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不错,正儿八经的宜兴紫砂壶,貌似还有些年头了,说是古董丝毫不过。
茶叶也美,地地道道的明前龙井,有些日子没喝过了,貌似一般人也喝不到真的。
此时此刻,赵天也没那么强烈的好奇心,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秦韵提笔挥毫不转身,他也不出声打搅,就自顾自喝茶。
一连喝了两杯,静极思动,他起身开始走动打量。
这书房还真不错,且不说里面的陈设,单单就是布局便给人一种恢弘大气翰墨书香之感。
这玩意学不来的,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底蕴。
走走停停看了一圈,最后他在一方红木古董架面前停下。
古董架上面东西不少,基本上每一格都有东西,不过一眼看去,除了砚台就是字帖书画,再有就是古典医术,其它类型完全没有。
随手拿起字帖一看,得,全都是高仿赝品,没一件真迹。
再看书画,是不错,清雅隽永,暗香浮动,就是有点自恋了,不出意外,全都是此间主人的作品。
这都罢了,最过分的是,这人自恋起来连自己都画,而且从十八画到三十三,连着十好几张。
不过好看是真的,十多张肖像画,匆匆十多年,含苞待放的少女变成了大龄剩女,眉宇间的青春活泼变成了孤高冷艳。
如果说十八那年是姹紫嫣红的豆蔻,那么现在,依然已经是一株傲雪临霜的腊梅。
看过这些东西,他的目光落在那些医书上。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脉经》、《针灸甲乙经》、《千金方》,等等,都是古老的中医精华。
甚至于就连《洗冤集录》这种古典法医学着作都有。
大致浏览了一遍,感觉没什么新意,就这些东西,十岁那年他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倒是有两本厚厚的书他比较感兴趣,一本《中医宝典》,一本《国药大全》。
不同于那些古典医书,这两本书行文半文不白,属于那种古今结合体。
而且这两本书看着特别高档,深红色书皮,烫金字体,里面用的是最好的纸张,最好的油墨,就连插画,都是全彩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中医宝典》是个叫赵子的家伙编着的,《国药大全》里也有赵子,是高级顾问,同时还在开篇序章里被特别感谢。
这感觉真爽!
所谓无形装逼可能就是指这种了,摸着那一个个“赵”字,不由自主他就笑得跟傻逼一样。
至于书里面的内容,还有跟两本书放在一起的读书笔记,压根儿就被忽略了。
直到一个清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懂中医?”
赵天回神,擦了擦口水,笑道:“懂谈不上,略知一二。”
又道:“抱歉,一时没忍住,动了你的东西。”
秦韵淡淡道:“没事,这些东西,原本就要有人钻研才有价值。
可惜了,上面每一个字我都认识,可真正组合在一起,很多我都看不明白,而我,已经学中医近二十年了。”
说完便沉默下来。
六岁开始背歌诀学辨药,近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中,一直被称之为天才,就连跟那些老一辈的国手比起来,她欠缺的也仅仅是惊艳。
曾经她也自以为已经登临绝顶,踏上巅峰,一览众山小,直到这两部书横空出世。
那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个井底之蛙,无比可笑,那时候她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时候她才恍然惊觉,原来从小学的很多东西是错的,这种的中医之道,她窥测到的不过九牛一毛。
这话说起来很好笑,可事实就是,所有的字她都认得,可偏偏组合在一起,她就很多地方闹不明白,脑子乱成一锅粥。
特别《中医宝典》后半部,在她眼里完全就是天书,根本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这让人感觉十分挫败,也让人绝望。
好一会过去,她才从那种沮丧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从赵天手中拿回《中医宝典》,素手婆娑着“赵子着”三个烫金字体,怅然道:“萤火之光,焉能与皓月争辉?
或许也只有赵子大师那种旷世奇人,才能真正一窥中医之道的真谛吧,跟他老人家比起来,我们这些凡人终究还是太过渺小了。”
萤火之光,焉能与皓月争辉……
赵子大师,旷世奇人……
老人家……
什么鬼,为毛突然感觉**?
赵天眨眨眼,好半天才道:“那个,这位姐姐,你为什么觉得赵子是一位老人家呢?”
“难道不是吗?”秦韵目光清冷,显然是对赵天直呼“赵子”之名有些不满意。
赵天挠挠头:“我的意思是,这位赵子……
好吧,赵子大师,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位赵子大师未必就是一个人,说不定这是很多很多人的总称,然后里面可能有的人不是老人家。
不然你想啊,这么壮丽的鸿篇巨着,光凭一个人,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你不可以,不代表别人也不可以,吾辈凡人,如何能揣测赵子大师的伟岸?”秦韵冷冷道,本来就清冷的人儿,这会都有点冒寒气了。
说完又一声轻叹:“可惜了,终究还是无缘得见赵子大师一面,也不知此生是否还有机会,若可以,哪怕折寿十年,跟在身边做个端茶倒水的小丫头也好。”
赵天目瞪口呆。
这算什么,表白吗?
还没撩呢,怎么就一副死心塌地宁愿折寿十年也要鞍前马后端茶倒水的样子?
不过话说回来,貌似人家心仪的也不是他,赵子嘛,原本就是恶作剧起的个名字,照着孔子孟子什么的来的。
而根本上说,这个“赵子”的确就不是一个人,指的是老赵家一代又一代人,包括他的爷爷,包括他爷爷的爷爷。
这所有人里面,他只是其中一个。
他所做的,只是把祖传下来的东西整理编纂,并加以修正注释,编写了《中医宝典》上半部。
然后根据先辈们的猜想,以及自己机缘巧合后的实际经验,编写了天书一样的下半部。
从这个层面上讲,巨着的诞生不全是他的功劳,他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这么一想,他心里很快释然。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