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五世的使者,再次去见杨枫了,替露丝将军六岁的儿子求情。
果不出艾斯琳所料,杨枫一口就拒绝了。
这种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斩草不除根,就是给自己留下隐患,但凡是枭雄都不会那样做。
如今的大欧国,实力大减,杨桐的进军速度又是极快,杨枫一点都不着急。
即便是伊莎五世后悔,变卦,倒入大发国和大会国的阵营,杨枫也不怕。
仁政之下,民就是兵,只要热兵器跟得上,什么都不事。
反而,如果真这样的话,倒也正合杨枫的心思,可以更大程度地消耗大欧国、大发国和大会国的人口。
使者灰溜溜地回大欧城向伊莎五世汇报了。
伊莎五世再次沉吟。
恼怒?
肯定有,但伊莎五世已经不能在恼怒上花费时间。
时间,太宝贵了,因为燕军的进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距离兵临大欧城下,已经为时不多了。
还好,大欧城在大欧国中的位置,属于是正中央再向东偏一些。
如果以大欧城为分界线,西面的疆土是东面疆土的两倍。
也就是说,如果燕军一旦能兵临大欧城下,大欧国至少半数的疆土就已经在燕军的控制之下。
燕军的那个仁政,伊莎五世和艾斯琳也都听说了,着实可怕之极。
贵族们,对此恐惧之极。
伊莎五世做出投降的决定,已经引起了贵族们的不满。
但好在,军权在伊莎五世的手中,这些贵族无法阻止,可不能防备他们不为自己留后路。
而这条后路,就是投降大发国或者大会国。
伊莎五世当然防备着,派人盯紧了这些贵族,一旦谁有异动,立即就会毫不客气地出手。
说白了,伊莎五世就是想逼反这些贵族,然后一网打尽。
非常时期,大欧国绝对不允许这些贵族再执掌权柄,她必须要做到大权独揽。
这些贵族们确实有点坐不住了。
燕军所到之处,那些城池的贵族,要么被杀,要么是提前跑路。
而跑路的,都是跑到大欧城,投奔自己的本家。
在他们的渲染之下,燕军就不是杀贵族那么简单了,而是残酷地折磨,折磨致死。
这么一来,哪一个贵族不害怕。
伊莎五世已经下旨,举国投降燕军,他们这些贵族,哪一家能躲开燕军的屠刀?
因此,在大欧城中,这些贵族就准备造反了。
不造反,没有活路。
他们这些贵族,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不但家族成员多,财富更多,根本无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大欧城,去投降大发国或者大会国。
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软禁伊莎五世,然后以伊莎五世的名义下旨,举国投降大发国。
伊莎五世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却暗中将此事交给了艾斯琳。
只要能灭了这些贵族,不管大欧国的去向如何,对伊莎五世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大欧国的贵族,除了没有军权,几乎掌控了大欧国几乎五分之四的政权。
伊莎五世虽然很头大,却又不得不依靠他们。
不然的话,偌大的大欧国,只靠着皇室的那点人手,根本管理不过来。
露丝将军,也收到了艾斯琳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是劝露丝将军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为一子之命,而使得千千万万的大欧人丢掉性命。
其实,露丝将军也了解到了,杨枫在灭掉大意国和大比国之后,不管对方如何祈求,皇室的所有男人都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方是自己的儿子,唯一的儿子。
一方,是大欧国成千上万的男子。
露丝将军长叹一声,第一次感觉到这么无奈。
曾经,面对千军万马。
曾经,以弱对强。
露丝将军都只会是豪情万丈,从来没有这般无奈过。
这是一种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奈,这是一种不得不向命运屈服的无奈,这也是一种母亲即将失去儿子的无奈。
思虑良久,露丝将军给艾斯琳回了一封书信。
书信的内容不长,但却表达了一个很清晰的主题,露丝将军会以大局为重的。
艾斯琳拿到露丝将军的书信,也松了一口气,露丝将军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不然,若是露丝将军什么都不顾,率领大军投降大发国或者大会国,局势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露丝将军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大欧城中的贵族问题。
这些贵族,暗中谋划,自以为很隐秘,其实全都在艾斯琳的掌控之中。
终于,三天后的一个晚上,这些贵族发动家族中的奴隶,一起攻打大欧国的皇宫。
皇宫之中,自然有他们的内应。
但就在这些贵族起兵的时候,伊莎五世突然调整了皇宫的布防,派出的尽是她的亲信。
里应外合之下,皇宫自然是不难攻破。
可现在里应没了,反而是抵抗激烈,这些贵族们就彻底傻了眼。
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只能是硬着头皮攻打皇宫。
因为没有退路了,所以贵族们的军队攻势很急。
同样,皇宫的防守也是很到位,拼死抵抗那种。
一个时辰,双方还是僵持不下。
贵族们着急啊,就不停地投入兵力,几乎将所有的兵马都尽数投进去了。
观察多时的艾斯琳知道,机会终于来到了。
于是,艾斯琳率兵一支兵马,突然杀出,袭击贵族军队的大后方。
这下子,贵族的军队大乱,首尾难顾,直接就是一败涂地。
兵败了。
这些贵族顾不上回家,只能仓促逃出大欧城。
谁想到,艾斯琳早就将城门的守军也都换了,这些贵族根本冲不出去,最后只能是被杀,或者被俘虏。
要俘虏干嘛?
等他们求饶?
伊莎五世是饶,还是不饶?
所以,艾斯琳直接下令,俘虏的贵族也都秘密杀掉,不留一个活口。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拔掉贵族这颗大毒瘤。
大欧国即将沦陷,根本不再需要这些贵族去治理地方了。
甚至于,伊莎五世觉得,燕州的仁政之法,才是真正的治国之策。
可惜啊,太迟了,伊莎五世知道仁政之法太迟了。
如今大欧国大势已去,伊莎五世已经没有了机会。
得知露丝将军以大局为重,伊莎五世再无疑虑,只等燕军兵临大欧城下,就彻底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