变得结巴。
刘禅心里咯噔一下,顿时觉得冷飕飕的:“何事如此慌张?”
虽说他最近该吃吃、该玩玩,但这只是为了转移注意力。
见黄皓这副模样,十有八九就是关于前线的战事。
“慢慢说。”刘禅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摆摆手说道。
黄皓顿了顿,道:“前线传来战报,沓中、建威、骆谷、斜谷、东三郡方向皆有魏军,此番魏贼可是全线出击啊!”
闻言,刘禅也是急了:“光是北线就这么多敌军,这还不算荆州方向的。”
他手指捏着衣袖,自言自语:“唉,丞相若在,该多好啊!如今这个局面该如何是好......”
刘禅来回踱步,忽然抬头:“姜维在哪?”
“阴平桥头。”
“阴平桥头?”刘禅虽然不懂军事,但这么多年朝会耳濡目染,起码各郡的基本方位是知晓的。
他疑惑道:“敌在汉中和祁山皆大兵压境,他待在阴平做什么?”
“老奴不知啊!”黄皓摇摇头。
刘禅跺了跺脚,有些不知所措。
以往国家有难,有丞相、有大司马、有大将军顶着,他们都是刘禅的长辈,让他莫名的有安全感。
而今姜维却不能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就在这时,有宫人前来禀道:
“陛下,陈尚书、董仆射、诸葛侍中等人求见。”
“快宣!”刘禅仿佛看到救星。
不多时,几位重臣联袂而至。
董厥举着笏板,道:“启禀陛下,今早卫将军发急件回朝,请求成都出兵北上协防。”
“什么!?”刘禅大惊,“上次姜伯约在朝会上不是知道现状吗?成都留守兵力不能动的呀!”
黄皓站在刘禅身边,在耳边道:“陛下,依老奴之见,姜维一直对朝廷不给他增兵而心怀不满,如今定然是用魏军大兵压境来要挟陛下!”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道:“他这是拥兵自重!”
啪!
刘禅一拍御案,气坏了:“姜维好大的胆子!”
“陛下息怒。”诸葛瞻拱手劝道,随后瞪着黄皓,声音严厉:“此乃军国大事,黄门令无权置喙!”
尽管诸葛瞻也不理解姜维的所作所为,他也觉得姜维确有拥兵自重之嫌,但这话岂能容一个阉宦来评头论足。
黄皓惹不起诸葛瞻,悻悻然闭上了嘴。
刘禅目光扫过三人,问道:
“谁能告诉朕,姜维待在阴平是何用意?”
尚书令陈祗答道:“如果从战略角度来看,阴平桥头位于白水关西面,是为要冲之地,此地可同时兼顾沓中、建威两路的魏军。”
诸葛瞻有些不满:“莫非姜维要把白水关以北全部送给魏军?”
“他手上有三万大军,要么分兵阻击,要么击中经略一路。待着不动是何意?”
“不动也就罢了。甚至还要求成都出兵协防?我是无法理解。”
陈祗叹了口:
“卫将军上疏说,他手上的兵有用,不能动。事已至此,除了相信卫将军,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
诸葛瞻气笑了,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时,尚书仆射董厥开口道:“现在的问题是,不仅是祁山道的建威,陈仓道也发现了魏军,这或许才是卫将军请求援兵的原因。”
关中入武都有两条路,一条是祁山道,一条是陈仓道。
走祁山道入蜀如果突破建威后,可直接向西南方向进军攻打阴平,之后进军白水关,而白水关之后便剑门关。
这意味着,除非魏国此番只把汉中作为战略目标,并非成都......
否则秦凉两路大军一般不会绕远路去东边的汉中,而是直接入蜀。
但现在问题就出现在陈仓道的这支魏军身上。
“建威兵力孱弱,不可久持,魏军在攻下建威后,若与陈仓道的军队合力攻打河池,武都以北则全部失陷。”
“河池若失,万一魏军南下攻取武兴关,阳安关则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刘禅心中一惊。
姜维在汉中以汉、乐二城以及阳安关为屏障阻挡魏国主力大军,但实际上阳安关并非“单向关隘”。
若真如董厥所说,阳安关被两面围攻,就算粮食够,将士们的心态也容易崩溃。
“现在该怎么办?”刘禅着急问道。
诸葛瞻说道:“陛下,现在就算从成都派出援军也来不及。”
“卫将军手里有汉中精锐,距离阳平安又不远,应当下令让他先去回防。”
“阳安关乃汉中最重要的关隘,不容有失。”
闻言,刘禅回过味来:“卿所言有理,远水解不了近渴,姜维离得近,就该他去救。岂有舍近求远的道理?”
当即,刘禅命人下诏,火速送往阴平。
大致意思就一句话:别废话,你赶紧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