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两人或者说两个半人多管齐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下,非但疫病迅速被扑灭,灾民们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也在肉眼可见的好转。

他们已经没有了叫花子模样,跟南城的普通市民,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了。

甚至还要干净一点儿。

毕竟在南城,没有‘内甲长、内里长’们,督促老百姓每天都要洗澡洗头洗衣服。

大明的百姓是最热爱生活的,当有人帮他们从朝不保夕的泥潭中挣脱出来,他们的生活也就渐渐恢复了正轨。

~~

五更过半,天蒙蒙亮起,新安民社的那一排排崭新的竹屋里便有了动静。

那是勤劳的主妇们起床做饭的声音。

在第四保第六里第七甲的那排安置房中,打头一间住着个叫李华的乡民,和他的妻子梁氏,还有他们的三个孩子。

梁氏是个爱干净的女人,她宁肯比旁人早起床半个时辰,也要先把简陋的竹屋收拾的整整齐齐。

而且别人家屋里都是土地,她家屋里却是竹子的地板。

那是她和孩子们趁着之前闲暇时,去捡了施工剩下的竹子,拿回来和丈夫削成厚厚的竹篾,然后编成竹席铺在地上的。

这样屋里便不再起土,非但干净了许多,孩子们也可以赤着脚在屋里玩耍,把隔壁的小孩都羡慕坏了。

至于屋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她家本来的家具。虽然年年逃难,已是破破烂烂,但梁氏把它们擦得干干净净,还铺上了一块粗蓝桌布。

然后摆上养在竹筒中的鲜花。竹筒是她丈夫趁着造屋子时,偷偷解出来拿给她当花盆的。

而鲜花,是孩子们从玉峰山上采下来,送给母亲的。

有了这些鲜艳的颜色点缀,竹屋便活泼起来,也有了家的温馨。

梁氏满意的欣赏完自己的布置,便挑着担子出去不远处,到那口属于四保的水井去打水。

听那说话风趣的徐先生说,因为井水不犯河水,所以井水要比河水干净多了。

梁氏虽然想不明白这两者有什么关联,但有学问的人说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反正自从打井之后,她便只挑井水用,再也没去河边打过一次水。

~~

这会儿天才刚发白,打水的人少,梁氏很快便挑了两桶水回家。

家里没有水缸,就连水桶都是和妯娌家共用的,所以她得抓紧了。

梁氏先点着了火塘,坐上锅,然后往锅里倒上水。

趁着烧水的功夫,她用粗布蘸水,仔细的擦洗起地板来。

竹篾的地板不能直接用水冲,那样水会渗到地板下积攒潮气的。只能这样小心的擦拭。

这时候,一道帘子隔出的卧室内有了动静,然后便闹腾起来。

她的三个孩子大的十二,小的四岁,是男孩。还有个六岁的小女娃。

两个小的正是最淘气的时候,几乎从一睁眼就要闹腾。两人忽然就掀开帘子,光着屁股冲出来,在屋里追逐起来。

“别乱跑,小心地滑!”李华赤着上身追出来,一边穿着小褂一边叫嚷道:“别碰着锅!”

安静的屋子里,登时乱成一团。

以往每当此时,梁氏都会觉得很烦,但现在她只会觉得幸福,十分的幸福。

一个月前倒是安安静静,全家五口像老鼠似的蜷在又黑又臭的窝棚里,小儿子病的半夜直抽抽,小女儿也饿得一动不动,两口子却一筹莫展。

那种死寂般的气氛,让她无比担心,会在这次饥荒中失去自己的孩子。

这绝非杞人忧天啊,每次逃难都有孩子死去,去年她妯娌的小儿子就没了……

梁氏感到十分恐惧,害怕今年会不会轮到自己的孩子。

好在老天开恩,给昆山送来了赵知县。

虽然梁氏从没见过那位老父母,但她能切身感受到,他为昆山县,为他们这些受灾的昆南百姓,带来了多么大的改变。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她一家的生活便从绝境中挣脱出来。

尤其是最近开始筑堤之后,老父母又提高了大伙儿的伙食。

她两口子加大儿子一起给县里干活,养活一家五口之外,甚至能攒下点余粮了。

孩子们病也好了,肚子也填饱了,重新生龙活虎的闹腾起来。

那朝不保夕的担忧烟消云散了。

多好。

~~

李华终于抓住了两个娃娃,夹在胳膊下,强行带他们出去解手洗漱。

然后他会去挑一担水,给大哥家送过去。

大儿子米娃收拾好了被褥,装进箱子里,才将帘子拉开,屋里一下子亮堂起来。

“娘,好香啊,做了什么好吃的?”米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像一只喂不饱的小狼。

“荷叶包饭。”梁氏将抹布洗干净递给儿子,让他将床上的竹席也抹干净。

“不对,还有肉香。”米娃一边擦着竹席,一边激动道:“娘,是不是加了我赢的肉肠了!”

“狗鼻子。”梁氏好笑的掀开锅盖,白气腾腾而起,那浓郁的香气简直要馋哭隔壁小孩了。

其实这是她昨晚趁孩子睡觉做好的,不然早上这点时间太紧,根本就来不及煮熟荷叶饭。

梁氏一边将锅从火塘端到一旁的木板上,一边问大儿子。

“你今天还去抓老鼠吗?”

“不去了。附近早就没了,慧聚寺的和尚都说,这一片的老鼠让我们吓得全都搬家了。”

米娃既得意又失望道:“昨天我抓的,怕是最后一只了。”

“那就跟娘出船吧。”梁氏说着,将三个大饭团子装在碟子里,递给儿子道:“给你奶奶送去。”

米娃赶紧端着碟子穿鞋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带着弟弟妹妹,甩掉鞋子冲进来。

“吃荷包肉饭咯!”孩子们欢呼着各拿起一包饭,也不嫌烫,美滋滋的吃起来。

李华也回来吃饭了。但孩子们都没发现,父母吃的荷叶包饭,却是真真正正只包着饭,没有一点肉片那种。

两口子刚吃过饭,甲长就在屋头吆喝上工了,李华赶紧一抹嘴站起来。

梁氏也赶紧起来,拿起搁在墙边的扁担,上头用麻绳悬着她男人的瓦刀。

李华接过妻子递上的扁担,朝她咧嘴笑笑道:“我上工了,你们路上小心点。

“嗯,你也小心。”梁氏点点头。

李华摸了摸大儿子的头,又亲亲两个小的。这时,里长也敲响了锣,他赶紧跑出去了。

丈夫走后,梁氏让米娃收拾碗筷,然后把两个小的送去妯娌那边,让老太太和大嫂看着。

她大伯哥也上工了,嫂子腰不好划不得船,就留在家里和婆婆一边看孩子一边编箩筐,其实也很辛苦。

回家时,米娃已经收拾碗筷,浇灭了塘火。

梁氏便关上门,带着儿子出去新安民社,到至和塘边去找到自家的船。

然后娘俩撑着篙,向北门划去,出了水门驶入娄江。

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娄江中,组成一支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往西驶去。

目标太湖西山!

Ps.关于上上章显微镜切片涂层的问题,历史上一开始就是没有涂色的,甚至没有载玻片,就把能发现的都发现了……列文虎克就是直接对着东西看……这样虽然不科学,但最直观啊。你给古人一上来就涂色,怕是会起反作用效果吧。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敕封一品公侯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消失的墨者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