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魏广德正在考虑严清作为吏部尚书人选,张科就是微微一愣,问道:“他不是在刑部做的好好的,而且他似乎和张四维没有太多瓜葛才是。
只不过是做了一任山西的父母官而已,张四维就认为他会是他的臂助了?”
“是啊,或许山西任上,严清和张家有些关系,只不过平时并没有显露出来。”
魏广德轻笑道。
“那.....你还打算让他出任吏部尚书。”
张科有些紧张的问道。
“不让他做那让谁来?陛下前几日在乾清宫已经再说这个事儿了,吏部尚书职位空悬,不是长久之计。
那意思,其实也是在催我们内阁,早日拿定主意奏上去。”
魏广德这时候已经一副苦笑的样子,有时候想要拖下去,还得看最上面那位的心思。
现在魏广德巴不得就是过去看文章说万历皇帝的样子,啥事儿都不管,好像才是好皇帝。
可惜不是,现在的万历皇帝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做事有时候还有些毛糙,有点急于求成。
“其实,让他出任吏部也不一定是坏事儿。”
只不过,片刻后,魏广德就已经板着脸严肃说道:“之前我就让人打听过了,直卿的身体其实并不好,而且他是云南人,对北地生活并不适应。
据我得到的消息,他现在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这才是我打算用他的原因。”
“他身体有恙?”
张科一愣,心说以前可没听魏时亮说起过这事儿。
毕竟那时候魏时亮是刑部侍郎,他的副手,按说不该不知道才是。
“确实如此,是给他诊治过的太医那里得到的消息。”
魏广德轻飘飘说了句,就让张科一愣。
他没想到魏广德居然把关系都延伸到太医院这样的衙门,不过很快就释然了。
他想到一件事儿,那就是听书魏广德资助一位前太医通判出书的事儿。
那书问世后,各地医馆药铺都奉为神书,纷纷购买研究其内容,听说那书此时在医术界影响极大。
确实也是如此,医者虽然不算文人,但各行各业的人都离开他们。
而且,大部分学医之人,其实都是有学问的,只不过静研的方向和士人不同,他们是钻研医术而不是八股文,但坐在一起却也多能引经据典,和士人说到一起。
算起来,其实大家都是文化人。
既然自诩文化人,自然也有着书立说的想法。
魏广德能资助李时珍出书,自然也有可能会帮助他们。
也是因为这层关系,魏广德和太医院的太医现在关系也是不错,许多太医都在私底下整理自己的医疗案例和觉得比较实用的药方,也打算着书,混个流芳千古。
“那他自己知道吗?”
张科当然知道魏广德不会狂言,这么说自然有消息来源,只是好奇问道。
既然自己身体有恙,那严清难道不惜命,不知道好好调养身体,却要调进魏广德和张四维之间的暗斗中,显然很是不智。
如果换位思考,他是严清的话,这个时候会果断请辞官职回家调养身体。
如果身体调养好了,觉得还行,再谋求复出。
其实大明朝官员辞职和复出,有时候真跟玩儿似的。
“好了,这个事儿就先这样,我这边定下来,会给你们通气。
现在当务之急,兵部还是再次复盘整个东征,特别是海运的问题。
数万大军孤悬海外,若是海运不能满足大军补给,一旦战事吃紧,后果不堪设想。
所谓不虑胜先虑败,就是得把全盘考虑到位。
第一次海运过去的粮草,务必保证济州岛和对马岛上有足够大军两月吃用的粮草。
至于其余粮草的运输,倒是没那么急切。
实在不行,还能通过调用民船增加海运的方式,把粮草辎重都送过去。
水师所有战船,东征前务必再检查一遍,该修修,该补补,这事儿我会和江治那边打招呼,调派足够的工匠和充足的材料。”
魏广德开口说道。
“好,我回去再让职方司核算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张科马上接话道。
“还有俞大猷、戚继光那边,他们都是带老兵的人,出征准备这一块,让他们在仔细推敲下,看是否有疏漏。”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兵部擅长大数的推算,但出兵的细节却有些模糊,魏广德担心有考虑不周之处。
这些,都需要像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老将把关。
“之前说增调的广西狼兵,是否已经赶到松江府?”
魏广德想到时间临近,最后一次要求增派的人马不知是否已经就位。
“还没有得到通报,不过按之前上奏,他们从广西出海的时间推算,现在就算没到浙江,也应该到福建了。
也就是几日的行程,十日内肯定有松江府消息送到。”
张科说道。
“嗯,走海路确实好,至少经过这次旅程,不用担心他们乘坐海船的问题,想来已经适应了。
只要多练练从海船下来登陆后能够快速恢复战力,那这支军队也就算练出来了。”
魏广德点头说道。
他没打算给广西狼兵换装火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而且他们擅长近战厮杀,其实调他们也是为了补充明军近战实力偏弱的毛病。
不是美意支明军多是戚家军,都能熟练使用鸳鸯阵。
其实明军卫所也有大大小小的多种结阵之法,戚继光的鸳鸯阵说起来就是十人队阵势的变形,而且把武器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军阵。
各地卫所没法推广,就算魏广德,还有兵部的官员也觉得比较适用,却没法在军中大肆推开。
明军原来的十人队军阵就是配备盾牌、长矛和火铳的打法,戚继光的设计只是更加精妙。
当然,武器种类的增加也大致这部分开支增加,难以推广开来。
毕竟,以此时的生产力,要大量打造多种武器发放下去,可是一笔不菲的耗费。
都知道未来是火器的天下,魏广德自然也懒得去搞这些事儿。
说到底,戚继光可以给他的浙江营换装,却无法满足天下所有卫所的需要。
张科告辞离开,魏广德继续在内阁处理政务,时间悄然就过去了两日,钦天监的时间也推算出来了。
万历皇帝并未因此召见内阁阁臣,只是给魏广德写了张条子,让刘若愚送去。
显然,万历皇帝是知道身边太监的势力所属。
刘若愚是陈矩的干儿子,而陈矩和魏广德关系不错,所以给魏广德的私密条子,让刘若愚去送是比较保险的。
而如果是他给张四维的条子,当然就不适合让刘若愚去送,而是让张鲸去做更好。
魏广德估算了下时间,还有一个月多点,足够兵部向南北下令了。
当下也不拖延,马上给兵部写条子,让芦布派人送往兵部。
“十月十八巳时上上大吉。”
时间虽然比预期的晚了一些,但还在魏广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兵部在收到魏广德条子后,第一时间就给天津、登州、松江府派人送去机密文书,定下出征时间,各部务必在此间做好准备,只等朝廷正式旨意下发。
而稍后,魏广德又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
值房里,两人密探了一盏茶的时间。
于是当晚,京城各大茶楼酒肆里,关于兵部正在筹划对当年倭乱进行清算的流言甚嚣尘上。
对于大部分明人来说,其实早间听到这类消息都是不屑的。
他们都听说过东南倭寇的猖狂,听多了,心里多少有些许畏惧。
虽然现今倭寇的消息几近绝迹,但那都是官军十数年努力清剿的结果。
打个倭寇都这么费力,还想朝廷调动大军征伐倭国,想多了,那可是倭寇的大本营,那里全是倭寇。
少量倭寇都打的艰难,遇到大股倭寇,还有赢的可能吗?
不过这流言就像跗骨之蛆般不断,完全不似普通流言,传一阵子,自己就销声匿迹了,而是持续的,不断有加大的趋势。
也只有少数敏感的人能觉察到,似乎有人有意传播这道流言,还不断往里面加料,才让这流言长久不散。
从最初朝廷打算的报复,再到传出倭寇来华是受其国内命令,据说倭国国王在国内是自称天皇的,再到小小倭国居然有百万大军.....
而今日,流言就更加露骨,朝廷兵部已经打听到倭国有再次发动倭寇侵犯大明的迹象,为此已经在山东和南直隶调集大军准备行动。
这些消息,已经从过去玩笑似的的流言,越来越变成真相般。
于是,在有意的引导下,朝廷要和倭国打仗自然就开始传遍京城大街小巷,市井坊间。
之所以这样逐渐引导,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明人对凶残倭寇的固有印象,口中说着不屑,可心底里还是有害怕情绪的。
若是贸然传出征伐倭国,难免引起民间的担忧情绪。
魏广德其实也是在和勋贵喝酒时发现的这个问题,别看这帮子人嘴上一个比一个说话硬气,但是当魏广德玩笑似的说给他们几万人马征讨倭国,一个个马上就噤若寒蝉,不敢吱声。
之后和定国公徐文璧私下交流才知道,勋贵虽然没有上过剿倭战场,但南方卫所也有他们的关系。
这些人的信件,让京城这些“武将”都知道倭寇凶残,自然不敢主动请缨。
想想嘉靖朝时,那么多勋贵为什么不去东南剿倭,就是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去。
于是,只能是从地方卫所抽调卫所指挥去往东南剿倭。
勋贵尚且如此,更别说民间大多数人的反应了。
他们也是听到各种小道消息知道倭寇的情况,心里难免畏惧。
晚上回府,魏广德在用过晚饭后,专门把张吉叫到书房,详细了解情况。
民间的反应,他要仔细听着。
“现在外面没有最初那时惊骇,不过不少人还是觉得若是倭国倾国大军来犯的话,朝廷怕只有调精锐边军迎战方有胜算......”
魏广德静静听着,市井间少不得这种运筹帷幄的能人,已经考虑到迎战倭寇只能是调集边军。
“那,朝中官员们呢?他们私下里议论又说什么?”
魏广德笑着问道。
“他们多以为消息不实,认为可能是朝廷打算报复倭寇,故而打算征讨,只不过消息可能不知怎么传出来变了味儿。”
张吉小心的说道。
毕竟,真相他也是知道的,可外面那些京官们似乎也发现了端倪,只不过都是同僚之间议论,没往外说而已。
“呵呵,能中进士,就没有傻瓜。”
魏广德只是笑笑。
或许他们一开始想不到,可和同僚说起,难免想不到一些消息。
比如户部的官员,他们往山东和松江府调拨大批粮草,就不是户部那些牵强理由能够解释通的。
再有京师里关于倭国的流言,只要联系到一起,难免发现其中猫腻。
不过,知道消息的,也仅限官场中人,民间还是锦衣卫传言为主。
“那他们的态度呢?”
魏广德继续问道。
“南方官员多义愤填膺,希望朝廷发兵讨伐,惩罚倭国,特别是倭国国王自称天皇的消息,让一些北方官员也认为有必要惩戒他们,否则周围番邦效仿,我天朝威仪不再。”
张吉说道,“而坚持反对的官员,现在比较少,主要就是天皇的传闻后,基本上不敢公开表达态度了。”
“嗯。”
魏广德点点头,这次调集的军队主力,其实就是精锐的边军,即便南军的主力,也是有战争经验的南海水师和浙江营。
这些人里,少数有参与过当年剿倭战争,大部分虽然没亲身参与,但也有这些人言传身教,据说训练很好,只缺发战火洗礼。
“朝鲜使团呢,有没有乱说什么话?”
魏广德忽然问道。
京中有朝鲜使团到来,是关于济州岛的。
之前,兵部绕过礼部直接给朝鲜王下达的命令,让他们撤出济州岛上几百士兵,东海水师派出两个百户所已经进驻那里,并招募当地人修建码头、仓库、营房。
东海水师的巡逻舰队已经抵达釜山,是以巡航的理由去的,但真实目的其实是针对对马岛,寻找机会歼灭倭国水军。
如果没有,则目标直指佐渡岛。
毕竟,寻找战机这种事儿,是很碰运气的。
真开战,倭国水军很可能退回濑户内海,这对南海水师可就有点麻烦了。
所以,在京中,或许朝鲜使团是能猜到什么的。
“明日得和礼部说声,让他们看好朝鲜使团。”
魏广德在心里打定主意,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