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桑书院的庭院里,那几株从丝路引种的橄榄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葡萄藤顺着支架蜿蜒攀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李墨身着粗布长衫,正带领弟子们在试验田内忙碌着。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培育好的“超抗逆双季稻”秧苗插入水田,动作娴熟而专注。
“师兄,您看这秧苗,叶片翠绿,根系发达,肯定能有好收成!”一旁的弟子王磊兴奋地说,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李墨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目光落在绿油油的秧苗上,欣慰地点点头:“这‘超抗逆双季稻’是先生生前带领我们培育的重要成果,结合了中原和丝路各国的优良稻种基因,不仅高产,还能抵抗多种自然灾害。我们一定要精心照料,确保它在中原成功推广,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就在这时,书院的门童匆匆跑来:“李山长,外面有几位来自波斯的客人,说是‘丝路农桑传承联盟’的,有要事找您!”李墨心中一动,连忙吩咐弟子们继续劳作,自己则快步向书院门口走去。
书院门口,几位身着波斯服饰的商人正焦急地等候着,为首的正是哈桑的儿子阿里。见到李墨,阿里连忙上前,激动地说:“李兄,好久不见!我父亲身体不适,特意让我前来,有件大事想和你商量!”李墨连忙将阿里等人请进书院的会客厅,吩咐下人奉上茶水。
落座后,阿里喝了一口茶,开门见山地说:“李兄,近年来,波斯的橄榄油产业发展迅速,但我们面临着一个难题——橄榄油的储存和运输成本太高,影响了贸易规模的扩大。我父亲说,先生生前曾提到过中原有一种独特的瓷器储存技术,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能降低运输成本。所以,我们想向你们学习这种技术,希望能解决橄榄油储存和运输的问题。”
李墨闻言,眼前一亮:“阿里兄,你说的是中原的青瓷储存技术吧!这种瓷器密封性好,透气性适中,确实非常适合储存橄榄油等液态食品。我们书院的实验室正好在研究如何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农桑产品储存上,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随后,李墨带着阿里等人来到书院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实验设备和瓷器样品。李墨拿起一个青瓷罐,向阿里介绍:“你看这个青瓷罐,采用高温烧制而成,表面有一层釉质,密封性非常好。我们做过实验,将橄榄油装入这种青瓷罐中,在常温下可以保存三年以上,而且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能大幅降低储存和运输成本。”
阿里仔细查看了青瓷罐,又听了李墨对技术细节的介绍,兴奋地说:“太好了!这种技术正是我们需要的!李兄,希望我们能合作研发适合橄榄油储存的青瓷罐,解决我们的难题!”李墨笑着说:“没问题!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联合研发小组,共同推进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墨和阿里带领着双方的技术人员,开始了青瓷罐储存橄榄油的联合研发。他们首先对中原的青瓷烧制技术进行了改进,根据橄榄油的特性,调整了瓷器的配方和烧制工艺,提高了瓷器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然后,他们又对青瓷罐的造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圆柱形罐体,并在罐口安装了特制的密封盖。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适合橄榄油储存的青瓷罐终于研发成功。为了测试青瓷罐的性能,他们将波斯的优质橄榄油装入罐中,分别在常温、高温、低温等不同环境下进行储存实验。结果显示,橄榄油在青瓷罐中储存六个月后,品质依然保持良好,油脂含量和口感没有明显变化,完全符合贸易要求。
阿里看着实验结果,激动地握住李墨的手:“李兄,太感谢你了!这种青瓷罐解决了我们橄榄油贸易的大难题,以后我们的橄榄油就能更方便地销往中原和其他国家了!”李墨笑着说:“这是我们合作的成果!希望这项技术能进一步促进波斯和中原的农桑贸易合作。”
随后,李墨和阿里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中原的瓷器作坊批量生产青瓷罐,供应给波斯的橄榄油企业;波斯的橄榄油企业则优先向中原出口用青瓷罐包装的橄榄油。这项合作不仅解决了波斯橄榄油储存和运输的难题,还促进了中原瓷器和波斯橄榄油的贸易往来,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消息传到波斯,哈桑非常高兴,特意给李墨写了一封书信,对他表示感谢,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波斯和中原的农桑合作。同时,他还邀请李墨前往波斯参加即将举办的“丝路橄榄油贸易博览会”,展示双方合作研发的青瓷罐和优质橄榄油。
李墨收到书信后,立刻着手准备前往波斯。他挑选了十名优秀的弟子,组成代表团,带上研发成功的青瓷罐和中原的优质农桑产品,踏上了前往波斯的旅程。
代表团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前行,一路上,他们看到了丝路沿线农桑事业的蓬勃发展景象:西域的棉田一片翠绿,农民们正在使用智能灌溉设备进行灌溉;吐蕃的草原上,青稞长势喜人,牧民们正在使用多功能收割机进行收割;波斯的橄榄园里,橄榄树挂满了果实,工人们正在采摘橄榄。每到一处,代表团都停下来,与当地的农桑工作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分享中原的农桑技术和经验。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代表团终于抵达了波斯的设拉子。设拉子是波斯的橄榄油产业中心,也是“丝路橄榄油贸易博览会”的举办地。哈桑早已带领波斯的农桑官员和企业家们在城外等候,见到李墨一行,热情地迎了上来。
“李贤弟,欢迎你来到波斯!”哈桑紧紧握住李墨的手,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哈桑兄,好久不见,您身体还好吗?”李墨关切地问道。哈桑笑着说:“托你的福,我的身体好多了!这次你们带来的青瓷罐技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啊!”
随后,哈桑带领李墨一行前往“丝路橄榄油贸易博览会”的展馆。展馆内,来自各国的橄榄油企业纷纷设立了展位,展示自己的优质橄榄油产品。李墨和弟子们也在展馆内设立了展位,展示他们研发的青瓷罐和中原的优质农桑产品。
博览会开幕当天,波斯的国王亲自前来参观,并特意来到李墨的展位前。李墨向国王介绍了青瓷罐储存橄榄油的技术和中原的农桑产品,国王对青瓷罐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要大力支持波斯和中原的农桑贸易合作。
在博览会期间,李墨和弟子们积极与各国的橄榄油企业进行交流和洽谈。他们向企业们介绍青瓷罐的优点和使用方法,展示用青瓷罐包装的橄榄油样品。许多企业对青瓷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与李墨签订了采购协议。据统计,博览会期间,共签订青瓷罐采购合同五千多个,橄榄油出口合同总额达到了三百万两白银。
除了开展贸易洽谈活动,李墨还带领弟子们参观了波斯的橄榄油生产企业和橄榄园。在橄榄油生产企业,他们了解了橄榄油的生产过程和加工技术,与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中原的食品加工技术和经验。在橄榄园,他们学习了橄榄树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了解了波斯在橄榄品种改良方面的成果,并与当地的农桑专家就橄榄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博览会结束后,李墨和弟子们在波斯停留了一段时间,继续与哈桑等人探讨农桑合作事宜。他们决定,在波斯设立“丝路农桑技术推广站”,由中原的农桑专家和弟子们负责,向波斯的农民和企业推广中原的农桑技术,同时也将波斯的先进农桑技术引入中原。此外,他们还计划联合开展“橄榄品种改良”和“橄榄油深加工”等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波斯橄榄油的品质和附加值。
离开波斯后,李墨带领代表团前往大食、西域、吐蕃等地进行交流访问。在大食的巴士拉,他们与穆萨等人合作,研发出了适合椰枣储存的陶罐技术,解决了椰枣储存和运输的难题;在西域的疏勒,他们与阿吉等人合作,推广了新型的棉纺织技术,提高了棉布的品质和产量;在吐蕃的羌塘草原,他们与巴图等人合作,研发出了青稞饲料加工技术,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每到一处,李墨和弟子们都能感受到丝路沿线各国对农桑技术的渴望和对合作的热情。他们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不仅解决了各国农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进一步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推动了丝路农桑事业的持续发展。
半年后,李墨带领代表团返回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得知代表团在丝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后,非常高兴,特意在皇宫内举办了庆功宴会,邀请李墨和弟子们参加。宴会上,李世民对李墨说:“李墨,你继承了周爱卿的遗志,在丝路农桑事业上取得了显着成就,为我大唐和丝路各国的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朕决定,册封你为‘西域农桑传承大使’,继续统筹丝路农桑事务,推动丝路农桑事业再创辉煌!”
李墨连忙起身,向李世民行礼:“陛下厚爱,臣定当不负使命,继续努力,为丝路农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庆功宴会结束后,李墨回到农桑书院,开始总结此次丝路之行的经验和成果。他组织弟子们将在各国学习到的农桑技术和合作研发的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编写成《丝路农桑新技术推广手册》,印刷后分发到丝路沿线各国的农桑学堂和企业,供他们学习和应用。
同时,李墨还着手筹备“第二届丝路农桑科技创新大赛”。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将更加注重各国之间的合作创新,设置了“国际合作创新赛道”,鼓励各国农桑团队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研发先进的农桑技术和产品。
消息传出后,丝路沿线各国的农桑团队纷纷响应,报名参加大赛。中原的农桑团队与波斯的团队合作,申报了“橄榄精油提取新技术”项目;中原的团队与大食的团队合作,申报了“椰枣营养保健品研发”项目;中原的团队与西域的团队合作,申报了“新型彩色棉纺织技术”项目;中原的团队与吐蕃的团队合作,申报了“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项目。
次年春季,“第二届丝路农桑科技创新大赛”在农桑书院隆重开幕。来自丝路沿线各国的两百多支参赛团队齐聚一堂,带着各自的合作创新成果,展开了激烈的比拼。
在“国际合作创新赛道”上,中原与波斯联合研发的“橄榄精油提取新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该技术采用了中原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和波斯的橄榄加工经验,不仅提高了橄榄精油的提取率,还保留了橄榄精油的营养成分,提取出的橄榄精油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评审团成员们对这项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授予其一等奖。
中原与大食联合研发的“椰枣营养保健品研发”项目获得了二等奖。该项目以大食的优质椰枣为原料,结合中原的中医药理论,研发出了椰枣枸杞口服液、椰枣阿胶糕等一系列营养保健品,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胃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中原与西域联合研发的“新型彩色棉纺织技术”和中原与吐蕃联合研发的“青稞深加工技术创新”项目分别获得了三等奖。这些项目的研发成功,不仅推动了各国农桑技术的融合与创新,还为丝路农桑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大赛期间,李墨还组织召开了“丝路农桑合作创新论坛”。来自各国的农桑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就“农桑合作创新的模式与路径”“丝路农桑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论坛达成了多项共识,形成了《丝路农桑合作创新宣言》,宣言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各国农桑合作创新,建立健全合作创新机制,加大对合作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丝路农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大赛结束后,李墨组织专家们对获奖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他将获奖项目纳入“丝路农桑重点推广技术目录”,通过“丝路农桑科技与贸易中心”和“丝路农桑技术推广站”进行重点推广;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帮助参赛团队开展后续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同时,邀请获奖团队加入“丝路农桑专家库”,为丝路农桑合作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在李墨和各国农桑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丝路农桑合作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先进的农桑技术和产品在丝路沿线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各国农桑产业的升级发展;各国之间的农桑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年深秋,李墨带领弟子们在农桑书院的“丝路农桑展区”内,更新了展示内容。展区内,新增了双方合作研发的青瓷罐、橄榄精油、椰枣营养保健品、新型彩色棉纺织面料等成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看着这些成果,李墨想起了老周,想起了老周对丝路农桑事业的执着与付出,想起了老周曾经说过的话:“农桑是民生之本,是国家之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让丝路农桑之花永远绽放。”
李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继承老周的遗志,带领各国农桑伙伴,在丝路农桑合作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让稻穗、棉桃、橄榄、椰枣的芬芳永远飘荡在丝绸之路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丝路农桑新篇章!
为了全面记录“第二届丝路农桑科技创新大赛”的合作成果与行业影响,我可以帮