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留在皇庄内的《甘薯疏》很快拿来了,朱由检仔细翻阅。

这个时代的书,用的都是文言文,又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很是费劲。

前世读书的记忆,导致朱由检对今世的书阅读有些困难。朱由检并没有仔细阅读过《甘薯疏》原文,只是简单的一扫而过。

现在,朱由检暗暗庆幸。幸好手中的这本《甘薯疏》,是为了教授皇庄种植,特意让人译成了白话文,还加了句读(标点符号)。

这白话版的《甘薯疏》朱由检看着才不那么吃力,才能仔细研究一下《甘薯疏》内容。

朱由检今回不敢大意,仔仔细细阅读了一遍《甘薯疏》。看明白了以后,他只觉着背后渗出了一层冷汗。

大意了,朱由检感觉自己太大意了。

当初,看到几百斤的种子,朱由检有些过于兴奋。他竟然忘了种植作物需要依照农时,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种的。

《甘薯疏》上明确注明,北方种植甘薯应在4月左右栽种。书上可是农历计时,4月就已经是初夏时节了。这个时间比朱由检安排的要晚一个多月。

种植的失误是朱由检记忆造成的。朱由检按前世的记忆武断的认为,这几种作物春天就能栽种,他却忘了这个时代与前世的气候不同。

处在小冰河时期的气候比前世要冷的多,春天气温回升也要慢不少。

在这个没有地膜的时代,对于种植温度要求较高的甘薯,能顺利出苗就是万幸了。幸亏后期管理跟得上,肥料也使得足,不然还不一定能种出多少。

朱由检心中暗想:“这样乱种都能种出来,我真是太幸运了,全凭老天爷保佑啊。”

朱由检脑中,系统老天爷那古板的声音传出,“与我无关,我无法保佑任何事物生长。”

没有理会脑中的声音,朱由检心中一个劲的后怕。

“要是自己强制种植的甘薯没有出苗,最后更是颗粒无收。那以后,估计就算打死佃户们,他们也不会再种甘薯。名声传扬出去,农户们谁还敢再种?”朱由检扪心自问,“这作物推广还真得小心谨慎才行,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好心办坏事啊。难怪官僚们都不愿推广,多做多错啊”。

朱由检想起自己安排种了三样,土豆、甘薯都开始收获了,还剩下玉米不知怎么样?不会连苗都冻死了吧?

“玉米生长的如何?”朱由检急忙询问庄头。

庄头的回答让朱由检大失所望,他完全是答非所问,只是一片阿谀奉承之声。

就算奉承语言,庄头也不及格,他拍马屁的水准也实在太低了,听的朱由检不由的心生闷气。

“玉米地在哪里?”朱由检板起脸来,厉声喝道:“闭嘴,快带孤前去看看。”

看到信王殿下大为不悦,庄头才悻悻的闭上嘴,带路前往玉米的种植区域。

看着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朱由检放下心来。虽然还不到收割的时候,可明显看出玉米腰上明显带着两个棒槌,长势都很不错。

庄头看来是根本不懂种植,朱由检直接点了几个佃户上前询问。

“天幸啊!”朱由检询问后庆幸道。当初安排种植时,他随口说的一句:“玉米按高粱种”,这个说法拯救了玉米。

这句话,让玉米没在寒冷的春季就种到地里。如果那个时间点种下,就算出苗也随即会被冻死,百分百颗粒无收。

运气真的站在了朱由检这边。

看着生长旺盛的玉米地,朱由检再次为自己的失误感到后怕。

“行政命令强制种植,差一点好心办了坏事。这个教训真的太及时了。我毕竟不是真正的专家,仅凭前世记忆办事,太危险了。更何况,就算前世我也没真正种过地啊!”朱由检自责不已。

做实事还是需要真正的专家,朱由检想起徐光启,那绝对是个真正的专家。

朱由检默然的想:“我是不是可以请徐光启来?让他帮忙制定这三种作物的最佳种植方案。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会欣然接受我的邀请吧?”

朱由检给自己打气,不管结果怎样,先去请一下试试吧?

朱由检马上安排楚天行去上海请徐光启。

此去不带金银财物,也不拿什么奇珍异宝,朱由检只让楚天行专门带上几个甘薯、土豆和还没成熟的玉米。

楚天行不解的收拾好包袱,带着三种作物前往上海。

“请人有这么请的吗?”楚天行觉着信王殿下真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朱由检目送楚天行带着自己殷切的希望远去。

“殿下,京城急报。”王承恩把一份书信递给朱由检。

京城就传来惊天消息,这下必须回城了。

京城,朝堂上。

左佥都御史杨涟明发奏本,强硬弹劾魏忠贤。奏章上一共列举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震惊了整个朝堂。

朱由检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信王邸。才进书房,高起潜就把他现在急需的情报送了过来。

从情报上看,事情爆发的很突然。

杨涟好像没有同任何人商量,他的奏本是通过通政司递进去的。事先东林党人好像也不知情,没有丝毫的配合。

杨涟奏本的内容通过通政司泄露出来后,东林党人的反应也很震惊。

杨涟此次完全就是决战的架势,大有输赢成败就在此一举的气度。

朱由检看着眼前抄来的奏章内容,叹了口气。

这是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朱由检不太懂文言文,奏章内容他只能连蒙带猜。不过,就他看明白的内容来说,杨涟不妙啊。

朱由检虽然不太喜欢东林党,可对杨涟这个东林党人的旗帜,还是心存敬意的。

在任何时代,一个清廉如水,并能始终如一坚持操守的人,都会受到人们尊敬的。

杨涟就是这种人。

前世朱由检的记忆里,《明朝那些事》描述过杨涟:在他过去的生命里,可以说他做到了无愧于天地,也无愧于任何人。

杨涟是朱由检前世对这段历史中,记忆最深的人物,也是他深深佩服的人物。

但是情报中,杨涟弹劾魏忠贤洋洋洒洒的二十四大罪状,朱由检没有感觉到,有任何条款能致魏忠贤于死地。

二十四大罪中:前七条都是天启皇帝安排的人事变动,不能直接责怪到魏忠贤的头上。

8、9、10三条都是谣传,并没有什么实据。

第11条应该也没有实据。

12--16条在天子眼里那都是小事。

17--19又是皇帝做的人事安排。

也就20、21条还有点意思,就是不知道杨涟手里有没有真凭实据。

22条操练太监的做法,则完全就是天启皇帝的意思。

通篇来看也就23和24条估计魏忠贤会吃点苦头。(二十四大罪请看作品相关,此处就不占字数了,请大家谅解)

朱由检以前世的眼光看来,这份弹劾奏章大多数内容,都只是在提醒天启皇帝,魏忠贤有些过于跋扈了,而并没有什么确凿的罪行证据。

这种虚幻的弹劾,魏忠贤应该会没事。

“魏忠贤要是没事,杨涟恐怕就要倒霉了。”朱由检思索着,“我该怎样才能保住杨涟的命呢?”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